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10:0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能持续性地提升教学质量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意愿 , 同时也是教 育领域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初中学校里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应该力求实现 教学质量的提升 , 因为毕竟从软、硬件条件方面来看 ,全国各级各类初中之间就存在差异性 ,加上“双减”政策 的落实 ,将推动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积极转变传统的不 合理的教学观念 , 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不再采取单一的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以“双减”政策的现实背 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 ,详细解析实现其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实施策略 , 以供相关 人员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双减”政策,教学质量,策略

  一、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我们国家及其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一直都极 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但近些年 ,相当一部分中小学 生家长陷入普遍性的教育焦虑之中 , 将孩子变成了 “鸡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 孩子能样样拔尖 ,每天给孩子课余时间排满了各种培 优项目 ,激励孩子上进 ,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1] 。“鸡 娃”背后蕴含着教育焦虑 ,具体表现为:学英语、做奥 数、练书法 ,基础功课门门紧凑;弹钢琴、跳舞蹈、下围 棋 ,兴趣才艺全面开花[2] 。总之 ,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 被家长安排的各种培优课程填满。由此带来几个较为 严重的后果:其一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 根本没有自主玩乐的时间与空间;其二 ,直接导致了 校内各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 ,因为校外各学科的 培优班在竭尽全力地提升学生各学科成绩 ,这在很大 程度上弱化了本该由学校各学科教师承担的最为重 要的教学功能 , 即持续性确保各学科教学的高质量; 其三 ,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鉴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 2021 年 7 月 24 日 ,果断出台了“双减”政策 。该政策 的核心内容 ,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其中一、二年级不 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减轻校外培训负担[3] 。于是 ,“双 减”政策迅速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全面实施 ,在校 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聚焦当前“双减”政策的发展 态势 ,深感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新变化 ,衍生新格局。当前 ,新课程改革在持续深入地展开 ,尤其是“双减” 政策的全面实施 ,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 都殷切期望能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新回归教 育正途。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 要学科 , 同样面临“双减”政策的影响 , 因为学生作业 负担要减轻 ,校外培优要取消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初 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 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极为重要。

  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想要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 ,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情 ,它需要凝聚教师更多的心血 ,多角度、 多层次地去考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如何实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

 

  (一)善于立足教材 ,奠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

  1.深挖教材 ,把控教材

  历经多年的深耕细作 ,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教材的编写愈发呈现科学性 , 凸显以生为本的特质。 关于这一点 ,教师必须能敏锐地意识到 , 以便能始终 做到重视教材本身 ,去深挖教材 ,进而精准把控教材。 毕竟教与学的主要依托即为教材 ,教材是师生之间相 互作用的媒介 ,更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 科基础知识、开发智力以及培养与提升各学科能力的 源泉。但教师切忌将教材内容简单粗暴地视作自己的 课堂讲课稿 ,而是要在讲授新课之前 ,或者说得更具 体一些 ,就是每一个学期在拿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之后 ,第一时间对照教材 ,深入学习初中道德与法 治学科课程标准 ,只为从整体上去解析教材 。在这个 过程中 ,教师要领悟该教材的编写意图 ,从而来确定 自己在今后教学中的总目标 。随后 ,具体到每一个单 元、每一个章节的时候 ,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 ,善于结 合学生学情 ,剖析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为组织教学 内容以及展开教学设计做铺垫 。只有这样 ,才能在此 后的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中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与突 破难点 ,以点带面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科学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依托 , 如果完全 依据教材本身的内容去照本宣科地运用它 , 会让学生 深感枯燥和乏味 , 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一 句空话。因此 ,需要教师科学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具 体做法就是依据学情对教材展开合理整合 ,即加工、改 造以及重组 ,并由此实施一系列迁移性、思考性以及再 生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教学尤其需要教师能紧跟时事热点 , 并找到与学科相 关章节知识点的融合之处 , 由此引导学生极为敏锐地 将教材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 实现教材知识点 的迁移与应用 ,最终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教师要始终不忘构建“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观念[4] ,真正让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二 )创设自洽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兴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以学生生活中熟悉 或感兴趣的事物为需求切入点 ,创设自洽式的教学情 境 , 由此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致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不 断探究下去的欲望 ,进而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 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探 究活动中有定向与动力 ,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 升参与度 ,增强求知欲。尤其是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 治学科 ,要注意对学生展开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 养 ,而教学导入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直接而有效 的方式就是创设自洽式的教学情境 。借助于此方式 , 让学生能在几秒钟内集中注意力 ,并对教学内容产生 兴趣 ,有探究欲望 ,这就是能产生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当然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具有多样性的 ,不是唯 一的。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 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学生周遭较为熟悉的生活 为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另一类则是创设问题矛盾情境[5]。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其目 的就是制造认知冲突点或兴趣点 , 达到以情激趣、以 趣导思的效果。[6]一旦学生因此而聚焦新知 ,并诱发获 取新知的动机 ,进而去探索新知 ,最大限度地激发创 新能力 ,那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呈现出来 了。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环节不只是为 了温故知新 ,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度 ,提升参与度 ,让学 生进入新知探索之中。总之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 一定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 ,提供合理的诱因 ,让学生有较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主动探索的兴趣点。

  (三 )设计活动化的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对每堂课的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往往取 决于这些知识点是教师灌输下的学生被动接受 ,还是 跟随教师的科学引导开启探求模式而获得 。很显然 , 后者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理解得更透彻 。因此 ,教 师要精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让教学过程活动化 。具 体来讲就是在课堂上营造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 活动场景 ,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过 程设计成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 , 乐意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 , 并在活动中探索与创 新 ,让课堂教学产生有效性 。教师在这种活动化教学 模式下 ,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开探索性的学 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以及 有所发现 。活动最后的环节必须有对应的总结与反 思 ,以便获得更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的方法 。就探索性 活动而言 ,方式有很多种 ,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 身熟悉的生活环境 ,依托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携带自 己独到见解而展开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 活动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 一系列活动获取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技能 ,进而拓 展思维能力 ,提升学习水平[7] 。总之 ,让课堂教学过程 活动化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不仅能全面掌握课 堂基本知识点 ,还能提升各种思维能力 ,实现探索中 的创新能力 ,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让课堂教学实现质量提升的结果吗?

\

 

  ( 四 )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1.通过视频教学 ,让课堂教学质量凸显

  课堂教学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加持下 ,能呈现 图文并茂的教学场景 , 同时还能播放声音与视频 ,让 其在视、听、说等方面充分刺激学生感官 ,让学生快乐学习 , 因为感知体验强化了 ,那么课堂效果也自然会 增强。学生会因为自身的新鲜感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 直观性 , 以放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他 们由此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感与成就感。那么在教学过 程中 ,学生参与度变高 ,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 而教师成为引领者、启发者 。这种师生之间课堂角色 的科学归位 ,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默契配合 ,呈现 出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运用微课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 ,类型丰富 ,教材资源取材广 泛 ,练习检测方便快捷等特点。如何设计微课?首先是 选题 ,其原则就是尽可能小 ,因为时限以分钟计算。一 节微课只需要涵盖某个知识点或小结即可 ,涉及内容 主要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点、难点等 , 以便学生课 后自主学习提高微课使用效果[8];其次是准备素材并 制定设计策略 ,在微课设计中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 样性 ,突出素养为本的教学;最后就是制作微课了 ,其 辅助工具不少 ,较为普遍运用的有:录屏法、摄像法、 PPT 自录法等 ,教师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 ,可以灵活 地选择和确定其中所需要的工具。这些软件的采用其 实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利用 , 目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 的发达 ,有大量运营极佳的平台资源完全可以为教师 所用 ,只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微课与多媒体课件相同之处就是都能呈现一个 动态化的课堂效果 , 不同的是微课更为简洁明了 ,且 更具针对性。同时 ,多媒体课件也能强化动态效果 ,但 微课的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更佳 。因为时长短 ,呈现 的都是视、听觉精髓 ,容易让学生在未分散注意力之 前 ,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能极大地强化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效果 。短小精悍的微课脱颖而出 ,针对特定的 某个知识点制作的微视频 ,正好弥补传统实录视频的 缺点 ,微课视频也符合初中生的注意力规律 ,知识点 学习的专一性、针对性较强 。将微课引入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以人为本。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效呈现师生融洽互 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要实现教学质量 的提升 ,教学氛围的构建极为重要 。教师能营造和谐 的教学氛围 ,才能带来师生之间的融洽互动 ,这样教 学有效性自然就呈现了。教师要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氛围 ,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其一 ,当学生给予正确 回答时 , 教师要实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 比如微笑、点 头 ,甚至重复表达学生刚才的正确答案或观点;而对 学生错误的答案 ,教师不可以直接忽视 ,更不能讥讽 , 甚至谩骂 ,而是委婉地提示错误点 ,不忘给予必要的 鼓励。其二 ,利用好每一次课堂教学机会 ,尽可能关注 到每一位学生 ,不管学生是否举手发言 ,一定要制造 与他们的每一个交流的机会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跟 教师更亲近 , 敢于在课堂上与教师展开融洽互动 ,不 会害怕出错而拒绝互动 ,这样的互动能便于充分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教学有针对性 ,并由此提升教学 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是每一位教师、学生 ,甚至是学生家长所共同期望的 目标。可以说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性落实 ,打造初 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高质量课堂是一种信念 ,也是一 种价值追求 ,可以发展成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无论怎 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实现应该是教 师持续追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菲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提升教学质量 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7):240.

  [2]黄宝瑞.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的 科学应用[J]. 内蒙古教育,2018(8):23-25.

  [3]方华.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素养的 培养策略[J].教学研究,2019(14):29-31.

  [4]陈裕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革新教学理 念与方法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9(23):22-23.

  [5]姚云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与改进 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9(6):36-38.

  [6]李斐然.信息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 量提升的契机[J].西部素质教育,2016(7):12-14.

  [7]张永志.试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在初中 阶段的重要性[J].教师博览,2017(2).

  [8]方文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革 新对策研究[J].教研天地,2019(12):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3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