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 须发挥学科德育的作用,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从而真正发挥德育实效。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 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融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相对应的调整。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革新,能力发展
学科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有 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很多小 学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 学科的德育作用,其所开展的教学并 未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为了做出改 变,教师需要融合德育内容,对教学 作出调整,在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 融入相应的德育教学设计,推动学生 的综合发展。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 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如果在教学前缺乏清晰的教 学目标,就会使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引。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构建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德育培养要求。
(二)教学方法低效
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如果缺乏有 效性与先进性,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的机会较少,教学的总体效果就会较 差。为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的方式, 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缺乏德育融入
德育的融入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师 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现阶段,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将其重视 起来,也缺乏相应的教学设置,教师 需要做出调整。
(四)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未充分认识教学评价在教学 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存在教学评价 单一的情况。在现阶段,教师需要围 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设计评价,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品德发展情况进 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作出的 调整
(一)明确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 指引,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始前结合学 生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来确定本课教 学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际,来设置相应的教学计 划。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目标时需 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分别构建。这样的 教学目标设计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与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相契合。
首先,调整目标设计,推动学生 发展。在过去,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 师在课前并不会就教学目标的设计作出研究,有的教师不会设计清晰的教 学目标,也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教学 目标,但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现阶段 的学生发展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 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做出有效的调整。 教师可以先就知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联系课程的教 学主题,梳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后, 教师可以再从学生德育出发做出拓展, 联系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构建相应 的德育目标和策略。
例如,在进行《漂亮文字我来变》 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 课的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理清本课 的内容和流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 先对本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依据 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教 学目标与德育目标。落实到本课,教 师就需要从 word 的应用出发做拓展, 将文字大小、颜色、字体的改变与艺 术字的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除 知识类教学目标外,教师还可以将审 美能力、探究能力作为能力目标,德 育目标就可以设置为让学生在合作中 感受互助的价值,养成互助的习惯。
其次,结合学生特点,构建梯度要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同一 学段的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差异性。这 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制定具体 发展要求时需要联系学生的发展实际 来进行设置。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 目标和要求时需要从本课的知识内容 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 梯度化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师可以先 通过摸底测验和调研观察,分析学生 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再联系学 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发展需求来对教 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分层化设计。
例如,在《漂亮文字我来变》这 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设计教学目标 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 建梯度化的发展要求。在知识学习上,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层 级: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计算 机较为熟悉的学生、对计算机很精通 的学生。对这三类学生,教师也需要 从 word 的应用出发构建不同的要求。 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需要将 word 的熟悉作为主要任务,要求其按照要 求进行一些指定的操作;对于第二类 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其自主选择变更 方式;对于第三类学生,教师则可以 提出一些方案要求,让学生通过思索 与尝试,实现一些文章的修饰美化。 在德育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就可以渗 透一些学生合作的要求与合理应用计 算机的任务,这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具 体的学习过程与学生调整的文本上。
(二)调整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作用
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教师在开 展学生德育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方 式的调整,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来调 整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总基调,以学定教,发挥教师的引导 者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基于此,教师需要对现行的教 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不 足,并围绕学生发展作出调整。
首先,革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在过去,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 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教师会 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介绍相关的 计算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但会限制学 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和 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都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在当前,为了优化教学,落 实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对 教学方法的选择做出调整。在实际教 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应用问题导学和 小组合作学习相混合的方法来构建新 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方法可以给 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对学生的发展更为有利,且教师可以 在学生的互助学习中做出引导,让学 生在团结互助中共同成果。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插入与设 置》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 绕本课的内容做出拓展,通过教学方 法的调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 以先对理论讲授法的应用做出分析, 明确这一方法在本课中所能起到的作 用,而后尽可能减少这一方法的应用。 作为替代,教师需要将合作教学法与 问题引导学法融入本课的设计中,即 通过合理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 识内容进行思考,并让学生通过合作 研究与讨论实践的方式来拓展本课的 知识内容。
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上机 时间。原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受传统教 育思想的影响,更加重视理论教学, 反映到教学实际中,教师的教学以知 识内容的讲授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上 机学习,这使得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发 展都受到了影响。为了落实立德树人 的要求,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 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的调整作出研究, 增加学生上机实训的时间,让学生可 以通过动手操作,去自己体会计算机 的各项功能与应用。
例如,在实际中,教师需要对学 生的上机时间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需要首先培养其 对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设 置充足的学生上机课程,并督促学生 运用计算机完成相应的任务,引领学 生认识计算机的实际价值。在《图形 的插入与设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 师可以将课堂直接转移到学校机房, 通过“图形插入”过程的演示与学生 思考操作的引领来实现学生的学习与 掌握。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 以在学生操作所使用的材料中渗透德 育教育,如选择一些人生格言和标语 来作为学生插入的图形内容。
(三)开展任务教学,渗透问题设疑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行为导向 教学法,它将任务作为学生探究的目 标,引领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对学生 的发展有着较高的价值。在现阶段, 为了推动学生的发展,实现德育的渗 透,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来 布置一些合理的探究学习任务。在完 成任务设置后,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 引领,教师需要从任务入手进行拓展, 设置一系列探究思考问题,引导学生 围绕着问题进行研究与学习。在实际 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基于学生发展,设置合理 任务。任务设置的合理与否是保证教 师开展的任务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 据,为了有效地运用任务教学法,教 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围绕学生发展与 教学内容来做出选择,构建合理的任 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推动学生的 发展,教师在构建任务时同样需要渗 透梯度化要求,进行分层教学。
例如,在进行《为幻灯片添加动 画效果》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 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从幻灯片的设 置与应用出发来提出合理的学习任务。 为确保教师构建的任务合理有效,教 师在设置任务时需要就学生的发展需 求作出分析。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 学生需要认识基本的幻灯片动画效果 并掌握幻灯片添加或更换动画效果的方法,相应地,教师设计的任务便可 以是让学生为指定的幻灯片设置相应 的动画效果。其中部分幻灯片可以制 定具体的动画效果,而另一部分则可 以让学生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其次,构建趣味问题,引领学生 探索。问题是任务教学法中引领学生 做出研究思考的重要线索,教师在实 际教学中需要就问题的构建作出特别 分析,从多个方面考量,确保构建的 问题可以有效进行。一般而言,教师 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趣味性、德育性、拓展性、有效性。 若教师可以保证这四点,教师设计的 教学就可以展现出有效的价值,实现 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领。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幻灯片动画 效果的添加来构建趣味问题,通过趣 味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索。 在本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可以是 诸如“如何让这个幻灯片更加美观 呢?”“更换幻灯片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类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也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
(四)合理构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 效的教学评价构建对学生的发展有着 直接影响。在过去,信息技术教师并 不重视教学评价,这使得教学评价的 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发展也受 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为提升信 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重视教 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并从学生的实 际情况出发作出研究,构建丰富的、 多角度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
首先,调整评价依据,拓展评价 指标。评价依据的调整和评价指标的 拓展是实现教学评价优化开展的重要 途径。在过去,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 依据主要为学生的直接表现和知识掌 握情况,评价的标准也会围绕学生的 知识掌握状况而设计,学生的能力发 展被忽视。在现阶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 学评价作出调整,拓展教学评价的指 标,想办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例如,在《图文并茂的网页》这 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前, 需要结合本课的内容来设置教学评价。 其中在知识掌握的评价上,教师需要 结合本课的教学要求来进行界定,分 析学生是否掌握了网页创建的方法。 在能力目标上,教师则需要观察学生 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并分析学生 的创造意识。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上, 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 与使用计算机的过程来进行界定,分 析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其次,优化评价方式,提升评价 效果。评价方式的优化也可以有效地 提升教学评价的效果。在过去,教师 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 种是课堂表现评价,另一种则是作业 评价。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语言 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但无论哪种 评价,其开展的主要方式都是教师向 学生做出的单方面评价,学生自身难 以做出自我评估。鉴于评判性思维能 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需要对评 价的方式进行优化拓展,在构建师评 的基础上融入学生自评或互评,提升 教学评价的总体效果。
例如,在实际的评价开展中,除 了师评的基本设计,教师需要做出引 导,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 作品作出评价。如在《 图文并茂的网 页》这一课中,为保证学生做出的评 价合理且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为学生 提供一个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 教师评价的表格,让学生认识评价网 页是否有效的方法,而后让学生使用 这一表格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之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识 到自己教学的价值并作出拓展,以此 实现在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渗透 德育的学科德育要求。为此,教师要反思,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再从问题入手进行后续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王江俊 . 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小 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探究 [J]. 吉林 教育 ,2019(32):40-41.
[2] 彭丹丹 . 优化教学方法 , 灵动 信息技术课堂 [J]. 中小学电教 ( 下半 月 ),2018(02):53.
[3] 杨春霞 . 优化教学方法 , 构建 有效信息技术课堂 [J]. 中小学电教 ( 下 半月 ),2017(10):16.
[4] 王水应 . 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 堂教学导入初探 [J]. 新校园 ( 中旬 ), 2017(07):122.
[5] 韩秋明 . 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 教法的思考 [J].广西教育,2016(17):88.
[6] 王文静 ,李会然 . 浅谈小学信息 技术教学中的学科德育—— 以人大附 小校本课程为例 [J].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0(10).
[7] 张凯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 何渗透德育 [J]. 中国教师 ,2020(12).
[8] 朱瑞晶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渗透德育的路径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1(5).
[9] 沈志锋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 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 刊 ,2022(1).
[10] 李静静 . 摭谈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中学教学参 考 ,2022(08):96-98.
[11] 沈志锋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与德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 [J]. 考试 周刊 ,2022(03):9-12.
[12] 郭浩琳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学中加强德育的方法 [J]. 天津教育 , 2022(02):31-33.
[13] 侯斌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德育渗透的实践 [J]. 吉林教育 ,2021 (25):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