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儿童成长阶段,不适合的评价方式会在孩子间形成不恰当的竞争关系,从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小学科学 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适合教育的理念提出了民主化评价、多角度评价、进阶式评价、多元化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具体措施 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适合教育,综合评价,小学科学,实施方法
所谓“适合教育”就是在尊重学 生主体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无限潜 能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适合的教 育需要适合的评价作为基础,适合的 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促进学生 科学学习生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 改进教学实践。在科学课堂中贯彻落 实综合评价,应该将学生的差异性、 独特性考虑在内,因材施教,尊重孩 子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实现小学 科学课堂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使得教 学既突出科学课的特点,又彰显综合 评价多元、开放的特点,促进师生关 系的构建,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引导、 激励学生,实现孩子在自主学习、探 究学习的方式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变得 日益重要。基于此,本人在实际的教 学中开始了适合学生的小学科学综合价的研究。
一、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现状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在 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受到了教师、 学生以及家长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但 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等传统因素的影 响,小学科学课还未得到与基础性学 科相匹配的重视和认可。表现在教学 评价方面,大部分小学科学评价在现实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
现象一: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课堂 中都会围绕课本中研讨的问题进行提 问,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教师很少 会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常见的是科学 课堂上热热闹闹,“好”声一片,只要 学生坐姿端正、举手回答问题,教师 一概以“你表现得真棒”或者“你回 答得很好”这种笼统模糊的字眼来评 价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没有更 深刻。
现象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多 给学生一些鼓励,所以现在的科学教 师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当学生回 答的答案符合教师预想时,教师就会 给予学生表演形式的夸张性评价:“你 说得真好,各位同学请给他一些掌 声。”学生们训练有素,边拍手边齐声 喊道:“棒,棒,你真棒!”被评价者 扬扬得意,这种鼓励并没有错,只是 过于频繁,显得廉价而空洞,对一二 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效果很好,久而久 之,还有学生会在乎吗?
现象三:有的科学教师会以雏鹰 挣章或加星星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课 堂行为,例如,本节科学课某某学生 回答了几次问题就相应加几颗星星, 整堂课上,学生都处于竞争关系,变得很浮躁,只关注于星星的多少,教 师的问题一提出,无论有没有思考, 先举手再说,从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身 的研究。久而久之,活泼的学生获得 很多星星,被教师和同学们认为是 “成功”,胆怯的学生因为害怕当众回 答问题而被定义为“失败”,这样的课 堂看似热闹,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不 得而知,反而对学生的自尊产生不良 影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逐渐淡 漠。
现象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 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高期望 的学生,往往采用真诚、肯定与积极 的评价;对低期望的学生,往往采取 不信任或不真诚的评价,而且很多时 候不会公开赞扬。
二、小学科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上述现象在科学课堂中并不少 见,这些评价行为已成为当前小学科 学教学评价的主流。教学评价的目的 在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包括 情感、态度、学习行为变化、科学思 维养成等,并不在于评价本身。
(一)评价方式单一
(1)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 学科学评价还停留在对学生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上。《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 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小学科 学课评价主要有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的,与学生学习交融在一起,包括课 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价活动。”但是现 在大部分科学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意 识还较为淡薄,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 习过程的评价关注较少。
(2)当下小学科学课评价还存在 着“一张试卷定优劣”“分数为王”的 现状。许多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评价 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外部的、传统的期 末纸笔测验成绩,仅凭一张试卷的分 数就评定孩子科学学习的最终成绩。 考试前,教师会留出一节课专门给学 生们“画重点”,或者教师自己制作一 份一学期的科学知识清单,孩子们只 要去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到高分,这种 评价方式是片面的,也不符合科学学 科的特点,很难发挥真正的评价作用, 并且滞后的评价方式会挫伤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成长及 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根据新课改要 求,我们应该去改变过去一统天下的 量化评价方式。科学课的评价内容应 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学习能力和探 究能力,以及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而这些是很难用一张试卷进行 准确评价的。
(二)评价主体单一
现在科学课的评价大多数只有教 师参与,学生的成绩由教师一个人决 定,这样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片面性,并不科学。因为科学是一门 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能 全面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学生在 课外、家庭中经常开展科学学习探究 活动,这些在校外开展的学习探究活 动教师更是无从知晓。在这样的情况 下,只有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评价显然 是不够客观、准确的。
(三)评价时空单一
当前,小学科学课的评价往往还局限在科学课堂的学生表现上,科 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如果 把科学教学和生活、社会脱钩,这样 的科学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因此教师不能把科学评价局限在 科学课堂,而应该延伸到学生课后的 生活中,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 科学的探究,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把 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适合教育下综合评价具体措 施及实施方法
(一)民主化评价
成功的评价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 与学生。科学课堂不同于其他,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小组活动、 游戏、实践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性学 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 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因此组内学生互 评和自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表现形 式。学生在互评和自评过程中,教师 要给予适当引导,比如,互评时要正 确看待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认真 倾听他人对自己的建议或意见,要勇 于承担与自己观点相悖的批评意见,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养成“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也锻 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自评时, 要求学生如实阐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或者是对整个团队的贡献,切不可夸 大其实。这种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 我评价能力,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学 习态度。
实施方案:设计相应的评价表格, 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如“善于设计实 验方案”“善于提问问题”“善于解决 问题”“善于表达”“善于倾听他人回 答”“善于收集资料”“动手能力强” 等,也可以留一些空间让学生填写对 他人和自己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 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例如,在“不 同材料的餐具”这一课教学中,一位 学生因为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用陶 瓷勺子大力敲击陶瓷碗,最终将勺子 敲断,受到组内同学不好的评价,以至于心情低落。此时,教师需要对该 学生进行疏导,让他明白有缺点不可 怕也不必气馁,改正后就会得到大家 的赞许。学生听后,想了想自己的表 现,再想想其他组员的表现,也认识 到自己行为的欠缺,在后面的课程中, 参与活动时更细心认真。
(二)多角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不 善交谈,但是善于观察或制作;有些 学生虽然比较沉默,但是他喜欢思考, 会提出很多创造性的问题……每个学 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发掘他们 的闪光点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科学 课堂中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同 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学习习 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要。 但是,这些方面很难用分数来评定。 教师以学生表现作为评价标准,让学 生了解到每个人对任务的完成都是至 关重要的,缺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 算成功,多角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 学习态度。
实施方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每个孩子都有其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 有的学生在班级中威望高,适合统筹 指挥做小组长;有的学生适合做基础 工作。每个学生的工作,都应该得到 教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教师都要 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情况 进行奖励,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对小组 活动贡献小就没有奖励。要充分尊重 孩子的自然发展、心理健康,以适合 孩子的评价方式给予孩子支持。除了 以往设置的科技小能手奖,还可以设 置具有鼓励性的奖项,如乐于助人奖、 最佳配合奖、最佳协作奖、进步奖等。
(三)进阶式评价
通过教学可以发现,现在不少学 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不能坚持, 更不能接受失败。这与家庭、学校等 长期输送的具有“胜负”观念的评价 体系不无关系。不惧困难、不怕失败、 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品质,不仅仅 是科学探究需要的素养,更是学生个人发展道路的基本素养。此时需要对 学生采取进阶式评价。教师与家长要 允许学生失败、犯错误,更要善于利 用学生的失败及之后努力改进的行为 进行鼓励。
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课后反思 制度——学生每上完一节科学课,把 自己获得的经验、成果以及失误都进 行整理形成表格,在后面的科学学习 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再犯之前表格 中的错误,教师就可依据该表现给予 不同的奖励。例如,有些学生一年级 时课堂习惯不好,如目光不跟随老师、 不爱看黑板、坐不住、喜欢做小动作、 会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乱涂乱画…… 教师要认识到一年级的小朋友专注力 都不强,很难认认真真地做完一件事, 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天性。注意力需 要后天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 孩子自身成长的规律。十年种树,百 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 天就能够见效的,需要教师慢慢地引 导与鼓励,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后进行 反思的习惯,这样他们可以清晰地认 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下一阶 段的努力方向,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为 了获取老师的奖励,他会努力纠正自 己的不良习惯。这种长期进阶式评价, 孩子每天都会进步,并且养成不惧困 难、坚忍不拔的品质。
(四)多元化评价
奥苏贝尔倡导有意义学习,要求 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 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科学教学内容繁多,小学阶段的科学 课多以学生生活为基本载体,很多课 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息息相关。如果在评价中加入科学作 品,不仅可以将学生能力的增长外显, 而且设计与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促 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使学生获得学 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 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家庭、社区等开 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 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增强心理素质。学生从不同人的评价中,多个角度获得对自己任务完 成状况的点评,从而获得鼓励,激发 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实施方案:根据活动内容,设置 校园评价、家长评价、陌生人评价。 采用开放式评价方法,对学生任务的 过程、完成情况进行主观评价。例如, 在每学期期初,教师可以布置青少年 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们对生活中、学 习中所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进行 改造,形成小发明、小创造。小发明 的作品可以跟他人合作,可以独立完 成,也可以自己想出创意让动手能力 强的人做出成品。在期末结束前学生 上交作品,届时,不仅科学教师,其 他教师(如数学、美术等教师)、合作 对象、同学、家长甚至自己都可以从 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方 面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在层层评价 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课本知识其实 来源于生活,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 以探究和发现的眼光看待一切, 自然 而然地掌握了作品的科学原理、科学 知识,锻炼了操作技能和群体协作能 力,从而去欣赏作品的科学之美,激 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再把学生的 优秀作品存列在学校的科技之窗中, 发挥其示范效应,让作品主人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性评价
期末总结性评价要以发展学生科 学素养为宗旨,体现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性和科学性。教师应重点考查学 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科学知识在真 实情境、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利用实践性的活动测试 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考查 内容应充分覆盖本学期所学知识,难 度要适宜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并给 予学生合适的时间。科学活动手册的 记录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参与科学探究 的过程,可以考查出学生科学探究能 力水平的高低。
实施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学 生填写的活动记录,以加星的形式对 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一二年级以观察为主要探究方式,可以评价学生对 一棵植物、一片树叶、一种动物、物 体的形状、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特征等 的观察记录,或者评价学生的动手制 作能力,如一年级的“制作一幅叶 画”“制作一个测量纸带”“捏一个小 动物”,二年级的“制作一顶帽子” “画出手的样子”“制作皮肤感觉测试 卡”等。三四年级可以着重考查学生 现场操作能力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 科学态度,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降雨量并确定降雨 量等级、制作风旗并利用风旗判断风 的大小和方向、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力的大小等。五六年级可以着重考查 学生是否具有依据假设制定合理可行 的探究计划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设计 制作简单的装置或模型进行工程技术 实践并不断改进与创新;高年级还可 以考查学生调查、搜集与统计的能力, 通过收集到的材料解释和预测现象发 生的规律,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产生的 原因,教师根据考查的结果和平时活 动记录的填写情况以加星的形式对学 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适合教育 理念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依据学生 认知、思维、情感的发展 , 立足评价 的不良现状分析,从科学观念、科学 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全方面评 价学生,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评 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展。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 . 小学科学有效学习评 价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
[2] 叶美玲 . 浅谈小学科学评价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方案 [J].教师 , 2018(12):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