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高中生物教育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高中生物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 要学科课程之一,围绕生命理念实施生物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生物科学融入生命观念的必要意义作为切入点, 阐述生命观念视角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中的一项 重要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 容。高中时期是学生们即将成年的最 后一个阶段,也是塑造学生基本的道 德准则和三观的最后一步。我们要及 时利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向学生 传递生命的价值,塑造学生健康的生 命观念,不能只关注卷面分数,而是 要切实地发挥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作 用,利用理论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更深 层次的生命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 生物教学的开展,教师应围绕知识点, 通过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鼓励学生去 了解生命,知道生命的可贵。其次, 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 为教师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 学内容,合理渗透生命观念,从而让 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真谛。
一、对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生命 观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以 及社会发展的科学品质和学习能力。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 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通 过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将习 得知识,收获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情 感价值观。如学生将加深对生物学概念和现象的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一 般方法,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拥 有正确的科学观念、合作创新的能力等。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亲眼观察到的 生命现象、规律等进行相关解释而形 成的抽象的概念,其因人而异,有对 错之分,并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生活中 实际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生命观 念与生物教学中的知识概念密不可分, 高中生物教学往往通过生物学概念的 相关教学促成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的 形成。生物学概念是由人们经过无数 的实验和认证总结出的观点或者想法, 是前人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其具有一 定的科学性和广谱性。一直以来,高 中生物教学关注较多的是对生物学概 念的记忆,较少注重对概念的活化和 内化过程,学生难以形成正确和系统 的生命观念,无法灵活应用以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生命观念包括了结 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 平衡观、局部与整体观、物质与能量 观等。各种观念与高中生物教材相应 章节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可以在不同 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学概念 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注重情境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学以致用,用以强化,最终形成正确 的或辩证的生命观念,帮助学生理解 并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 命观念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 得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但是随之而来 的一些负面信息也飞速传播。近年来, 一些有悖于生命价值的负面信息正在 荼毒青少年的心灵。对正在塑造健全 人格的高中学生而言,这样的氛围是 有害的。因此,高中教师要利用课本 知识,及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 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重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师要 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断向 学生传递相关的正面信息。只有学生 建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念,才能在此基 础上正确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及各项 技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育生 命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方式不 合理
生命观念与其他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生物教师在课堂中 渗透生命观念时需要将生命观念与其 他学科素养融合在一起,进而让学生 形成良好完善的生命观念,但是在实 际生命观念渗透中存在着单一渗透生 命观念的现象,学生在理解生命观念 时只能单一性地理解而不能站在综合 的角度思考生命,学生的思维能力与 社会责任感未能在生命观念渗透中得 到提升,无法实现生命观念渗透的目标。
(二)未突出生命观念的本质
在生物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并在 正确认知后形成尊重生命的思想意识, 同时还能够热爱生命并提升社会责任 感,进而能够将生命观念作用于学生 的思想与行为中,让学生在未来成长 与发展中能够发挥出社会责任感去爱 护世界上的各类生命。生物教师需要 在教育教学中将生命观念的本质凸显 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 性地解读生命构造,学生只能认知生 命的形成及实现生命持续的条件,在 思想意识中并未存在尊重生命与热爱 生命的意识,未能实现学生拥有正确 生命观念的同时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育生命观的 针对性不强
构建概念的过程就是生命观念形 成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 生物教师重视概念教学,但这只是因 为其在考试中占有一定分值,理解概 念影响学生分析解答能力,没有运用 概念教学进行生命观念教学。一些教 师可以利用概念进行生命观念教学, 但没有准确把握生命观念的四个维度,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大概念 并不是几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 结合教材概念,通过长期教学,帮助 学生了解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大 概念,这需要教师了解概念教学与生 命观念之间的关联性。
四、培养高中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立足课本内容, 强化生命 认知
落实生命观念教学,教师不仅要 让高中生懂得珍惜生命,还要让其对 生命的孕育、成长等有更全面的认知, 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达到理想的教 学效果。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由于并 未接触身体有缺陷的人群,所以其在 头脑中对生命的认知会不全面,较难 意识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十分难能可贵 这一道理。为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 学时,要注重完善高中生对生命的认 知,使其对生命的另一面有更多的了 解,提高其对生命的认知,使其更加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使 高中生树立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让 其心智更加成熟,并且高效地掌握生 物知识点。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关 注人类遗传病”一课,要让高中生对 人类遗传病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对人类 遗传病的类型、对人类的危害等内容 深化理解、深刻认知。导入课程时, 教师可以提问:“人与人有不同吗?” 引发高中生的探究兴趣。一些高中生 会说:“每个人都一样,有五官和四肢,只是高矮、样貌上会所区别。”一 些高中生会说:“性格上会有不同。” 此后,教师再问:“除了这些,还有 哪些不同吗?”引导高中生深度思考。 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多指、 并指、软骨发育不全、腭裂等人体案 例,并向高中生讲述:“这些现象也是 其在出生时就有的,并不是后天形成 的疾病。同学们还认为人都是相同的 吗?而且,他们的生活会与我们有明 显的不同,还会遭受异样眼光。”以此 来有效增强高中生对生命的认知,让 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内容学习中。 接下来,教师再引入人类遗传病的形 成原因、防范措施等知识,高中生也会十分高效地吸收。更重要的是,会使高中生对生命有更全面和准确的认知,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借助教学资源, 展现生命 美好
让高中生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不仅要让其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的道理, 还要让其欣赏到生命的美好,深入体 会生命的价值。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 所涉及的生物教学资源,使高中生对 大自然中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生物 有更多的了解,使其视野更加丰富, 有效促使高中生欣赏到更多生命的美 好一面,从而使其进一步感受到生命 的乐趣。同时,也会使高中生领悟到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教师的引 导下,高中生会更深度感悟到生命之 美,从而懂得欣赏和珍惜生命。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内容教学中, 会涉及许多大自然的生物。教师在授 课时,可以将海底奇异的鱼类——将 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 培育出的转基因鲤鱼,发出绿色光的 荧光水母等展示给学生,生动有趣的 视频影像、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大 自然中的生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拓展 视野和知识领域。不仅可以快速引发 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他们欣赏 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感受到生命的 乐趣和生存的意义。教师在此基础上, 再加以引导,就会使高中生的生命观 念更加强烈,从而阳光地面对学习和 生活。
(三)概念知识教学中,渗透生命 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融入的各类知 识点都会先将知识的概念阐述出来, 让学生有效理解后再深层次地理解知 识与应用知识。要实现学生正确认知 生命需要学生先理解生物知识概念, 可以说生命观念的有效渗透是以知识 概念为基础的。因此,生物教师在渗
透生命观念时可先从概念教学入手, 将生命观念融入概念教学中,实现有 效渗透的教育目标。
例如,生物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 苏教版高中教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内容时,为了实现生命观念的有 效渗透,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挖掘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概念性知识, 在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后,学生可回答 出“细胞内环境与细胞外环境”,然后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生存为什么需 要“细胞内环境”与“细胞外环境”? 这两个环境能够为细胞的生存带来怎 样的帮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概 念内容的过程,了解细胞是生命能够 持续的重要元素,并且需要“细胞内 环境”与“细胞外环境”输送营养物 质,实现生命持续。
(四)小组合作学习, 形成生命 观念
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我国教 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各项才能并在 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中快速地 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因此,生物教师 在渗透生命观念时也可以采用学生合 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生命存 在的意义,实现生命观念逐渐渗透的目标。
例如,生物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体生命 活动的调节”相关内容时,教师要让 学生了解人脑是实现人类拥有生命迹 象的重要部位,人类能够具备说话能 力、运动能力、机体灵活支配能力等 都是由人脑实现的。然后,教师可以 将学生分组并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 题,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的过程去有 效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并在探究的 过程中感知到生命,挖掘出生命存在 的意义。比如,教师分组后可以向学 生布置问题:“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创 新依靠的是什么?来源于哪里?”“老 年人为什么会记忆力衰退呢?”“为什么说老年人是老小孩儿呢? ”……让学 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流逝, 从而热爱生命。
(五)拓展生物知识, 培养生命 意识
在生命观念教学中,使高中生爱 惜生命,是生命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来引导高中生的思 维,也可以通过拓展生物课程中的知 识,将其与生活有效链接在一起,提 升高中生的认知,让其懂得如何更好 地爱护生命。而且,要让高中生深刻 领悟到,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 要爱惜其他生命,才会使高中生的综 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有效 培养高中生的爱心,让其更加阳光地 面对学习和生活。需要注意的是,教 师在教学时,要巧妙拓展生物知识, 让其与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才会使 高中生树立更强烈的爱惜生命意识, 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内容时, 不仅要让高中生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作 用、特点,还要让高中生对植物生长 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深 化理解。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 先展示草本植物的生长方向会因阳光 照射情况而发生改变。通过多组图片 的展示,教师再引入阳光、植物生长 素的生物知识。然后,教师播放达尔 文父子的实验,让高中生对植物向光 性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引入 胚芽鞘尖端是植物感光部位的生物知 识。接下来,再引入植物生长素发现 过程、植物生长等生物知识,使高中 生对植物生长、养料运输等知识形成 系统的了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 学们,植物生长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其生长过程与人的成长过程有哪些 相似之处呢?”让高中生以小组的方 式,总结植物的一生,促使高中生拓 展学习深度,让其在思想意识中形成 对植物生长的正确认知,培养其爱护植物的感情和爱心。当高中生通过探 讨懂得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命特点 后,教师再进一步落实生命教育:“植 物与人一样,都有生命。它们的成长 也需要经历从小至大的过程,我们要 积极爱护植物,不可以随意践踏它们 的生命,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 高中生也会对教师的观点产生认同, 同时也会使生命观念教育得到良好 落实。
五、结语
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生命是值 得被尊重的。培养高中学生的生命观 念,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认 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实际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革新教学理 念,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灵 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生命观 念的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 环节,借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 展,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学习过程 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 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学 习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松领 .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 生命观念养成探析 [J]. 中学教学参考 , 2020(33):57-58.
[2] 陈秀春 . 新时期高中生物课堂 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 [J]. 高考 ,2020(27):46.
[3] 涂锦华 .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 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 [J]. 科学咨 询 ( 教育科研 ),2020(06):157.
[4] 陈美芝 .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 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J]. 安徽教育 科研 ,2020(09):24-25.
[5] 李彦鹏 . 浅析在高中生物教学 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J]. 天天 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0(10):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