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实现对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发展格局 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简介,论述了新发展格局下“工程项目 管理”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 “十四五”及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由此可见,建筑 业将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高等学校作为最主要 的建筑行业人才培养阵地,应坚持以思想文化引领更高 质量立德树人、把牢人才培养方向、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目标落实的关键,既积极推动思 政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也是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引领。
一、新发展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与专业课同为育人主阵地,故教师只有牢牢 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构建全员、全课程 的大思政体系,形成“课程思政,全员育人”模式,才能将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每一堂课[2]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高校全 面推进,虽然立德树人成效得以进一步提高,但依然存 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认为 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的学习,已完成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 故作为专业课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仅需要关注专业知 识的讲授即可 。因此,这些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未能 全方位地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 导致在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 。部分专业课教师即使按照学校的安排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但也仅仅浮于表面,未能 深入厘清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系[3],在专业课 程教学环节不能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目标 模糊,教学思路不清晰,课程思政内容空洞无力,致使课 堂教学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汲取中华传统美德 与精神力量 。另外,一些高校专业课教师没有与时俱进 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其采用的传统“填鸭式”教学 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与 考核方式,不能准确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推动民 族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重任,需要确定正确的人生方 向。但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微信、微博、论坛、杂志等多 渠道获取的海量信息开阔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存在庞 杂且良莠不齐等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深 层次分辨能力,思想容易遭受错误思潮的冲击,特别是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这种影响和冲击无论是在速度、范 围还是在后果上都远超以前,加之未迈入社会的大学生 人生阅历有限,导致其更容易受网络舆论的影响 。这给 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课程思政中潜 移默化的思想引领更不易被学生接受,也不利于引导大 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激发大学生的求 知欲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观,助力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承担社会责 任;其次,课程思政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等难度更大,相 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可能准备不到位。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以工程建设程序为主线, 从工程项目立项前的策划决策和审批立项后的建设实施 全过程出发,围绕工程项目质量、造价、进度基本目标,同 时兼顾安全、环保目标,掌握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
法,从而初步具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执业能力 。本课 程一般开设在第六学期,需要“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施 工技术与组织”“房屋建筑学”“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等相关专业课程作为基 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广,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科 学、经济、法律法规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既强调实践 性、综合性,又有政策影响性、内容交叉性、体系延续性 等显著特征[4],因此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大 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立足国内大市场,积极扩大有 效投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 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两新一重”建设,可从经济 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时发力, 激活我国经济的内生动 力,加快内循环建设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 筑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其在面临发展新机 遇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人力资源是建筑业企 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建设 工程管理人才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牵涉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可促使大学 生形成从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到施工、运 营等各阶段进行策划、协调、控制、统筹和规范的能力, 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 。因此,授课 教师应在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管 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为对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 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建筑业立足新发展阶 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新发展格局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 策略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 导纲要》,提出应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 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明确课程思政建设 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 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5]。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修 订课程教学大纲, 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目标、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各环节,推进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 机融合。
(一)明确新发展格局下“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思政 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是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工程项目管理”课 程教师首先应完善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课程目标 中增加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的课程思政目标,接 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工程项目特点和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并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创新教 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 发展 。基于课程思政的需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 目标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认识课程,激发情感 。通过课程介绍,帮助大学生 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 前景,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 养大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使其具备工 程项目管理人员应有的创新精神、法治精神、安全责任 意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
2.提升技能,勇于竞争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马 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 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结合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帮助大学生掌握工程项目从投资、 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和 管理方法[6],加深大学生对相应工程项目管理岗位职责 的认知,进而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3.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结合注册建造师等相应工程 项目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培养大学生严谨求 实、细心细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结合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帮助大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坚定职 业操守;强化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大学生科技报 国的使命担当。
(二)构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 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7]。“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故教师在 教学中要采用知识结构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双线并行 的模式,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将 各章节教学内容与建筑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将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进而培养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国意识和社会责任 。如此可引导 大学生学会深入思考, 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价值引领,助力大学生将 自己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融入国家新发展 格局,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映射 点如表 1 所示。
(三)采用多元化的“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思政教学 手段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武汉 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普通高校土木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领域从 业人员必备的注册建造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监 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 目,因此大学生今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都会为其提供帮助 。而在校 大学生大多缺少实践经验,对社会感知力不足,因此 授课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 、分组讨 论、实地参观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 效果,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 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立德树人“润 物无声”。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观看优秀电 视节 目, 增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接班人的民族 自豪 感,并通过 3D 打印技术 、装配式构件智能生产 、施工 智能测绘、建筑智能机器人、智慧工地、集成化施工平 台 、运用 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和优化方案 、竣工数 字化移交、运用集成系统实现防火、报警、安全监测等 实际案例介绍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智能建造将推动 建筑业产业变革 。 同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大学生 分组模拟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 、工程部负责人 、商务 部负责人 、物资采购部负责人等角色的形式,帮助其 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细节 。在“工程项目管 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师可带领大学生参观具有代表 性的安全文明施工现场,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绿色施工 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大学生从全局 、全过程、全周期角 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9]。另外,教师可通过实施 课内学时加课外学时的学时多元化建设及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 专业视角挖掘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思政元素,而后在课 程思政教学平台共享搜集到的生动有说服力的课程 思政素材, 从而助力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走向深 入,为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适应新发展 格局夯实基础。
(四)优化“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评价 方法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必须用教学成果检 验和评价[10]。“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应 采用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即制定量化的考核标 准,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做到过程考核与结 果考核相统一,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和唯分数 论的单一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在课程教学的分组讨论 环节,教师可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组织课堂 研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研究兴趣[11],充分挖 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具体可针对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设置考核指标,并赋予相 应的权重 。在期末考试笔试环节,针对课程思政元素对 应的知识点,教师应采用可以考查大学生实际掌握情况 的开放性题目,以及选用难度适中的注册建造师、注册 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工程 建设领域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同时评价视角要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工程伦理意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 政维度拓展,进而形成更立体、更透明的课程考核评价 体系,以检测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另外, 教师还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现 代信息技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收集 课程思政素材的质量及学习状态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课程思政教师团队也应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 活动,对以往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环节的 教学与考核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做到及时补充与完 善,从而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为其明确日后改 进和努力的方向, 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 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专业教学与思 政教育同向同行。
总之,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 。高 校作为人才培养、输出和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应牢牢把 握人才培养方向,抓好专业课程这一重要载体,秉承课 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与时俱进地创新人 才模式,深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形成 协同效应,多方位、多层次地提高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 向同行育人效果,努力培养新发展格局下传承大国工匠 精神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工程建设者,进 而推动建筑业在新发展阶段的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实现 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 12-09(1).
[2] 崔淑梅,吴晶霞,李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索与实 践[J]. 山东教育,2020(6):33-34.
[3] 赵秋红.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砖瓦,2021 (9):221-222.
[4] 赖惠玲.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工程 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5):92-96.
[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2020 -05 -28) [2022 -01 -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 丁杰,张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探 析[J].安徽建筑,2021(8):180- 182.
[7] 王志伟,解晓明,高晓云.“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结构》课程教学 改革探索[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2):85-87.
[8] 蒋庆,种迅,冯玉龙,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21):178- 184.
[9] 王新武 , 李凤霞 , 布欣 .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 践[J].河南教育,2021(8):86-88.
[10] 邓华,徐泉辉.嘉庚建筑精神内涵的育人价值:以工程管理课程 融入思政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2021(7):1-6.
[11] 袁竞峰, 苏舒,朱蕾,等.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 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1(4):188- 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