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4 10:4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加大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物理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明确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优化和改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必然将有助于明确物 理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课 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就提升其有效性的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中,初中物 理的教学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传 统教学中仅传授学生解题方法等弊端 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 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 学习的同时收获全方位能力。初中物 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 此引导学生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极 为重要,在建立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 的关联后,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将自然 而然得以提升。而为建立纽带,提升 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肩负的 一项关键任务,也是每位教师需要在 自身教学中积极探索的教学策略。

\

 
  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相关内容

  (一)产生背景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 一项教学新理念,在新课改全面深化 的时代,传统教学中各类滞后于时代 发展的教学理念都相应被摒弃,此类 教学理念中甚至存在已沿用数百年的 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 教学需求。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不得不采取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在此背景下高考作为一种相对科学且公 平的选拔制度而存在。但高考选拔人 才的标准仅有分数一项,针对此情况, 学校与教师出于种种原因,都将学生 的成绩视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为提 升学生学习成绩,以应试教育为首的 传统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此类教学方 法仅注重向学生灌输解决各类书面问 题的方法,而并不注重带领学生分析 解题方法的由来,学生对解决方法中 蕴含的思想也缺乏应有了解。长此以 往,学生适应了此类教学方法后,则 易产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是应付考 试的观念,即使在课堂中接收了足够 的物理知识,也难以与实际生活建立 联系,从而易形成学习无用论或知识 无用论等错误概念。此类学生判定自 身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物理不相关, 因而更易出现选择性放弃学习初中物 理的现象,导致学生发展失衡。为纠 正此类错误观点与错误态度,核心素 养等新型概念随着新课改而普及。此 类新型学习理念有助于学生全面且深 入地了解初中物理,同时寻找更为适 宜的学习方法,清除自身在学习过程 中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理念 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意识,在萌生学

  习思想的前提下,学生在后续学习生 活中也将相应更具学习兴趣,从而能 逐步构建独立完成物理学习的良好习 惯,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物理学科中 才真正发挥了自身价值。

  (二)内容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 3方面 内容构成,分别为重要概念、思维能 力、探究能力。

  首先,重要概念与学科关联不大, 相对孤立且不成体系,属于一种事实 与技能,此类事实与技能往往在教学 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关键原 则与方法,也是组织整合学科自身内 容的关键概念。在初中物理学科中, 重要概念可细化为 4 部分,即物质、 运动、相互作用、能量及其转化。

  其次,科学思维也是不容忽视的 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属于实验学科的 一种,学习物理的最主要途径是观察 与实验,而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学 科思维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学生在 具备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建构 知识体系,发展学科能力,最终树立 正确的学科观念。在物理教材中,各 类实验相关栏目也为教师做出了相应 指导,使其遵循教学过程提示,由学生业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现象 出发,选取典型实例,以图文并茂的 方式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全面思考, 及时发现问题,再由同步动手动脑等 探究活动研究问题,并能理解学科素 养下的物理量,如质量、密度、惯性、 比热容、热值、电阻等。最终形成正 确观点,全面了解其中涉及的规律, 再逐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此类新 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最后,探究能力也是物理核心素 养的关键因素。探究既是物理课程中 的学习内容,也是物理学科的学习方 法。科学地进行物理探究能促进学生 对本学科更具学习热情,同时能使其 构建物理与生活、物理与技术、物理 与社会、物理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提 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力。

  三、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课标 与教材的教学观念是影响初中物理教 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对 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教学有效性。在新课改与“双减” 政策同时实行的背景下,教师也相应 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需要不断提升自 身素质。在此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具 备充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正确 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 当对教学目标与材料内容进行深入挖 掘,探寻教学的重难点,并充分考虑 学生认知情况,以此制定出与学生更 为契合的教学方法。

\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存不足

  (一)学生缺乏探究物理的兴趣 现阶段虽已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目前 仍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难以在教学活 动中自如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其课堂 普遍缺乏应有的趣味性,难以提升学 生探究物理的兴趣。此类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仅处于被动接收知 识的地位,其各类感官也难以得到有 效调动,因而不易提升核心素养,课 堂教学有效性也并不高。

  (二)学生缺乏正确的物理学习习 惯与方法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具备正 确的物理学习习惯与方法尤为重要, 但部分学生对此缺乏应有的掌握。此 类学生仅为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完 成物理习题,在完成作业环节仅追求 算法的准确性,刻板复制各项公式, 对其来龙去脉却不求甚解,从而无法 真正提升核心素养,也难以使教师的 课堂教学具备有效性。

  (三)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空间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 生在此教育模式下对教师过度依赖, 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其思考能力也相 对不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 师为了使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少出错, 直接将刻板的解题方式传授给学生, 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阻 止了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五、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方法

  (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 一观点历经数千年时光考验,至今仍 旧适用。要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教 师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实 践能力。针对物理中涉及的各类现象, 学生难以仅凭做题就对其有全面的理 解。而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类物理现象,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使其在后续学习中面对难以理解 的现象能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与此 同时,实验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不易 给学生造成过多学业压力,与“双减” 政策不谋而合。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 中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对 实验进行正确总结, 以使其掌握实验 大体方法,进而通过实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例如,在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 首先将组装电路的方法告知学生,并 为学生演示观察电路的方法,再引导 其总结电路相关规律。

  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电路组装演示 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采用 现代教育技术,比如,教师可以在课 堂教学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 到电路组装的关键点, 比如, 电路 如何连接, 怎样识别和绘制 电路图 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知识点进行课 前集中讲解,并将讲解和演示的过程 录制成微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件在课 堂演示中加以播放。教师可以在学生 通过微课课件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 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

  在总结规律时,教师可鼓励学生 大胆发言,再对其进行必要的纠正与 汇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电 路的组装方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 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后,学生即可自行 了解电路,在了解中总结经验,无形 中为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基 础。与此同时,了解电路也是相对轻 松的环节,与“双减”政策并行不悖, 因此这一方法值得教师在教学中进行 实践。

  此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尽 量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实践验证自己在 课堂上所学到的物理理论,在动手操 作中增加对物理规律的体悟,让学生 逐渐喜欢上物理这门自然学科,由愿 学逐渐转变为乐学,从而为学生注入 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物理在生活各方面都有所渗透, 这一博大精深的学科难以仅凭课堂教 学而完成全部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提升学生联系物理 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能力,以此积极探 索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由日常生活出发,归纳身边的物理知识,以达 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提升学 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自身 也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整 理,使其与生活元素具备更为紧密的 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也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 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双 减”政策要求也相契合。在设计教学 环节时,教师需要对物理资源进行充 分收集与整理,将其化用为自身教学 材料,针对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 识点,教师也需要对多媒体等新型教 学手段进行有效应用,组织学生观看 相关实验视频,以此获取更为直观的 教学体验。

  例如,在九年级第十九章“生活 用电”家庭电路教学中,教师即可引 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使 其掌握家庭照明电路安装规则,如开 关用于控制电路,因而其需要与灯串 联,且开关一端与电灯连接后,另一 端必须连接在火线上,对螺丝口的灯 座,螺旋套只能连在零线上等,同时 理解零线与火线等概念。教师需要让 学生牢记“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 火地中间”的原则,对其加以明确。 在此环节中,学生也能够在学习过程 中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 对书本中的平面知识具备更为立体的 认知。此环节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安 全问题,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在生活中 探究物理现象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在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探究。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初中阶段的学 生而言,大部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都乐于上实验课,期待亲自动手做实 验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 生普遍难以重视本质问题,仅热衷于 进行操作,在操作过后,学生的探究 兴趣往往也出现大幅度下降,因而此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易取得应有的 收获,教师则应当根据此类学生的心 理重新对实验课程加以整合,以此激 发学生的操作兴趣,同时加入启发引 导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并 在探究中不断丰富内涵,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 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总结,立足于物 理现象,构建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从 已知条件入手,推导出未知内容,从 而收获新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物理规律,最终构 建物理思维。而物理思维正是核心素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物理思维 后,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自然而然能够 提升。

  例如,在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 力”的滑动摩擦力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先设计问题,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导向, 以此提升思维能力。如:“在光滑平面 上与粗糙平面上,哪个更费力呢?还 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会存在这种 情况呢?是不是从每个角度测量得到 的力都相等呢?”以此引导学生先进 行思考,从而使自身操作过程更具目 的性。在此情境下,学生在测量力的 环节中更能注重操作目的,不仅从不 同角度对力进行测量,更能在压力相 等的情况下,对光滑平面与粗糙平面 两种情形完成测量。在动手实践后, 学生也将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大小 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具备 更为明确的认识,对其后续学习与生 活极具益处。在实验环节完成后,教 师则应当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前提出的 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基础上,最终得 出知识内容。在八年级第十二章“简 单机械”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在此章 节中涉及的滑轮问题,教师可考虑为 学生准备滑轮模型,引导学生全面认 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作用,即前者能 省力,后者能改变方向。在对此类特

  点进行详尽了解后,学生为学习滑轮 组做铺垫,也可将其应用于日后生活, 为自身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教师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拓 展实验内容,发挥自身创造力与想象 力,独立完成实验。但在学生进行实 验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 不能任由其天马行空而脱离教学。一 切实验应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 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对 自身所学内容建立由点到面的体系, 掌握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此能力在 整体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有利于 学生由整体角度学习知识,有助于其 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六、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 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 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增进对初 中物理教学核心目标的认识,改变以 往的灌输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 践能力和深度思维,将初中物理教学 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实现 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从而提升物 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生综 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宏岗 .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 学的实施策略 [J]. 中学物理 ( 初中版 ), 2017(10):45-46.

  [2] 颜学勤 , 阮享彬 . 基于核心素 养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课堂观察实践 初探 [J]. 物理教学 ,2019(09):49-51.

  [3] 阮享彬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 物理课堂观察研究实践 [J]. 物理教学 , 2019(10):44-48.

  [4] 张宗义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J]. 物理教学 , 2019(11):45-47.

  [5] 刘兴昌 , 吴翠琴 . 巧设导入 ,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 中学物理 ( 初中版 ),2017(02):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9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