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思政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为切实抓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 校扎实开展思政工作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极大提升 了学校思政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思政工作,一体化建设,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各级各 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 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 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 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思想政治工作 如此重要,作为担负义务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来说,谁来落 实非常关键。以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为例,教师队伍 中65%以上是近五年入职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肯奉献、 有智慧、有理想、有干劲,但是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 区,不少青年教师就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干部、班主 任的“责任田”,跟学科教师关系不紧密;也有一些青年教 师,想要教育管理学生,但又怕越权,影响团结。根据这 些情况,学校党总支扎实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建设, 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找准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
2020 年底,党总支深入各校区开展教育大走访,在调研交流中,深切感受到,班主任、青年教师、家长都对践 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苦于没有 好的方法。当时,学校正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践行双融双 聚,与周边的社区、科研院所、友邻单位积极推行“立德 树人”德育高地建设工作,力争形成党建品牌。结合这一 工作思路,找到了灵感。我们要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 务,对外正在积极推进“德育高地建设”,对内可以开展 “大思政课”工作!学校党总支可以借助学校十二年一贯制 的优势,带领干部、教师共同构建“思政一体化”工作。
(二)多措并举,抓好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
学校党总支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思政工作一 体化建设”三大基调。一是把握新时代,增强针对性。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学校 各学段的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 亲和力、针对性。二是推进大思政课程建设,突出创新性。 建立“科教融合”大思政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课程 思政、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有效贯通,构建学校全员全 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三是注重统筹性,加强实效性。总 体推进,分步实施。构建管理体系,以支部为单位,层层 压实责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
党总支先从扎实开展“大思政课”教育入手,培根铸 魂,启智润心。党总支带领各支部,抓改革重创新,先行 推动了思政学科一体化建设。结合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实 际情况,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分层推进改革, 创新落实“八个统一”。学校成立了由小、初、高各学段 思政教师组成的大思政组,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摸索构建 “中科附思想政治课程中小学一体化建设”,集中学习思政 课程建设文件精神,分段落实课程实施内容。大思政组研究 后,明确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学段构建学习目标:小 学阶段是后续教育的基础,要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道 德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要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侧重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集 体以及社会的关系;高中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形成了立体式、 螺旋上升的中科附十二年一贯制思政课程建设体系,为更 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
同时,党总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科思政育人 功能,坚持抓好课堂这一育人主阵地。一是推动课程思政 要素具象化,不同学科均围绕思政建设要求,深入挖掘出 本学科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二是课程思政研究常态化, 发挥教师集体合力,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引导教研组、 备课组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备课的必要环节;三是 课程思政资源循环化,以课程资源建设为依托,建立健全 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循环。 实施中,文科教师较得心应手,但是理科、体育、艺术等 学科教师就深感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党总支组织大家学 习教育部 2017 年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同时, 以教研组为单位挖掘本学科课程育人点,指导大家“守好 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文科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 化、历史地理常识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理科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探究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勇于创新、求真求实 的思想品质;体育艺术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 培养等。这样,就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了实处,有效地引领 所有课程承担起了相应的育人责任,使学科教学与思政育 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好的思政教育,应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而社会大课堂 就集聚了这方面的资源。党总支运用中科院丰富的育人资 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 了有中科附特色的“科教融合课程”。在党总支引领下,师 生已先后走访了 60 余位院士,当敬爱的院士和孩子们说出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也有祖国”时,学生的爱国之情 油然而生;当走进科研院所,看到祖国最先进的高精尖科 研成果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喷薄而出。现在,“传承‘两 弹一星’精神,铸就中科人爱国之魂”的思想已经植根到 每一个中科学子的心中。
(三)齐抓共管,打好一体化建设的组合拳
工作开展中,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党总支注 重发挥“支部建在校区”的力量,分解工作目标到支部, 将思政工作体系融入党组织管理体系中,层层压实责任, 构建了“贯彻一条线,抓好两部门,做好三结合”的工作 模式。“贯彻一条线”就是“党总支、各支部、各部门、教 研组、年级组、师生”这条线。“抓好两部门”就是让教学 部门牵头,做好学科建设,抓实备课环节,提升教师主渠 道育人能力;让德育部门牵头,做好年级、班级建设,抓 实班主任这一育人前沿群体。“做到三结合”就是指教育教 学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推进评价相结合(如下图)。
二、经验体会
(一)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力量,实现了 “育人”与“育才”同频共振
在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力 量,逐步增强了教师承载传授本学科知识与育人双重责任 的意识。党总支管理机制的不断变革、强化,使教师时刻 谨记把学生培养成“有德、优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谨 记让学生在未来有实力、有能力建设我们的国家,这样的 育人效果才是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一体化建设,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广大青 年教师,以德施教,岗位成才,育人育己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 面,学校选派政治素养好、理论功底佳、业务能力强的干 部、教师分享大思政教学观的经验和收获,引领教师共同 成长;另一方面,系列讲座培养了青年教师政治认同感。 一年来,已培养 10 余位入党积极分子,另有 8 位青年教师 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一体化建设,创新了组织管理机制,引领教师同 向同行,有效促进了“育人合力”的形成
党总支的“大思政课”管理机制建设,凝聚了学校各 学科教师的共识,有效促进了大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上共同发力,同向同行,逐渐形成合力。这样就解决了 教师的困惑,也避免了教师的不一致给学生造成迷茫和困 惑。党总支通过管理机制的建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 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效应。
(四)一体化建设,有意识地增强和发挥了价值引领功 能,由专业知识引申到理想信仰、人生追求、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思政一体化建设,让立德树人在学校落地为政治认同、 历史视野、中国情怀、意志品质、审美素养培养等。学校 将课程思政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融合,真正做到 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做到了“八个统一”,实 现了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从德育向全过程、全方位的 变革性转化,凝聚全校的育人合力,构建起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政工作,曾多次作出 重要论述,为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我校将继续扎实推进思政工作,一如既往地守正创新、奋 力前行。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