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去体悟音乐、感受音 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低段学生学习特点在教学中科学应用声势律动展开教学,从根本上奠定小学低年级学 生的音乐素养,为小学生多声部音乐学习提供助力。
[ 关键词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声势律动
声势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 做出相应的动作,发出相应的声响。 声势律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 音乐、感受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 生的音乐律动感,有助于小学生肢体 协调性发展,以及肢体情感的表达。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引入声势律动, 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七大潜能,能够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独特 魅力。另外,通过声势律动的训练, 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反应力,这样一 来,无形的音乐就转化为有形的动作, 在提高小学生审美的同时,还促进了 小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的发展。
一、声势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 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低年 级音乐教学手段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 创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了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 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小学音乐教 师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 的音乐兴趣,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法, 加强学生注意力,深化学生的音乐体 悟,这是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所需要 的。声势律动教学体现了音乐课堂的参与性,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 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声势律动在教学中应 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快速理解音乐, 感悟音乐。还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逐 渐增强,还有助于学生节奏与韵律记 忆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多声部概 念的建立,为高段学习合唱打好坚实 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师将声势律动引 入教学之中,顺应了小学生音乐教学 发展需求,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基于此,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低年 级阶段,伴随着知觉、运动觉、听觉 能力逐渐提升,声势律动教学可以更 好地激发其能力发展,激发出学生的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多感 官多声部的和谐发展和统一。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 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随机律动和固定律动相结 合,构建音乐课堂多模式
在小学低段音乐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随机律动与固定律动相结 合,为小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律 动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对小学生音乐启蒙及音乐兴趣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比如,《愉快的梦》这首音乐的 教学,这首乐曲的节奏十分简单,主 歌部分的节拍是 6/8 拍,为了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 鼓励学生跟随音乐的主旋律进行自由 律动,在悠扬的音乐中放松身心,营 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这个基础上, 加强学生节拍运用和音乐知识相结合 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固定律动, 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拍击,用手拍或 者是拍大腿的方式,感受 6/8 拍的强 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边拍边 讲解,通过随机律动与固定律动的结 合推动学生综合学习与发展,学生分 组呈现主旋律的自由律动与 6/8 拍的 有规律的律动,达到律动多层次的良 好教学效果。
(二)着眼于教材内容,构建多 层次的声势律动模式
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 师还应该注意深入挖掘音乐教材内容, 结合不同的内容,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模式的创新,从而丰富小学生音乐知 识,为小学生后续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快乐的音乐娃”课程的 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教材曲 目内容入手,设计旋律优美慢速,律动形成对比的快速体现游戏,或者在 旋律优美抒情的长音之中,做一些填 充的声势律动游戏。不同的声势律动 模式,让学生在不同曲调下获得丰富 的声势律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来,在游戏中构建音乐的结构感。
(三)声势律动与音乐融合,提 升音乐多表现的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的语言,实际教 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设 置不同的课程目标,真正将教学面向 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感 知水平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比如:《微笑波尔卡》这节课的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感受打击乐的不 同节奏,了解不同节奏的打击乐对音 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音乐 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将音乐划分为几 个段落,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段落的节 奏特征,进行声势律动的实践。教师 还应该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 媒体设备播放这首音乐的精彩舞蹈, 学生自己的身势律动与多媒体上看到 的精彩舞蹈的对比深化了学生对学习 音乐多体验多表现的理解。
(四)创新声势律动,引导学生 多层次感受音乐节拍
声势律动并不是简单地在音乐教 学中加入动作,而是针对不同阶段学 生的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结 合分析结果科学设计声势律动教学内 容,遵从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逐渐 增强声势律动的多感官多声部,不断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拍感知力,培养 小学生音乐兴趣。
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 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在教学中可以进 行声势律动的创新:教师先鼓励学生 进行声势创编,以评比的方式激发学 生创新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翻阅资料、 揣摩意境、相互讨论等方式进行创编, 有的学生的声势像舞蹈动作,有的学 生声势仿佛在打拳击,有的学生还加 入了拍手、跺脚、喊口令等内容,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创新热情 高涨。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 热情,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 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对声势有不同的 理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音乐素 养、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五)将声势律动与多种教学法 结合,强化学生多样性的情感体验
小组合作、教学情境都是高效、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将其与声势律动相结合,可以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 感知音乐的情感,小学生在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产生情 感上的共鸣。
比如,《新年好》这首歌曲十分 欢快,并且整首歌的代入感非常强, 在前奏响起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感受 到浓郁的新年氛围,此时,教师将学 生围成一个圈小跳律动,后以四队为 单位进行一些颤膝拍手的动作律动, 进入歌词部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两 人一组,小组成员面对面结合拜年的 动作慢慢移动,最后全体学生站成一 排,同时喊出“新年快乐”的口号。 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需要大家的 共同努力和配合,学生们在合作的过 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浓郁的新年 氛围,以及快乐的氛围,这对学生律 动能力培养以及音乐情感体悟能力提 升,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教 师在设计圆圈、队列、小组等多样性 队形的时候,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兴趣, 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又如,在欣赏音乐时,为了强化 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 类型的音乐创设不同的情境。以《草 原就是我的家》为例,为了能够引导 学生去感受大草原的自然之美,深化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利用多 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大草原”的视频 配合这首乐曲,动态地展示草原之美,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豪迈壮阔,“风吹草 低见牛羊”的景象跃入眼前,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感 的熏陶下,学生对音乐的体悟会更加 深刻,此时教师再结合一些少数民族 舞蹈动作,如:耸肩、跺脚、叉腰等, 组织学生进行声势律动,从而进一步 帮助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的同 时,体会到其中的音乐内涵,并享受 自己在体验音乐意境中的快乐。
三、结语
声势律动教学符合低段小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不仅可以丰富 音乐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有效激 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小学生的 音乐体悟能力、节拍的掌控能力,有 助于小学生的团体协作与音乐素养发 展,有助于多声部歌曲的构建。本文 对小学音乐低段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 用进行了讨论, 旨在调动学生多感官 体验式学习,更好地助力于小学低段 音乐教学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英杰 . 声势律动在小学中低 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J]. 文科爱好 者 ( 教育教学 ),2022(02):172-173.
[2] 辛 艳 秋 . 声 势 训 练 在 小 学 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黑河教育, 2022(02):68-69.
[3] 张峰华 . “声”动课堂绽放 “艺”彩——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 中 的运 用 [J]. 新教 师,2022(02):57- 58.
[4] 张 婷 . 小 学 音 乐 欣 赏 教 学 中声势律动的应用 [J]. 漫画月刊, 2022(Z2):44-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