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基于 2022 年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依据教情和学情,以“我们的梦想”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教学 情境分析、学科核心教养目标解读、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拆解策略、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侧重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对应的活动,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等,完整呈现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和组织实施步骤,供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代使命,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解确立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 定性意义。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为议题,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团队学习活 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认识当代少先队 员、共青团员的时代使命。
(三)学情分析
1. 已有基础:九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过渡的阶段,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 未来社会发展有感性的憧憬和梦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美 好的愿望。
2. 发展点:青少年学生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但对国家 和社会的发展思考不多,需要引导他们将个人梦和国家梦 有机结合,将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3. 障碍点:九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还 不能理性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对国家快速发展的 原因也了解不多,对中国梦的美好蓝图、领导力量、理论 指导等内容也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 :(1)知道中国梦的内涵。(2)了解党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知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3) 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4) 认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
2. 能力:(1)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培养用历史与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2)培养信息收集能力,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3)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规划自 己的人生,制订圆梦计划,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3. 态度:(1)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2)感 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3) 坚信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议题讨论和相关学习资料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加 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二)道德修养
通过与长辈对话、与同学交流讨论、在集体中分享等 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 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健全人格
通过规划自己的人生阶段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责任意识
通过追溯历史,认清现实,展望未来,帮助学生形成 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立 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梦的内涵。
难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四、教学评价
本课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 人格、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能将个人梦与中国梦 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师可以从知识认知、信念养成、行动落实这三个维 度,全面关注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后在认知、意识以及 行为上的改变与表现,因此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 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信念养成和行 动落实,可以采用观察法和谈话法进行过程性评价,了解 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已经初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经验引入:昨天——历史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1. 布置学生以“听长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探究主 题,与长辈进行一次对话,了解长辈的“昨天”;布置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历史资料,提示收集资料的历史节点是 1921 年、1949 年、1978 年、2012 年, 关键词是“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
2. 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在分享过程中适时进行 点拨。1921—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 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至此,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 抉择,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启了中国发展 “富起来”的新阶段。正是因为坚持了改革开放,我们的中 华大地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了我们的长辈的生活和我们的巨大差别。
2012 年,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肩负着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 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了。
回溯我们长辈的昨天和我们祖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实 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学生活动一:每个学生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了解父 母或者祖父母学生时代的生活状况,例如,学生可以从衣、 食、住、行等多方面或者学校环境、教学设施、娱乐项目 等方面进行探究了解。
学生活动二:学生收集历史学科相关资料,或者运用 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知识储备,回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和成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和长辈今昔生活对比以 及回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 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历史贡献。
【环节二】探究分享:今天——现实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给学生播放歌曲,展示新闻材料, 让学生在歌声和阅读中感悟知识。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学生活动一:欣赏歌曲《我们的新时代》(演唱:阎维 文、雷佳 )
当盛世的钟声敲醒未来,春风入怀,
百花盛开,辉煌地走向世界中心的舞台。
新时代大幕在中国拉开,幸福的生活如约到来, 万家灯火,欢乐开怀。
温暖的旋律,融化所有的冰雪,
听新时代的歌声,为中国喝彩。
日出霞满天,涛声连四海,
豪情跨江河,自信越千山。
这就是中国伟大的新时代,
踏着春风,拥抱未来。
阅读教材第 109 页正文,回答问题:
1.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学生分别回答后,总结归纳: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 的历史方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 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 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 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 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 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 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链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材料和生活切身感受,谈谈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 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 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 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学生总结: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指导下,全国人民正在以高昂的斗志、豪迈的热情,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它指引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指导着亿万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 好幸福的明天!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和阅读,引领学生感受我们今 天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感受新时代的领路人之英明伟大,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憧憬展望:明天——未来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交流分 享。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适时追问、评价和反馈。
学生活动一:以“我心目中的未来中国”为小议题展 开小组讨论。甲同学说:“权利更有保障,生活更有尊严。” 乙同学说:“残疾人能够进一步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平等分 享发展成果。”丙同学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那 么,你心目中的未来中国是什么样的呢?说出来与同学们 分享一下。
教师点拨:教师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 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引领学生感受中 国梦,使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初步的展望。
学生活动二:阅读材料,归纳核心观点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 路》展览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 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 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 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 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 展条件,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 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 21 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 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韧不拔、锲而 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学生思考并回答:1. 什么是中国梦? 2. 我国的“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尝试用时间轴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中国梦的内涵,了解党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学生总结归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确,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 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 们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每一步都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学生活动三:探究与分享——小组讨论:对于中国梦, 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观点一认为,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观点二认为,经济腾飞就是实现中国梦;观点三认为,实 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
教师评价和反馈:观点一: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 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 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观点二:经济腾飞就是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离 不开经济腾飞,经济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但 是,中国梦不只是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观点二是片面的。
观点三: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 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 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中国人在奋斗中实现个人梦想, 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劳动创新、艰苦奋斗。我们要将个人 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推动 中国梦的实现。因此观点三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辨析过程 中,澄清认识,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突破本 节课的重点问题。
【环节四】脚踏实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教师为主的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 人的两段讲话,并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和学生一起梳理归纳。
学生活动一:阅读材料。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 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务力, 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 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 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周 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 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 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 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共青团 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 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 青年组织必须有的风貌。
学生思考并回答:1. 你的个人梦想是什么?你的个人 梦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2.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青少年如 何做?
学生总结:少年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我们要树立崇 高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 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养。积极承 担责任,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
学生活动二:观看视频。
视频内容:庆祝建党 100 周年庆典,少先队员、共青 团员朗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将 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环节五】作业布置
目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帮助 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作业一: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800 字左右。
作业二:设计我的人生规划与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作业进一步夯实学习重点和难点, 明确中国梦的内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 略安排。认同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 国梦密不可分。进一步让学生坚定信念,为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
六、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达成方面,紧密围绕 2022 版新课标要 求的“议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并在学习的 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等学科素养。
2. 从学习方式方面,既有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的 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也有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多 种方式的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 从教学过程方面,设计了四个环节:“经验引入: 昨天——历史”“探究分享:今天——现实”“憧憬展望: 明天——未来”“脚踏实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教学 过程以时间为逻辑线索,由古及今展望未来,憧憬我们伟 大的中国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