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师成长范式研究述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教师成长范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教师成长范式的内涵、教师成长范式的变迁和教师成长范式的类 型等方面。当下,这个主题的研究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学科特性不明显、学段特征不突出、时代性缺乏等问题。结合我国教师 成长的实际和研究现状,本文认为今后应加强对教师成长范式的理论研究,凸显学科和学段特征,加强对教师的跟踪调查,注重 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

  [关键词]教师成长,范式建构,研究述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发 展的重要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 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一 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研究教 师成长范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一、文献总体情况分析

  在中国知网(截至 2022 年 6 月) 以“教师成长”为主题进行检索,共 检索到文献 2.44 万篇,以“范式”为 主题在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 到文献 66 篇。对这 66 篇文献进行辨 别,删除无效内容,最终得到有效文 献 56 篇,其中:硕博士论文 3 篇,占 5.4% ;期 刊 论 文 53 篇, 占 94.6%。 为了达到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本 文检索方案采用以主题词为主的检索 方式。因为主题词经过了规范化处理, 它对文献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 多义词及同一概念的不同书写形式等 进行了严格控制。

  从发表年份分析统计,56 篇文献 中近五年发表的有 32 篇,占总数的 57.1%,近五年的文献数量与之前相 比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教师成长范式”正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一 线教师的关注。

  二、研究视角归类分析

  (一)教师成长范式的内涵

  范式(paradigm) 理论首先由美 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 库恩提出,他 将范式定义为“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也可以理解 为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 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美国社会 学家乔治 ·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 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 本意向,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 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 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 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目前的文献中缺少对教师成长范 式的权威界定,但根据范式本身的内 涵,学者们认可教师成长范式是理论 和实践的有机整合,包括理论基础、 基本观点、具体实践方式等方面。曹 勇军认为:“把范式概念引入教师成长 中,并稍加引申,是把它理解为教师 共同体成员看待教育问题的眼光、公 认的行为模式和评价标准。简略地说, 指的就是基础教育圈内大家公认的追 求、示范和风气。”

  (二)教师成长范式的变迁

  教师成长范式是针对教师专业化 而言的。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化,经 历了多个过程,教师成长范式也几经 变迁。不同学者将教师成长范式的变 迁进行了归类整理。陈琴等人认为, 教师专业化成长经历“能干型实践 者”“研究型实践者”和“反思型实践 者”三种范式。教授朱小曼认为教师 专业化培养经历了六种范式的变迁: 知识论范式、能力范式、情感师范教 育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 反思论范式。

  教师成长范式的变迁体现着时代 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虽然不同学者 对教师成长范式变迁的归类不尽相同, 但都认可教师成长范式从知识能力本 位逐渐发展为重视教师的内省作用, 注重建构与反思。

  (三)教师成长范式的类型

  教师成长范式几经变迁,而在新 时代背景下,各种教师成长范式百花 齐放,形式非常丰富。

  1. 基于区域整体的教师成长范式

  一些地区着眼区域整体,形成了 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成长范式。武汉 市江汉区以“规范机制、完善课程、 调整策略、丰富路径”为路径,展开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种子教师专业 成长范式。南京市教育系统通过“把 好入口关、走好第一步、激发内驱力、 迈上新台阶”等一系列措施,为青年 教师搭建了阶梯式成长平台,形成了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南京范式。 浙江省通过现场改课助力新手教师成 长,形成了浙江范式。基于区域整体 的教师成长范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重视实践。

  2. 学校本位的教师成长范式

  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场域,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以自身为本位, 构建学校特色的教师成长范式。济南 稼轩学校创造性地建立“教师成长的 象数理范式”,从“观象”开始,历经 “反思”“研究”和“超越”阶段,引 领教师走上自我超越的成长之路。江 苏省震泽中学基于“活泼泼”教师文 化的建构,形成了高中教师专业成长 的创新范式。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芙 蓉小学提出了四种教师成长范式,分 别是“实践”成长范式、“读写”成长 范式、“规划”发展范式、“科研”超 越范式。学校本位的教师成长范式具 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了办学者的 理念和学校文化。

  3. 聚焦个例的教师成长范式

  一些学者、教师聚焦个例,研究 教师成长范式。陆敏刚以自己的高中生 物名师工作室为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路径,通过激活成长点、增强成长礼等 方式构建教师专业成长范式。李江美、 程林、徐静等人也从名师工作室的角 度出发,探索教师成长的专业范式。

  还有一些教师通过研究成功教师 的案例,进而探索成为卓越教师的成 长范式。郝晓东老师聚焦特级教师孙 静的成长路径,提炼出了“加入一个 专业学习共同体,与外面的世界相联 系,向高人学习,与同侪同行;把教 师职业作为此生之天命所在,专业成 长成为内在需求;向经典学习,带着 问题学习,如饥似渴地探究学科知识 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这一 成长范式。

  4. 基于学科的教师成长范式

  不同学科教师的成长范式有共性 也有个性。蔡海平通过分析优秀心理 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探索他们在职专 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支持系统,认为中 小学心理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需要发 挥热情执着的精神,夯实专业基础, 寻求同伴互助,依托区域协同,并提 出了“四轮驱动”范式。

  三、研究评析

  通过检索文献和对文献进行归类 分析,笔者发现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在 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取得的成就

  1. 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的范围不 断扩大

  一方面,对教师成长范式展开研 究的人员范围在扩大。研究人员既有 刘奕涛、彭旭、金岳祥等高校教师, 也有丁加旗、柳敏敏等区域和学校的 教育管理者,还有陈平、陆敏刚等特 级教师。研究人员范围的扩大,使得 这一领域的研究力量不断充实,研究 的视角不断拓宽。

  另一方面,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 对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有对学前 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也有对中小学 教师、职高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研 究对象范围的扩大说明教师成长范式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将使得 教师发展越来越专业化,成长路径、 成长平台在不断丰富。

  2. 教师成长范式的类型丰富多样

  纵观现有文献,研究者基于不同 角度提出了多种教师成长的范式,教 师成长范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样态。 区域教育教学管理者从本地区的师资 实际出发,提炼出了区域教师成长的 独特范式;学校建设者以本校的文化 为引领,以学校为本位提炼出了具有 校本性的教师成长范式;特级教师、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一线教师聚焦自 身成长过程,提出卓越教师成长范式。 不同类型的教师成长范式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多样的途径,拓宽了成长平台。

  3. 教师成长范式的操作性较强

  目前的教师成长范式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复盘 ·查疑 · 重构”“三 维并举”“四位一体 3.0”“四轮驱动” 等范式,都阐释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阐 释路径。这些具体范式是研究者在实 践中的经验所得,因此具有很强的操 作性。遵循着这些范式,教师对自己 的成长目标和成长路径会更加明确, 知道自己哪个阶段要做什么,成长路 上有抓手、有阶梯。因此,当前教师 成长范式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 义,切实帮助了教师进行专业成长。

  (二)不足之处

  1. 理论支撑不足

  目前的教师成长范式的操作性比 较强,但是缺乏理论的支撑。换句话 说,教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闷 头实践,却不知为何。特因曼认为范式 应该包括题材、理论和方法三大要素, 缺一不可。而我国现有的教师成长范 式却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一 方面,我国现有的教师成长范式没有 理论的指引与积淀,只是由实践中的 经验所得,因此相对来说缺乏科学性。 另一方面,这些成长范式也只停留在 实践,没有对实践进行再反思、再提 炼,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更多 的是策略提炼和路径总结。有的范式 只是冠以范式之名,但无范式之实。

  2. 学科特色不明显

  不同学科的教师成长具有共性, 例如都要注重读书,也要注重基本功 练习。但是不同学科的教师成长范式 也应该有特性,语文教师的成长范式 和体育教师的成长范式应该是不同的。 虽然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种范式的类型, 但是学科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不足, 缺少数学教师成长范式、英语教师成 长范式等具有学科性的教师成长范式 建构。另一方面,研究者虽然从不同 的学科角度提出了心理教师成长范式、 体育教师成长范式等,但是这些学科 教师成长的范式缺乏特色,并不具备 明显的学科特性,反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范式,失去了教师成长指 向性。

  3. 学段特征不突出

  虽然研究者提炼出了学前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高教师的成长范式, 但是,同学科特色一样,目前的教师 成长范式的学段特征也不突出。幼儿 园教师的成长范式与中小学教师的成 长范式没有明显的区别,中小学教师 的成长范式与职高教师的成长范式也 大同小异。因此,这些范式就显得泛 泛而谈,老师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成长, 但因为范式缺乏针对性,所以教师的 成长往往是缓慢的。范式的学段特征 不明显,使得范式的指导性降低。

  4. 时代性缺乏

  教师成长范式应体现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的教师成长范式也应具有明 显的不同。“网络 +”教育时代已经到 来,“后疫情”时代也已到来,飞速发 展的信息技术应当为教师成长范式注 入新的动力,网络也可以成为教师成 长的平台。但是纵观当前的教师成长 范式,鲜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助推 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如今的时代背 景下,信息技术能力应该成为教师专 业发展的一大维度,必须要尽快提高。

  四、未来研究展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成 长是教育之基。因此,未来对教师成 长范式的研究肯定不会停止。根据文 献分析结果,结合当前研究的不足, 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一)注入理论

  当前教师成长范式具有较强操作 性,但是理论性不足,因此要为教师 成长范式注入理论的力量。首先要根 据相关的理论来指导范式的构建,使 范式在建立之初就具有科学性、系统 性。另一方面,当构建的范式投入到 实践中后,也要及时反思与总结,注 意理论的提炼,使教师成长范式不仅 具有一套完整的操作办法,还要形成 系统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教师成长范式具有生命力和迁移性。

  (二)凸显特色

  在建构教师成长范式时,既要关 注教师成长的共性,也要关注不同学 科、不同学段教师成长的个性。例如, 学前教师的成长更注重实践,高校教 师的成长更注重理论学习,他们成长 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他们的成长范式 也应各有侧重。同样,不同学科的教 师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么 他们的成长范式也要体现这一点。在 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的目光要更聚 焦,将范式细化,构建具有学科特性、 年段特性的教师成长范式。

  (三)增强跟踪

  当前的教师成长范式大部分为经 验总结,缺乏对范式本身的科学评价, 范式是否有效难以得出结论,因此在 践行教师成长范式时,要注意对教师 的跟踪调查,以证明所构建的教师成 长范式的有效性。如果发现此种范式 对教师成长并无多大裨益,就要及时 改进。如果发现通过此种范式教师能 成长得很快,就可以将这种范式进行 推广。

\
 

  (四)注重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应对 新冠疫情的影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 养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制作微课、翻转课堂等 工作的需要。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能 力,可能直接导致教师无法正常授课。 因此未来的教师成长范式要把信息技 术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另一方 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专业成 长提供了便利,未来教师成长范式的 建构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作为技术 支撑。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 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教师成长必 然越来越专业化,成长范式的建构将 更具时代特色。而学校建设也越来越 个性化、特色化,成长范式的建构也 会更具校本特色。笔者希望本文的研 究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能使我国教师成长范式的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郑江梅子 . 基于艺术的教师成 长范式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15-16.

  [2] 曹勇 军 . 时代呼唤新型教师 [J]. 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育教学 ), 2018(09):1.

  [3] 陈琴 , 庞丽娟 , 许晓晖 . 论教 师专业化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40-41.

  [4] 朱小蔓 . 谈谈“教师专业化成 长”[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1(1):87-89.

  [5] 杜琼 , 刘晓晖 . 打造种子教 师专业成长的标准范式—— 以武汉市 江汉区幼儿园种子教师研学培训为例 [J]. 成才 ,2022(02):47-50.

  [6] 左坤 , 陈韵妃 . 促进青年教师 成长的南京范式 [J]. 江苏教育 ,2017 (26):61-63.

  [7] 柳敏敏 . 现场改课 : 助力新 手教师成长的浙江范式 ——ICME- 14(TA)“现场改课”教研特色展示活动 侧记 [J]. 数学教学 ,2021(10):10-13.

  [8] 徐月新 . “学术型教师”: 高中 教师专业成长的创新范式—— 兼谈“活 泼泼”教师文化的建构 [J]. 江苏教育 , 2017.(46):18-19.

  [9] 嵇玉梅 . 教 师专业成长 的有 效范式探索 [J]. 山东教育 ,2021.(10): 20-21.

  [10] 陆敏刚 . 名师工作室 : 构建 教师专业成长范式—— 以无锡市高中 生物陆敏刚名师工作室为例 [J]. 中学 生物教学 ,2019.(23):42-45.

  [11] 郝晓东 . 一名卓越教师的成 长范式 [J]. 小学语文教学 ,2019.(09): 57-58.

  [12] 蔡海平 . 中小学心理教师专 业成长的“四轮驱动”范式 [J]. 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7):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1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