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双轮驱动式劳动课程设计方案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0:41: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基本路径之一。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统筹规划建设了“太空农场”农业种植区,选用世界种子基地提供的“太空种子”,通过选种、 种植、栽培、施肥、松土、记录等过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责任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是基于校 园情境融入学科思维的创新性劳动教育。而地理实践力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本文依托“太空农场”农业种植区,基于地 理实践力培养,设计了双轮驱动式劳动课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地理实践力,课程设计

\
 

  一、指导思想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 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大中小各学段要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 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 奉献社会。劳动教育如何在校园开展落实,如何与地理学 科教学进行融合,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太空农场”农 业种植区为载体,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地理实践力进行融合, 劳动教育和地理学科实践任务相互融合、双驱并行(见图 1),设计了双轮驱动式劳动课程。力图把“太空农场”农 业种植区打造成集美化校园环境、结合学科教学、学生观 赏实验于一体的实践基地。

\


  二、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与地理必修知识联系紧密,劳动实践过程也是 学生应用所学土壤、植被、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的过程。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田间 事物及其变化,结合农业、粮食安全等相关地理问题,进 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落实地理 核心素养,实现劳动实践的内在价值。

  三、课程目标

  (一)通过太空农场的农业种植任务和地理实践任务,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常识,培养责任担当、脚踏实地、 坚韧不屈等品质以及创新的意识。学生利用选修课、社团 时间,结合所学学科知识与农业知识,在太空农场积极参 与农事活动,如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除虫、 收获等,期间由农技人员指导如何安排农事。课程结束后 每位学生掌握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农具的使用技巧。 不论风吹日晒,学生都要克服困难培育自己的责任田,不 断磨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坚韧不屈的精神。

  (二)通过观察、实验、观察、调查、文献查找等方 式完成地理实践任务,落实地理实践力,逐步提升综合思 维能力。学生在这里参与农业生产,通过太空农场的选址、 土壤评估与改良、种植地块规划、田间管理、自然灾害防 治、产量估算、粮食安全等多个地理实践任务,能够让学 生既有学以致用的获得感,又能感受到课本知识的局限与 不足,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 心素养。

  四、课程内容

  (一)开设农业劳动科普讲座(2 课时)

  由于本校学生缺乏农业种植经验,本课程先由农技人 员开设 2 课时的农业劳动知识与技能的科普讲座。通过农 技人员丰富的农业劳动经验,学生了解常见的农事活动。 农技人员还现场示范,并指导学生使用基本农具,如镰刀、 耙子、木犁、锄头等。在示范与指导的过程中农技人员还 要讲解相关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人 身伤害。

  学生可以近距离与农技人员对话,及时解开有关农业 劳动的疑惑,正确认识农业活动对智力和体力的要求,体 会农业生产劳动之不易。

  (二) 小组合作完成主题任务(22 课时)

  围绕农业种植,以“选址 →选地和选种 → 以土壤改良 为切入点改善农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 以自然灾害的影响为 切入点保产保量→针对各小组的责任田认识粮食安全战略 的重要性”为逻辑主线,设置的主题任务前后关联,层层 递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实践观察到激发学生 探究土壤改良措施,进而以“评价”和“论证”引发学生 深度思考,构建了以农业种植为核心的链状主题任务群。

  任务一:组队与分工学生在获得基本农业知识后,组 成以 8 ~ 10 人为单位的小组。了解基本农事操作后每个小 组自主搜索资料,细化农业知识,选择土地地块,探究农 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探究获得的信息,小组成员 查找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购买种子或幼苗,并 规划劳动分工方案。

  任务二:犁地与播种我校与农技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 系,每周邀请农技人员对学生校园农事劳动进行指导。学 生利用农具平整土地,探讨下垫面性质对水循环的影响, 并选择合适的温度、水分条件播种。

  任务三:土壤改良、灌溉、锄草与除虫学校每周二下 午第 8、9 节课和周四下午第 9 节课作为本课程的固定的上 课时间。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灌溉、施肥、锄草与除虫, 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心得。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查 找相关资料、模拟实验来获取信息,思考本组种植作物可 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土壤改良、灌溉技术提升等探究任务。 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如何应对是地理高考中的难 点,学生置身于太空农场的环境中,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 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任务四:收获与分享一个种植周期结束后,学生将收 获果实。通过小组收获果实产量的评比,引导学生关注到 粮食产量,并且探究影响产量的因素。结合产量的影响因 素,再探究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任务五:交流与汇报每组组长提出解决目前世界粮食 安全问题的策略,并分享劳动心得,每组制作一份总结报 告,汇报呈现方式不限,可以是海报、演讲、心得报告、 故事讲述等。推荐最优秀的一组同学参加学校的社团展演。

  五、主要成效

  (一)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在课程学习中提升

  一个种植周期结束后,利用问卷星随机对参与太空农 场的 19 位同学进行了调查,19 位同学都给予了好评。其 中张宇彤同学写道:“初次来到太空农场的时候,入眼便 是一片荒地,和我想象中的景象大不相同,但当我轻轻站 到土地上,松软的感觉让我对种地这件事第一次产生了兴 趣。日后来到太空农场的每一天,辛苦劳动填充大部分时 间,从楼下拎着水桶再到农场里浇灌,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其实是很累的,第二天经常会胳膊疼。但看到我们的小苗 第一次露面,而后长得越来越大,结出果实,成就感是难 以言表的。”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亲身参与农业种植,除 了掌握了基本的劳动常识和技能,还体验了劳动的苦与乐, 感受了劳动收获的喜悦。

  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撰写的 2 篇优秀阶 段性劳动感悟被推荐发表在北京十二中公众号。高一 8 班 董思萱同学撰写的《根植太空农场,传承农耕文化》一文受到学生部的好评,董思萱同学就农耕文化在国旗下进行 了演讲。

  ( 二)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劳动,增强了 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实践任务融入农业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在劳 动中学习,实践中创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 提高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在完成地理实践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完成了科学实践任务、美学赏析任务以及文学阅 读任务,还自主设计完成 1 个土壤观察实验、2 份太空农 场海报以及 3 份优秀研究报告。

  六、主要特色

  (一)以农业种植为劳动任务构建校园劳动教育体系

  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本课程 为学生创造农业劳动机会,经历完整的农业劳动生产过程, 感受劳动生产的艰辛,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本课程立足 于校园,基于农业种植,一学期后学生获得自己劳动所得 的丰硕果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切实 体会劳动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在劳动教育中融合地理实践任务,落实地理核心 素养

  在本课程中,太空农场开辟了各小组专属责任田,引 导各责任组种上不同作物,要求大家完成 7 个地理实践任 务,落实地理实践力。例如,各小组测算本组的蔬菜产量, 横向对比各组的经济效益。在自己的劳动成果面前,同学 们终于明白了影响产量的因素,从而体会到粮食安全的重 大意义。

\
 

  (三)主体性与主导性

  本课程将课堂建在校园农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和农技人员 只是课程任务推进的引导者和解惑者,所有劳动任务都由 学生自己完成

  (四)专门性和灵活性

  学校每周二下午专门设置 2 节课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 课,集中化的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生劳动观念,丰富了学 生劳动技能,提高了学生劳动能力。以太空农场为载体, 力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 新。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灵活利用课间操时间、放学时 间等课余时间参与农业劳动实践,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树民 .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 索—— 以“土壤”教学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 (01):51-54.

  [2] 沈琳燕 . 融合劳动教育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以校园“微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例 [J]. 教学月刊 ·中 学版(教学参考),2021(09):1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1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