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现状 及培养策略 — 以 J 市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7 10:42: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与中职师生信息素养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以J 市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至三 年级 3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学生满意度的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现状,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信息 化获取能力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教师信息化整合能力的满意度较低,然后提出了培养中职教师信息能力 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中职教师,信息能力

  “十四五”规划强调,“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构建数字经 济发展模 式,打造数字社会,创建数字政府,通过数字化建设 和发展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通过社会治 理建设新型数字化政府”[1] 。2022 年 1 月,国务院正 式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一 重要文 件,强调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在文化教育等领域 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现有社会服务资源的整合和 配置为数字化政府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扎实 的基础[2] 。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高速发 展,促进了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促进全民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中,学校教育显得尤其关 键,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技能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 型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 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 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 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 创业的重要职责[3] 。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 中职师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一、文献梳理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中职师生信息素养相关 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师生数字素养的研究大 多面向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学校,涉及中等职业教育的 研究相对匮乏, 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研究理论屈指可 数。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研究主体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学生层面,以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为切入 点对信息化改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另一类是以教 师为主体,分析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及改进策略 。但 是以学生的满意度为切入点,研究教师信息化能力现 状的相关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研究, 分析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对应的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开展过程中,笔者对美国 ACRL 设计的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4]进行参考和借鉴,根 据实际情况完成问卷设计,以学生满意度调查为切入 点,获取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现状。本研究以 J 市某中职 的一年级至三年级 3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打印发放 了 300 份问卷,实际回收 249 份 。其中,包括 6 份无效 问卷,剩余的 243 份问卷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 到 81%,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 是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及系部;二是 对教师信息能力的认识,该部分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的 形式呈现,分为五大块,包括信息化获取能力、信息化 管理能力、信息化整合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信息化 交流能力。

  其中,学生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级及所属系部, 具体如表 1 所示。

\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在线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同时结合 学生与教师的访谈,以 J 市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针对“学生对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在初 步整理数据的基础上, 了解中职教师的信息能力现 状,然后用 SPSS 27.0 分析确定信息能力与教授专业、 教师教授年级等因素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J 市某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信息能 力满意度总体情况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知,信息化 获取能力,即“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快速运用信息技术 获取需扩充的内容”, 样本中有超过 4 成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具体占比为 44.86%,还有 29.63%的学生 选择“满意”。信息化管理能力,即“教师能够熟练地使 用 U 盘、云盘、Dropbox 等工具”,样本中有超过 3 成的 学生选择“非常满意”,还有 34.16%的学生选择“满 意”。信息化整合能力,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自制 PPT(PPT 中会有 Flash、Excel 等) ”,样本中有 32.92% 的学生选择“不满意”,选择“ 一 般”的学生比例是 29.22%。就信息化应用能力而言,对于“教师能够熟 练地使用智慧黑板”,样本中有 104 人选择“非常满 意 ”,占 比 为 42.80%,选 择“ 一 般 ”的 学 生 比 例 是 31.69%;对于“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不同的教 学方法(如 Flash、Excel、微博、微信) ”,样本中有超过 4 成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有 33.74%的学生选择 “满意”;对于“教师会鼓励学生之间利用信息技术进 行 教 学 交 互 ”,大 部 分 学 生 选 择“ 一 般 ”, 占 比 为 39.92%,还 有 30.04%的 学 生 选 择“ 不 满 意”;对于 “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互”,样本中有 33.74%的学生选择“满意”,有 27.98%的学生选择“不 满意”,还有 29.22%的学生选择“一般”。信息化交流 能力方面,对于“教师会通过信息化工具联系学生进 行交流”,样本中有 31.69%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 33.74%的学生选择“满意”;对于“教师通过信息化工 具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包括布置作业、学习资料上 传、答疑) ”,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最高,为30.04%。

\
\

 
  利用 SPSS 27.0 软件, 将学生的年级与专业与学 生对中职教师信息能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获 取学生专业或年级等因素影响教师信息能力的重要 性水平 。结果显示,学生专业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 五个方面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这意味着该 校不同专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获取、管理、整合、应 用和交流等方面没有差异性。利用平均值分析各专业 学生对中职教师信息能力满意度,可以发现该校教师 信息能力现状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各系部教师的分值比 较平均,计算机系的教师在此方面是所有系部教师中 满意度最高的;机电系教师的满意度是最低的。

  第二,信息管理能力方面,分值比较平均,但是计 算机系的教师在此方面满意度调查中是所有系部教 师最高的;电气系教师是最低的。

  第三,信息整合能力方面,机电系教师的满意度 最高,商贸系教师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信息应用能力方面,电气系教师的满意度最高,计算机系教师的满意度最低。

  第五,信息交流能力方面,机电系教师的满意度 最高,计算机系教师的满意度最低。

  利用 Welch’s ANOVA 研究年级对于教师信息 化管理能力、信息化整合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利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年级对于教师信息化获取能力、 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交流能力影响的差异性 。结 果显示,年级样本在各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这也就意味着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在各维度上均表现 出一致性,并没有显著差异 。利用平均值分析该校各 年级与教师信息能力相关性,主要有如下特点:该校 的一、二、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获取能力方面 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但是在信息化整合能力方面学 生的满意度较低。

\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调查了学生对教师信息化获取、管理、整 合、应用、交流等方面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满 意度频率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平均值分析,探究了学生专业、学生年级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影响,J 市某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现状如下。

  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信 息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该校教师能够主动地获 取自己需要的内容。但是从各系部教师获取能力的差 异性评价来看,仍旧存在差异。

  在信息整合能力方面,大部分教师能够有意识地 制作、美化 PPT 等课件,但是从学生的满意度来看,教 师的整合能力欠佳,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对课件的再加 工、对教学过程信息化整合能力的再提高。

  在信息应用能力方面,大部分教师只能简单地使 用微信、PPT、Excel、智慧黑板等工具为自己的教学服 务,但是并不能深层次地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设 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实现人机互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中职学校教学模式 搭建了良好的实施平台,这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保质保量地完 成教学任务[5]。但是在自身专业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下, 教师将自己已有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 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进行交互 的能力较差 。因此,针对该校教师信息能力方面出现 的问题,以下将主要从信息化获取、管理、整合、应用、 交流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一)提供持续性学习项目,转换教师知识结构

  学校应该针对现有的教师专业结构和信息能力 现状,采取分层次、多种类的措施培养和提升教师的 信息能力。

  学校应该先将教师的信息能力水平分为初级 、 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然后实施分层培训 。初级信息 能力水平指的是能够使用基本的信息技能,并能够 自制简单的课件,如能够使用智慧黑板,操作 PPT、 Excel 等 。 中级信息能力水平指的是能够制作 Flash、 进行视频编辑,并能够深层次运用信息技术 。高级信 息能力水平指的是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式和 教学过程,实现与学生的互动 。按照上述标准将教师 分层后,学校应该落实以下两点 。首先,加强校本培 训,向全体教师普及初级信息能力方面的知识 。期 间,可让拥有较强信息技能的教师面向全校教师开 课,普及信息技术 。其次,通过邀请专家、引企入校、 组织校外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 的信息能力,如组织 Flash 制作、视频的编辑处理等专项培训,丰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培养 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同时,邀请参加过微课比赛获 奖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组织部分教师参加校外培 训,并面向全体教师分享知识;与企业合作,让企业 专家为学校教师讲解信息技术,锻炼教师的实操能 力 。这样为教师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持续性学习项目,可转换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 。

  (二)坚持能力为导向,提升教师整合及应用能力

  第一,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事业,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确保教学、学习、评价、测试和管理等 多个环节都体现数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对空 间资源深度的挖掘和应用[6]。为此,中职教师应该关注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联系,同时深入研究信息技术 与教学方法的整合路径,在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科内容 时充分融合信息技术知识, 形成信息化的知识结构, 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 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整合能力,将市场上的教育产品、网络 中优秀的教学资料进行编整,拓展自己的教学理论知 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教育的现实空间与数 字空间进一步联通,并通过情景融合、动态交互等功 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的延展与重建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在诊断 性教学中通过导入数字化测试的方法,以便随时监测 学生的接受程度 。另外,在教学评价中引入自动化批 改作业模式,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为学生推荐个性 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新技术的融合 。2018 年,教育部联合相关机构下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2018—2022 年)》这一教育政策,明确了“互联 网+教师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战略地位,将其视为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目标[7]。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应 该了解和把握中国职业教育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发 展趋势,重视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孵化,为教师 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8]。与此同时, 在产教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今天,中职教师应该深入学 习政策,将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作为理论依据,主动 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 多和当地信息化名师专家交 流,从模仿名师的信息化课堂开始,提高自己的信息 化教学水平 。 同时,学校应该让优秀的新教师成为老 教师的榜样,实现“技术反哺”,从而共同提升新老教 师的信息能力。

  第三,加快建立及完善评价系统。根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 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9]。为此,学校管理者、教师、 学生及家长应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工作。教师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 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质量,发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和特 点,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帮助教师明确 个人发展方向,给予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10]。总 的来说,学校应该尽快建立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机 制,设置科学准确的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内容 框架,从而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应用与发展奠定 基础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或家长通过不同渠 道和路径进行信息反馈,如通过实施学生随堂满意度 调查、期中期末教师信息化教学满意度评价等,促使 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努力提升信息能力。

  五、结语

  数字化转型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和后疫情时代 的催化下势在必行 。其中,提升中职教师信息能力是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作。基于此,一方面,中等专业学 校教师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信息能力,通过校本培 训、专家课堂、沙龙活动等各项活动,吸收和学习先进 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另一方面,中等专业学 校教师应该不断地将已有经验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将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 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程,让数字化教学为教 育赋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 13)[2022-06-21] .http:// 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1-12)[2022-06-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 content_5671108.htm.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 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21 -10 -12) [2022 -06 -21].http://www. 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 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 育技术,2002(3):24-29.78.

  [5] 钱志欣.“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J].现 代交际,2018(7):117-118.

  [6] 胡姣,彭红超,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5):72-81.

  [7]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 实施十大行动建强做优教师教育[J]. 中国农村教育,2018(7):7.

  [8] 霍豪爽,张帆,张军亮.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教师信息素养实 证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4):7-12.

  [9]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 OL].(2001-06-08)[2022-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 j_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

  [10] 司福亭.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9.29(24):37-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2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