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巧用情境导入激活历史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0:59: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也应该是趣味灵动的,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激活课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 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课堂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情境导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 创造。由于课型不同,讲授内容不同,情境导入的方式也应该不拘一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情境导入总结为趣味故事型、情感 共鸣型和情景再现型等几种方式。

  [ 关键词 ] 情境导入,历史教学,激活课堂

  历史犹如一幅画卷,绚丽多彩, 引人入胜。历史课堂也应该是生动有 趣,灵动活跃的。一个别出心裁的导 入能够迅速抓住课堂,吸引学生,激 发兴趣,在轻松愉悦中开启新的一课, 给学生带来一股清新,带来一份惊喜,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强调:“学生通过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和持续发展……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 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 确的国家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 化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课 程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 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成为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 主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新课 程强调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 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支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课堂教学中,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把学生 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让学生的思 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 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 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大致包括课堂导入、明 确目标、教学过程、局部探究、拓展 提升、课堂小结五部分。其中,课堂 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课堂导 入,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 一定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使学生的 心智获得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包括直接 情境和间接情境两类。本文所述的情 境导入,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教学内 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境,使 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由此启发学生的 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总结情境导入新课的几种 类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 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学生 大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 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例如,讲述《中 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3 课《从明朝建 立到清军入关》时,笔者给学生出示 朱元璋的两幅相貌不同的画像,并讲 述朱元璋容貌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生 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 各异。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 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 陵的享殿内。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 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 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 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 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 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 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 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 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 一对眼睛鼓鼓的,发射出冷酷凶狠的 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 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摁,据说这是皇 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 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 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 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 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 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 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 出去斩首了。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 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在描 摹时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朱元璋, 但却画得满脸和气,既慈祥仁爱,又 威严沉稳。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悦, 重赏了这位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 摹写了许多本子,分赠诸王和公主。” 另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姿 貌雄伟,奇骨贯顶”。应说这是一副奇 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

  学生都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听 着故事。讲完后,教师问学生听完这 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开始七嘴 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学生说,朱元 璋肯定长得很丑,还自欺欺人,杀害 画师。有的学生说,朱元璋也太霸道 了,太不讲理了……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看出朱元璋的 “霸道与不讲理”,已经快要“入门” 了,此时教师再点拨引导明代君主专 制空前强化,顺利过渡到本课第一个 子目“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的学习。

  二、切准情感共鸣点,让学生与 历史“同频”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 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 求。”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 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 浸透人的情感。这份真挚感情,融入 教学之中,就会与学生产生感情的共 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 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 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 感内容更深刻。用激情点燃课堂,配 以相应的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料能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是以直 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

  在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 17 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 略的加剧》这一课时,本课开篇首先 讲述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课堂上 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 主题曲《浩浩乾坤》并播放电视剧开头的序幕视频。“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 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 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 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 丰碑。”

  歌曲悲壮而又豪情万丈,深切道 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屈不挠斗争精 神。这场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最终 功败垂成。不过,正如歌中所述:“何 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学 生们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感慨惋惜, 为他们的牺牲精神所折服,他们已经 “摩拳擦掌”急于走近、了解太平天国 的相关历史。教师“顺水推舟”进入 本课的学习。

  三、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探究欲

  历史知识由于时空关系,时代久 远无法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而情境 教学可缩短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真 实感。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电影、多 媒体等教学资源和辅助手段,直观形 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 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 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 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之 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

  如在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6 课《两次鸦片战争》时,为了使学 生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夜郎自大、 愚昧无知,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 《宰相刘罗锅》中英国使臣马戈尔尼来 华的片段。“英吉利使团马戈尔尼伯爵 觐见皇帝陛下,祝吾皇万寿无疆!万 寿无疆!” 马戈尔尼给乾隆皇帝祝寿, 献上了寿礼——一个精美的轮船模型。 这个轮船模型是英国最新科技的代表, 而乾隆却不识货,看到这个轮船模型 后,他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个什么 劳什子?”在他眼里,这个轮船模型 仅仅是一个玩物,于是他语重心长地 对英国来华使臣说:“治国要以农为 本哪,万不可玩物丧志,净搞些机巧 祸人的东西,于国于民绝无半点益处 啊。”英国使团或许语言不通,一脸茫 然。随后,乾隆皇帝开始嘘寒客套、“一厢情愿”地说:“朕深知你国地处 荒蛮,未待教化,国弱民苦啊,朕是 时刻记挂在心,只是路途遥远,鞭长 莫及呦!趁尔等来朝之际,特赐尔国 茶 叶 200 担、 上 等 瓷 器 500 箱、 绸 缎 500 匹,以资尔国不足之用。”最 后乾隆帝满心欢喜地接待了马戈尔尼 使团。

\
 

  通过视频,学生对清政府那种以 “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的心态印 象深刻,从而可以深刻领悟鸦片战争 前中国何以落后于英国,以及鸦片战 争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及其必 要性。课后,学生还模仿视频里的语 调扮演着山寨版的乾隆,大大增强了 对历史课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励、唤醒、鼓舞。”诚然,中学阶段的 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 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 和煦的春风中绽放。情境导入既是一 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由于课型不 同,讲授内容不同,导入方式也应该 不拘一格。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就 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学 中,我们要认真斟酌课堂导入,以获 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当前教学改革中,通过 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热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智力的 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 通过多重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 境和途径,积极营造课堂氛围,构建 高效课堂,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 史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 高 中历 史课程标 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