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诗意行走至善臻美 ——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幼儿园“诗意教育”文化建设与思考 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8 11:1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学校管理,深处是制度,高处是文化,一所好学校,核心是文化品质。常熟市游文幼儿园尝试从“诗意教育”的文化建设理 念出发,阐述其实施路径与思考:培根铸魂,充盈至善臻美的文化诗意;德能并举,培植博雅慧美的成长诗意;教科并进,建构 活力创美的课程诗意;统整资源,汇聚和美共融的共育诗意。

  关键词:诗意教育,文化,建设思考

  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幼儿园创办于 2015 年,是一所按高起点、高标准、 高规格建造的现代化幼儿园。“游文” 一名源于常熟的文化圣地“游文书 院”,旨在传承言子杏坛“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的文道合一精神。基于历 史土壤里生动的文化根脉, 自开园以 来,该园始终秉持“游乐自然、文行 至善”的办园理念,朝着“成为师生 生命成长的诗意家园”这一美好愿景, 围绕“诗意教育”的主轴主线,在文 化引领、队伍建设、课程质量、科研 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精益求精,聚 力提质,在不懈攀登中实现了高品位、 高质量的发展。

\

 
  一、培根铸魂,充盈至善臻美的 文化诗意

  一所好学校,核心是文化品质, 只有拥有文化自觉的灵魂,才能为园 所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为此, 我们从丰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 度文化三个层面来深化“诗意教育” 的内涵,进而建立起一套学校价值观 话语体系,并转化成教师内在的行动 逻辑。

  (一)精神文化奠定底色。幼儿 园将书院精神作为文化基因和源头,

  在“顶层设计、系统谋略、分层推进” 的文化建设思路下,统揽全局,凝练 构建“诗意文化”的逻辑框架。一是 拟定了《游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从幼儿园未来发展定位、自身办园优 势、区域社会发展背景等维度,前瞻 性定位办园理念、教育理念、课程理 念及培养目标等理念识别系统。二是 起草汇编《“诗意游文”文化手册》, 从“山之脉”“山之魂”“山之态”三 大脉络体系构建核心价值追求,进而 建立起一套价值观话语体系。通过文 化诊断与顶层设计,在务实的哲学中 发掘“自然教育”的园本意义和内涵, 使园所文化特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加 强放大,凸显园所“自然、诗意”的 文化气质。三是以党建引领,策划开 展“强国复兴有我——寻美游心谱新 篇”系列主题活动,针对不同的群体 分别落实“善美教师团队共建行动”“慧美儿童共育行动”“和美后勤 团队共建行动”三大主题版块,通过 一系列“游心”活动的浸润,来营造 “彰显人文、荟萃艺术、涵养新风,化 育菁华”的诗意校园,并构建起比较 完整的美育体系,以美育人,将美育 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让 生活在幼儿园里的每个人能够在美的氛围中成长,能够在自然之美、文化 之美、生命之美中丰富思想、塑造品 格、汲取力量,以美学洞悉教育本质, 建设心灵家园。

  (二)场域文化彰显品格。以凸 显“自然、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文 化意蕴为追求,将“游乐自然”的办 园理念融入到环境规划中。一是打造 特色“游艺坊”,从自然教育理念出 发,选取“竹木、泥沙、布线、农艺、 藤草、纸类”六大资源,创设了木工 坊、泥趣坊、布艺坊、草编坊、农耕 坊、纸艺坊等六大游戏坊,通过投 放低结构的操作材料,创设个性化的 学习情境,更好地支持儿童自然真实 的表达。二是打造文化长廊。系统规 划三个楼层的主走廊设计,分别围绕 “山之灵”“山之趣”“山之情”三个主 题,从自然探究、生活探究、艺术探 究三个领域切入,形成一个让幼儿积 极卷入的三维探究空间,给幼儿视觉、 审美、想象和创造方面的发展以良好 熏陶。三是打造班级区域。在“一班 一特”的设计思路下,根据幼儿年龄 特点,对区域材料、规则、时间、空 间等诸要素进行个性化改造,创设开 放的、生动的、有趣的、充满情感和 可拓展的区域环境。通过对园内走廊、班级、户外、专室的系统规划,提高 了环境在整个空间中的教育表达能力, 进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感召力, 形成彰显美学意蕴的幼儿成长空间。

  (三)制度文化刚柔并济。一是 建立具有审美意味的制度文化,结合 本园实际,成立制度文化建设专门班 子,通过反复酝酿、整体构思,形成 幼儿园制度的全面体系框架,先后拟 定了《游文幼儿园制度管理手册》《游 文幼儿园教职工行为礼仪要求》《游文 幼儿园内部控制手册》等。通过建章 立制,以岗位的职责规范人,以严谨 的作风提高人,树立践行的标杆,让 师表之美成为一种有力的文化。二是 建立具有审美意味的评价制度,通过 “文明办公室评比”“优秀班集体评比” “优秀年级组评比”“美丽教师评比” 等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开展争先创优 活动,从而使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渐 次演进到内在自律,刚性执行与柔性 执行相结合,外在约束与内在激励相 结合,切实提高了师生自我执行、自 我管理的水平,展现出游幼教师应有 的诗意气质与风范。二是建立具有美 学意味的思想谈话制度,园长、副园 长各自根据分管领域找教职工谈心谈 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幼儿发展 情况、班级管理情况,并及时查找分 析问题,给予行动上的专业支持,有 效纾解了教师的专业困惑。在此过程 中,通过上下合力,让每个人沉淀杂 质,蒸发虚浮,让真正的精华内渗到每 一个细节,提升园所精气神。

  二、德能并举,培植博雅慧美的 成长诗意

  一所卓越的幼儿园不在于它的高 楼大厦,不在于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而在于它的里面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 “发展好每一名教师,让每一名教师拥 有成长的诗意”,这是我们教师队伍建 设的积极诉求。在队伍建设上,我们 重点抓好师德这个支点,以价值引领 全体员工“有思想地做事,有内涵地 做人”,从中提炼游幼的理念、教育思想、工作方式,完善各层面管理措施, 体现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

  (一)师德师风塑形象。在做“有 仁心、有修为、有底蕴、有创见”的 “四有”诗意教师文化倡导下,结合教 师节、三八节、五四青年节等节点, 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望虞河精神,再 创火红年代”主题讨论活动、“诗意行 走、臻于至善”建园五周年活动、“新 教师成长汇报会”“幸福教师五项修 炼”等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扎实 有效的学习,引导激励全体教职工在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 使命担当中坚守初心使命,以此帮助 教师树立践行的标杆,以“一棵树摇 动另一棵树”的带动方式,运用内在 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让全体教师筑牢 教育信仰,以期打造一支具有“正气、 大气、灵气”等内慧特质的“四有” 诗意教师队伍,进而形成“团结向上、 务实奉献、精益求精”的优良园风。

  (二)梯队工程促成长。根据教 师队伍结构现状,建立了“种子教 师——能手教师——领跑教师”梯队 管理机制。一是明标靶:“领跑教师” 突出“快”字,要有快人一步的布局, 凡事思考在前,规划在前;“能手教 师”突出“精”字,精于设计、精于 观察、精于组织、精于指导,在教学 上力求形成专长领域与教学风格;“种 子教师”突出“稳”字,行稳步子、 扎稳功底、站稳班级、平稳心态,从 中找到“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二 是强内功:为营造“智慧碰撞、合作 共享”的文化学术氛围,推动了 11 期 “书台慧谷”读书会,开展“四个一读 书活动”,组织老师年读一本经典,期 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月读一本教育 期刊,周读一篇教育论文,以此铺垫 理论底子,滋养底气,强化内功。三 是重思考: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提升需 求,组织开展了 9 届“观山听泉”讲 坛,从组织形式看,有以骨干教师轮 流担任主持人的“轮席制”教研,有 主题实施过程中的“审议式”教研,有针对典型问题开展的“案例式”教 研,有“一课多研”下的“研磨式” 教研等;从主持对象看,有外聘专家 的“名家讲坛”,有以园长为首的“首 席引领”,有以特长教师为主的“项目 招领”,有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家 模拟”等,强调在思维方式、创新精 神和知识运用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方 位的培训。

  (三)人尽其才挖潜力。面对管理 人员少、条线多的挑战,幼儿园尽力 从教师队伍中去挖掘人力资源,选拔 具有发展潜质的入职五年以下的年轻 教师,吸收参与到各类项目小组中来, 如课程编辑组、信息宣传组、特色项 目组、信息技术组等,形成研究共同 体。一方面促使教师在锻炼展示中积 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有效发挥园 里每位教师的特长、潜能,另一方面 通过竞聘的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骨干 参与到园务管理中,确保了各条线工 作有专人负责、专人落实,充实了管 理力量。

\

 
  三、教科并进,建构活力创美的 课程诗意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领域一直在 呼唤更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我们在 “游乐自然”的办园理念下,走上了 “自然教育”为主线的课程开发之路, 重新整合幼儿园的基础性课程、选择 性课程及园本化课程,着力体现四个 回归: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 活、回归儿童。

  (一)深耕自然教育课程。基于 对园内外资源的全面分析,园所确立 了“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设的方向。 依托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自 然教育观下虞山文化体验课程的构建》 及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 儿童关键经验的“趣课程”开发与实 施》为研究载体,在课程内容选择上, 我们更多地借助地方资源,通过对虞 山自然资源的梳理聚焦、内容甄选、 综合审议,从自然探究、生活探究、 艺术探究三个领域切入,架构了“木趣”“农趣”“虫趣”“泥趣”四大课程 模块,以“趣”的观念导向助推幼儿 生活经验提升,拓展幼儿生活视野, 使其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生活技能 与学习品质。

  (二)深耕田园劳动课程。近年 来,幼儿园依托六大“游艺坊”,重 点开展了工艺劳动课程实践。在管理 机制上,形成了三点创新举措:一是 以开放、联通的思维架构课程,通过 “项目式”“菜单式”“订单式”的组织 管理思路,打破传统的各自为阵、相 互割裂的工作状态,联通坊与坊之间 的联系、交往,将劳动的成果最大化 地呈现出来。二是从空间、时间、感 受以及情感四重维度,加强与生活的 融合,把主题内容、天时气候、地域 环境、个体诸因素加以全面考虑,进 而建构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园本课 程,把“生活即教育,行动即课程” 的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 个性的发展。三是以“劳力 + 劳心” 的整合思维架构整个课程体系,遵循 身体打开 —— 思维打开 —— 心灵陶 冶——精神培育的成长路径,进一步 提出“游自然生活,亲天地万物,立 健康身心,涵传统文化,养精神气象” 的课程愿景,培育出儿童的、真实的、 园本的、生动的、多元的、动态的劳 动实践样态,使其成为园所发展的新 动力源,引领幼儿园科研走向更深处。

  (三)深耕“虞山文化”课程。 依托所处区域“虞山文化”的张力, 以“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条主 脉络引领,分别架构出“山之物—— 自然探究益智课程”“山之魂——亲子 体验生活课程”“山之坊——怡情山水 艺术课程”这三大课程版块,创立了 “山之灵生态节”“山之趣民俗节”“山 之韵艺术节”“山之情感恩节”“山之 态运动节”“山之语读书节”等主题节 日。这些主题节涵盖了社会、科学、 艺术、语言、健康等多领域的教育内 容,使“游乐自然”的理念渗透落实 到流程管理、教师成长、家长参与等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丰富了幼儿园 课程的表达。

  四、统整资源,汇聚和美共融的 共育诗意

  充分挖掘家庭、社会、高校等多 方资源,拓宽教育半径,让孩子们在 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的同时收获劳动 快乐,感受亲情温暖,感悟生命意义, 在更大层面、更深层次上推进幼儿园 课程文化可持续发展,形成儿童、教 师、家长全员共构、进程共商、经验 共享及心灵共润的共育过程。

  (一)依托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 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通过家长会、家 长园地、幼儿成长个案、家园开放日 等多种渠道引领家长走进课程,建立 “家长助教”“家长支招”“家长护导” 等活动管理机制,增进家长对新课程的 认识,实现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同步,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园本课程 的实施与完善。例如在疫情防控居家 阶段,我们从家庭劳动教育角度出发 引领家长更新观念,参与到课程建设 的行列,让家长对照《劳动活动家庭 手册》开展亲子陪伴式劳动,如种植 山芋、土豆,整理床铺,清洗餐具, 折叠衣物等,幼儿家人的持续支持让 劳动课程焕发生机,幼儿的劳动精神、 劳动意识得到启蒙和唤醒。

  (二)依托课程研学基地资源。 通过与江苏常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 站及常熟市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 作,本园不断开发本地自然、社会资 源,助推种植课程、布艺课程、劳艺 课程等的实践研究,从而建立起社会、 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育格局。如 为了发挥劳动课程的价值,我园联合 社区党支部开展“劳心生慧 · 暖心联 盟”课程作品展及社区义卖活动,将 幼儿的劳动成果回馈给更多需要关怀 的人。通过物化空间的扩大,幼儿提 升了存在感,彰显了自我力量。

  (三)依托高校教育资源。进一 步深化校地合作,探寻园校发展需要

  的契合点,通过“沉入式”蹲点、“浸 入式”实习、“循环式”输送等特色合 作机制,一方面帮助教师磨炼专业素 养、提升专业技能、内化专业理念, 另一方面帮助拓展园本课程应用的广 度、深度与高度。例如,在“校地结 合”项目的推进下,我园在对实习生 的培训中采用开放教研、资源共享的 方式,通过实习生参与课程设计微培 训、教研活动旁听、学习故事撰写等 途径,帮助实习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课 程观和儿童观,了解掌握最新的课程 动态趋势。与此同时,依托高校专家 们的“沉入式”指导,从观察指标、 评价方式、支持策略等角度帮助我园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塑 造专业形象。

  教育在诗意中,教育更是一种诗 意的修行。“诗意教育”的本质是一种 创造力,而创造力背后是深厚的教学 素养与扎实的学识功底。面对幼儿园 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以更多 的投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 凝心聚力、自我加压,高标定位、砥 砺前行,用担当诠释职责,用实干践 行使命,擦亮“诗意游文”的文化名 片。

  参考文献:

  [1] 成恒 . 站在学校文化的源头上 [J]. 江苏教育 ,2014(3).

  [2] 肖方明 . 学校文化视野下课程 体系的建设 [J]. 人民教育 ,2013(10).

  [3] 姚虎雄 . 新校区建设 : 消解文 化短板的好契机[J]. 江苏教育 ,2014(2).

  [4] 刘芳 ,滕守尧 . 儿童唐诗教育 : 回归艺术与养护灵性 [J]. 学前教育研 究 ,2013(1).

  [5] 宗颖 . 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 程开发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5(9).

  [6] 张晓东 . 老校新建的文化再构 与多维反思 [J]. 江苏教育 ,20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6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