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时事政治材料整合运用的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6 11:23: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时事政治内容具有时效性、情境性和原创性等特征,用好典型的国际国内时政材料,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政治认同引领,符合2022年最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的“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导思想。用好用活时事政治材料,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是新课程标准学科需求,更是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呼声。文章阐述了政治认同教育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的整合运用。

  关键词:时事政治 初中生 政治认同

  思政课是落实德育目标的关键课程。陶行知先说过,“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职责是学习人生之道”。合理运用时政材料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是政治学科的显著特点,应充分挖掘时事政治资源育人价值,实现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

  一、政治认同的再认识

  一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集中体现在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种核心素养。不难看出,“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贯穿到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位列几大核心素养首位,充分彰显了其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领航”地位。“政治认同”要求学生要培养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时事政治及其育人价值

  纵观2022年上半年全球风云变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风险和挑战,中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无私贡献成功智慧,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1.面临全球疫情困局,中国主张携手抗疫,彰显了中国温度

  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中国在面临国际和国内疫情蔓延的双重压力下,积极应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派遣医疗队伍,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倡导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兑现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铿锵诺言,凸显中国温度。

  2.面对世界强权政治,中国反对坚定有力,彰显了中国态度

  面临世界发展不确定性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移国内矛盾,在世界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习惯性地滥用“制裁”手段,以国家安全为名制裁中国企业,人为阻断正常的经济来往和人文交流,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借人权之名不断干涉中国内政。面对美、澳等国家的上蹿下跳,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始终保持足够理智和克制,不失格,不失人心,彰显了我国在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中的政治定力。

  3.面对国际繁乱事务,中国选择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气度

  近年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却不断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或公约,一意孤行地推行单边主义。与美国频繁“退群”推责不同,中国极力维护多边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承担责任,认真履责遵守国际公约,为欠发达国家人民频繁发声发力,在国际事务中无私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彰显中国民族气度。

  4.面对屡次主权挑衅,中国选择和平对话,彰显了中国法度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部分国家,围绕台湾问题自编自导丑剧闹剧,在中国主权问题和内政方面大做文章,博取眼球,遭到众多热爱和平的国家的极力反感。2022年6月中旬,因疫情原因停办两年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举行。在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安全论坛会议上,美国及其盟友国也没有忘记“拉圈造势”,不仅出台新步骤施压中国,还大打“台湾牌”,直接增加了台湾局势新变量和危险系数。面对上述种种不光彩的行径,中国仍然用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原理进行理智对话,合理表达我国政治主张和中方立场。

  时事政治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中学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上述这些时政材料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执教者善于抓住时机,选择性开展时政教育,有利于中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促进中学生把个人的学习进步与祖国发展强大紧密连在一起。

\

  三、政治认同教育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整合运用的尝试

  1.学科特色,思想引领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七至九年级段的表现要求,青年学生在政治、思想、理论、情感上认同伟大的祖国。在选择和整合时事政治材料时,要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全面发展。譬如,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契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伟大时机,精选材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引导学生认识伟大的政党领导伟大的民族开创伟大的时代,帮助学生增进政治认同。

  2.科学选取,有的放矢

  在整合时事政治材料时,要注重时政新闻与教材教学内容的贴合度,符合课程标准和主流价值导向,所选取时政资料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比如,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复杂多变的关系》时,我选取了2022年2月底爆发的俄乌战争,让学生在时政情景中感知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同时,在复习《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这个专题时,我选取了“俄乌大战焦灼,俄外长突然对华亮明态度,中国外交部火速回应了”这一新闻部分内容。材料中,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外交例会上称赞了俄方表态,同时表示中俄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这一时政材料是《复杂多变的关系》“调整中的国家交往”最精准的诠释,同时,也有意让学生从大国外交舞台中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认同。

  3.学以致用,政治认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道德与法治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的考题不仅大量出现在客观题中,还出现在主观题中,以鲜活的情景出现,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譬如,2020年,成都市毕业会考题中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作为背景材料,学生通过阅读题干就要明白要关切香港发展问题坚决维护国家利益;2021年,成都市毕业会考题中将中国就美国对华不当言论予以坚定回击的相关时政要闻列为考试题目,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就要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作为点赞;2022年,成都市毕业会考题中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让人民群众传递国旗的华丽现场列为考试题目,让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就会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认同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各类检测,都需要以时事政治新闻作为教材的补充,引导学生从时政材料中领悟教育价值,提升政治认同情感。

  参考文献

  [1]石昊.时政教学素材的选取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9):68-70.
 
  [2]邢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8):61-62.

  [3]刘颖.时政热点教学的常态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2):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5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