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广州本土红色资源的物质内容及精神价值,然后调研了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广州本土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 革命战争时代共同创造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 育资源。它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 涵, 是传承红色文化和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和依 托 。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华儿女的鲜活教材和宝 贵财富, 也与爱国主义具有价值共通性和情感互融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 烈、参观纪念场馆,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 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开 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丰富其实践载体,建设利用好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开展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参观历史 博物馆、纪念馆等蕴含着红色文化的场所,重视爱国主 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2]。
广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是近代民主 革命的策源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广州独特的文化 优势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富有时 代性和实践性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高校应努力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 资源的精神价值和育人功能,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意识和爱 国主义行为高度统一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创新,又有利于强化本土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 彰显本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基于此,本文拟在阐述 广州本土红色资源物质内容及精神价值的基础上,通过 对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探究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以期挖掘广州本土红色资 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爱 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广州本土红色资源的物质内容及精神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 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 子在长期不懈奋斗的革命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实践中,慢 慢凝聚的革命精神,以及相应的保存、遗留的实物载体, 其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精神层面,二是物质层面。 其突出的本质特征便是红色,且有着非常强烈的革命性、 先进性和实践性[4]。高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和 教育功能,既可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文 化自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厚植学生的爱 国情怀。对于广州本土红色资源来说,其具有形态多样的 物质内容及内涵丰富的精神价值。
(一)物质内容
广州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 被称为 “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有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是广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 绕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经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 解放战争洗礼而创造、积淀并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 载体的总和[5]。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深深根植于广州地 区厚实的土壤中,是无数先烈用生命铸造的精神财富,具 有鲜明、立体而丰富的文化意蕴。广州本土红色资源既包 含形式多样的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内容, 又包含意蕴 丰富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第一,物质层面的内容 。广州本土红色资源物质层 面的内容是广州革命文化的外在表现, 可分为两大类 型。第一类是展现 20 世纪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先烈在 广州进行革命活动的历史符号和载体,包括历史旧址和 历史遗物 。历史旧址主要指党组织在广州建立、发展或 举行重大历史活动的会址、场所 。据广州市党史部门的 普查,现存广州党史旧(遗) 址 190 处[6]。如毛泽东同志主 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三大会址、黄埔军校旧址、 国民党“一大”会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 。历史遗物 指党组织在广州建立、发展或举行重大历史活动中使用 并遗留下的刊物 、书信和物品,包括宣传刊物、起义物品、书信日记等 。第二类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进行 革命活动的纪念符号,主要包括为纪念广州重要的红色 历史事件或缅怀在广州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 建立的陵园、纪念馆(堂) 、纪念碑、故居、陈列馆等 。如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孙中山纪念 堂、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等。
第二,制度层面的内容 。广州本土红色资源制度层 面的内容是指为解决革命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 共产党在广州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体制、纲领和议 案,是党取得革命成果和发展成长的重要保障[7] 。如在广 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全国总工会组织 原则案》、中共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关于 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等。
第三,精神层面的内容 。精神层面的内容是广州本 土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饱含着广州共产党人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呈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奋勇前行的精 神品质, 折射出广州地区革命先辈不畏强权和敢于抗 争、饱含爱国热情和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党带领广 大民众抗争黑暗势力、打倒反动强权事业,从无到有、从 弱小走向强大,并夺取最终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二)精神价值
广州本土红色资源不但彰显了广州这座历史文化 名城厚重的革命底蕴,而且铸造了鲜亮的精神底色和价 值 。其精神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变革图强的进取精神 。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 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统一战线的发祥地,它在民主革命 的发展过程中充当“开拓者”“先驱者”的角色,充分显示 了变革图强、与时俱进的开拓进取精神。
第二,破旧立新的务实精神 。广州濒临南海,是中国 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地区 较早受到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影响,成为国内最早传播马 克思主义学说并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城市之一,这彰显了 破旧立新的务实精神。
第三,敢于抗争的担当精神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广 州历经帝国主义的入侵、清王朝暴政、军阀混战等时期, 广州人民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民主革 命斗争中,广州总是走在前列,给全国反对强权的民主 革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充分彰显了敢于抗争的担当 精神。
第四,信仰坚定的奉献精神 。广州是一座英雄的城 市,也是著名的侨乡之一 。周文雍和陈铁军等革命先烈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抗争精神,为民族的救亡图 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为数众 多的广府爱国华侨无私资助和积极参加中国革命,为中 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仁人志士彰显了信仰坚 定、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事迹是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二、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 现状
课题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对广州本土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加以分析。
(一)问卷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 主义教育调查问卷》(信度系数 0.815. 效度系数0.601), 调研对象涵盖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广州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收 回有效问卷 853 份。
1.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度 。 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有 98.95%的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有 74.68%的调查对象愿意主动参 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有 94.26%的大学生希望高校 和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 。另 外,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都是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渠道,而参观类、公益实践类活动是 84.00%的 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2.大学生对广州本土红色资源的了解度 。从统计数 据来看,有 70.00%以上的大学生对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 活动旧址类、革命烈士陵园类、名人故居类及观光游玩 类这四类广州地区景点参观的倾向差异性不大;有超过 80.00%的大学生对广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一定程度 的了解,但也有近 20.00%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清楚,这说 明还有部分大学生不够关注和了解广州地区红色文化 资源 。数据表明,大学生了解广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 渠道与方式是多样化的,其中媒体网络、课堂讲述、参观 实践是重要渠道, 同时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家 庭及同学的影响 。填写问卷的大学生参观广州地区红色 文化资源的意愿比较强烈,超过 70.00%的学生通过党团 活动、社会实践及个人自主意愿参观了解 。比较多的学 生参观过广州孙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广州起义 烈士陵园、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 “三大”会址及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
3.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广州本土红 色资源的认可度 。据统计,超过 60.00%的大学生认为高 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党团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将广州本 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超过 80.00%的学生 认为在思政课中受到广州本土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有 近 48.0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另外,有 69.64%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时对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率不高。
4.大学生对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 满意度 。广州本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来自个人自 觉、校园氛围、教师讲述及影视剧等方面,有 95.00%以上的学生认为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离不开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协同配合 。大 部分大学生对当前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 教育融合的评价比较高,但也有超过 20.00%的大学生认 为不太满意,说明今后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加强广州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 建议”上,选择“没有”的学生有 815 人,占比 95.55%;选 择“有”的学生有 38 人,占比 4.45% 。提出建议的学生中 有 21 人希望学校多组织广州本土红色资源景点的参观 活动,使其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和感染力;还有部分 学生认为两者的融合形式应多样化, 注重质量和效果, 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二)走访调研
除了开展问卷调查,课题组还实地走访调研了广州 部分红色资源旧址、纪念馆,包括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 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及黄埔 军校旧址等。
从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广东省和广州市政 府非常重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2021 年是中 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管理 部门和场馆开展了红红火火、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广州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编印《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指南》和组 织开展“广州红色旅游印记”活动,华润置业与《城市画 报》联合推出“新青年红足迹”广州红色旅游特辑,注重 中小学宣讲员的培训和实践,开设广州本土红色文化宣 传讲堂,通过场景式、沉浸式及影像播放等形式多样的 宣传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形成了将红色文化宣传、思想 政治教育及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融合为一体的新常态。
可见, 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受众面广, 但从融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角来看,还存在一定的 问题 。从内容上来看,侧重于场馆的内部和外墙的修葺、 周边设施布局的美化等物质文化的开发,对于红色文化 资源的价值融合、传播展示方式、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 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形式上来看,广州本土红色文化侧 重图文展示,能让民众参与体验的方式偏少,缺乏参与 性、互动性和新颖性 。从培育对象来看,纪念馆等单位送 展去学校或到学校开展宣讲活动主要以中小学校居多, 与高校联合开展面向大学生的活动不多。
三、广州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 路径
(一)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融合机制
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高校运用广州 本土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还有 待优化 。其一,大多数高校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宣传教育融入的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其二,忽视红色文化宣传 教育手段和载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广州地区高 校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 育,在校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线上+线下” 的方式多维度地展示广州本土红色文化内涵,吸引大学 生自觉参与其中,这是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将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 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思政课。思政课 要真正活起来、好听起来、入心入脑,成为学生真心喜爱、 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8] 。高校要大力激活、传承广州本土 红色资源,把广州红色文化这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贯穿思 政课教学全过程, 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 值。此外,可以通过专题和党史讲座讲述广州红色故事和 英雄事迹,从而丰富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
2.营造红色文化校园环境,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 的认知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 。校园文化环 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因此,高校在 营造良好专业知识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营造红色文化 知识学习的浓厚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接受红色精神 和爱国内容的熏陶 。在营造红色文化校园环境方面,广 州大学尤其富有特色 。该校 2021 年创新性地规划建设 了长达千米,集展览宣教、主题景观展示、文化交流服务 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红色文化长廊 。党建红色文化长廊 将百年建党历程以年份为序、以红色精神为纲,以重点 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进行呈现,打造了爱国爱党教育 基地,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大学生行走在通过文 字、图片、浮雕、灯光、音效、多媒体技术等综合打造的多 角度、立体化的千米党史“教科书”中,随时可以接受教 育,从而在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物理空间中树立红色革命 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并勇于担负中 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历史重任。
(二)搭建红色文化实践平台
作为抽象的文化精神, 必须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并将其发扬传承 。发生在过往的 红色记忆要想焕发出时代价值,需化抽象为具体、化历 史为现实 。对此,高校要积极搭建广州本土红色文化资 源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增强 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提升爱国 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1.建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 。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广 州红色文化资源旧址、纪念馆联系,建立广州红色实践 教育基地 。基于此,其可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式、情境体验式、角色模拟式及 游戏互动式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置身浓厚的历 史革命传统环境中,通过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实现知行合一,加深对广州本土红色文化的认识,进而提升爱国 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2.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地研学 。高校应充分利用清 明节、七一建党节、八 一 建军节、国庆节及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 、烈士纪念 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10],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 织大学生到烈士陵园 、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旧址 、纪念 馆,通过祭扫烈士陵墓、瞻仰革命遗迹 、参观党史主题 展览等方式,追忆党的光荣历史,增强听党话、跟党走 的信念信心。
3.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在高校中,学生社团是激发大 学生动力、增强大学生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基于此,成立 红色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人翁意 识,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教育引导、 实践管理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社团要定期组织 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如举办广州本土红色文化主题演讲 比赛、摄影比赛、话剧表演、征文比赛、红歌合唱比赛及 党史知识竞赛等;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红色主题实践 活动,如寻访红色记忆、走访会议会址、采访专家学者及 采访革命烈士后代等 。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 红色主题活动, 可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革命信仰,提 升思想境界。
4.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大学生同时具备学习者 和传播者双重身份,他们在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 中可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 的内涵 。高校应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广州红色文化旧址、 纪念馆、小学和中学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播撒红色 文化的种子, 使学生在活动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坚 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从而扩大广州 本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优化整合广州本土红色资源,增强其吸引力和 感染力
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方便、快捷、信 息量大、互动性强的教育模式 。对此,高校要优化整合广 州本土红色资源,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传递红 色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红色文 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优化网络平台,利用媒体增强广州本土红色文化 的影响力 。政府、高校应大力开发建设广州本土红色文 化网站或爱国主义教育平台,针对广州地区红色文化旧 址、纪念馆等收藏的各种革命事迹材料、图片、文献、音 频视频和一些研究成果等资源,在分析筛选、归类整合 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处理,搭建一个全面、完整、规范的 广州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并提供在线观看、在 线检索、在线交流及互动体验等服务,为大学生群体乃 至广大民众传承广州红色文化基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学习载体 。 同时,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广州 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如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及《广州 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等,设计《每周红色景点推 荐》《走访红色景点》等专栏,定期讲述广州红色故事,宣 传广州红色文化 。此外,广州红色文化纪念馆、旧址也要 自行打造网络信息平台或自媒体,以讲述、微电影、热点、 故事、互动等形式向大众传播,增强影响力。
2.采用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增强广州本土红色文 化的吸引力 。当前,大学生思辨能力日益增强,乐于接受 新事物 。基于此,要想增强广州本土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除了突显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传承性,还要着眼于增强 传播方式的时代感和形象性 。具体而言,高校要改变以 往传统刻板的传播方式,遵循网络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大 学生的接受心理规律,创新表达方式,通过动漫、说唱、 图片及影像等趣味性强的表现手法将广州本土红色文 化进行呈现,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唤起他们的感性经 验和思想情感,进而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广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丰富的红色 文化资源是广州独特的文化优势 。大学生始终是最富爱 国报国热情的群体,面对国际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 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将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广州本土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将 爱国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爱国行,既有利于高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又有利于强化本土红色资源 的育人功能和彰显本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对此,高 校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 下去[J].求是,2021(10):4- 18.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编写组.新时代爱国 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 赵晓妮,赵晋鹤,杨娇娇.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爱国教育作用的 四重逻辑[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3):97- 100.
[4] 赵丹,汤佳伟,梁智锋.分析“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180- 181.
[5] 郑智华.浅析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民族精神意蕴[J].法制博览, 2019(17):260-261.
[6] 方圆妹.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阐释[J].宁波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20(8):98- 103.
[7] 汪婉君 .广州“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6.
[8] 朱伟.浙东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124- 128.
[9] 郭霞 .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发 展[J].文化产业,2021(6):68-69.
[10] 浙江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N].浙江日报,2021- 02-0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