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让操作闪亮起来—小学数学精彩课堂动手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09:14: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不适用于 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文章联系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 , 认真分析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动手 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 , 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推进动手实践教学的策略 ,提出几点教学意见 ,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彩课堂,实践教学,操作

  与过去相比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存在较 多变化 , 比如学生的自主性增加、课堂的教学气氛变 活跃等等。然而这样的变化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 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 ,构建操作课堂势在必行 。教师 要重点分析当下操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同时结合小 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需求设置趣味性的操作教学 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

  一、小学数学精彩课堂动手实践教学作用分析

  第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学科具有逻辑 性强、抽象性强的特征 ,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 时存在认知不足、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体会不到数学 学习的乐趣 ,久而久之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 绪与抵触心理。将操作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可 以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为具体的现象 ,让学 生观察现象理解数学问题 ,从而消除其负面的学习心 理,提升其学习积极性[1]。第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备课阶段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契合的 实践操作教学方案 ,并安排学生在课上动手操作。 在 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个人操作、个人探究、合作实践能 力得到提升 ,数学学习体验增强 ,掌握了使用数学实 验验证数学原理的方法。第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理论教学 ,忽视了操作教学的 重要性,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自主操作的机会 ,数学学 习思维被限制。构建精彩的数学操作课堂为学生提供 了大量的操作机会 ,使学生可以根据其天马行空的想 法进行数学操作 ,从而培养学生的求新、创新学习意 识。

\

 

  二、小学数学精彩课堂动手实践教学路径分析

  (一 )准备趣味操作器具,激发动手实践兴趣

  “爱为学问之始”,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动手实践 的热爱之情 ,才能够发挥操作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2]。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 , 自身 的认知能力未完全发展 ,容易受到颜色鲜明、趣味简 单的事物的吸引。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在数学教学 过程中准备趣味化的操作器具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提升其操作、实践的兴趣 ,让其主动地参与进数学 实验过程中。

  以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为 例 ,教师准备一个装满彩色细砂的圆柱容器 ,让学生 观察:容器里面的砂子成了什么形状? 你知道这些砂 子的体积是多大吗? 同时 , 教师将提前准备的量筒、 秤、长方体容器摆在讲台上 ,启发学生的思维:看到这 些工具 ,你有测量砂子体积的想法了吗? 与学生展开 热烈的讨论 , 同时将学生给出的想法写到黑板上,分 析不同方案的可行性:(1)直接用量筒或量杯量出砂子 的体积;(2)用秤称砂子的重量 ,再对照密度表计算砂 子的体积;(3)把砂子倒入长方体容器中 ,从里面量出 长方体的长、宽和砂子的高 ,计算砂子的体积。在这一 环节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 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其兴趣。接着 ,教师再出示更大的 圆柱容器,在容器中装满水 ,提出问题:你知道容器中 水的体积是多少吗? 这一环节中 ,教师让学生重复使 用上述方法测量水的体积,引导其发现圆柱体体积与 长方体体积的关联。接着 ,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让学 生切一切、割一割、组一组: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 多相等的扇形,能得到什么? 提出猜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产生动手的兴趣 ,并主动进行切割、拼装 , 得到“分成的扇形越多 ,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 方体”的结论。这时 ,教师顺势引出相关知识点 ,加深 学生对圆柱体积的认识。

  上述案例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准备丰富的教学器 材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量一量、称 一称、割一割、拼一拼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理论知识 ,养 成动手实践的爱好。

  (二)明确动手实践目标 ,增强实践探究意识

  数学是一门假设与验证、推理与实践相结合的科 目 ,缺乏数学实践、数学探究精神无法学好数学[3]。“非 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才”,设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第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 的一步。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基 础与实际能力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目标的 驱动下动手实践 ,从而增强其实践探究意识。

  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 为例 ,教师以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能运 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为 教学目标 ,设计操作目标:在观察、对比求圆柱体积方 法时探索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同时 , 教师准备水、圆 柱、圆锥模具、量筒、试验单 ,进行实验操作:取两个底 面相同的空心圆柱体与圆锥体 , 在两个容器中装满 水 ,分别将容器中的水倒入两个量筒中 ,记录水的体 积。对比数据发现 ,空心圆柱体所盛水的体积是圆锥 体所盛水的体积的三倍。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试 验结果有普遍性吗? 你有怎样的想法? 教师抛砖引玉 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 使每名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比如 ,有学生上讲台将圆柱体、圆锥体中的水倒空 ,保 持圆柱体空的状态 , 用圆锥体盛水向圆柱体里倒 ,发 现倒三次可以倒满圆柱体 。在教师演绎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 , 学生发现了 V 圆锥 = V 圆柱这一规律。

  上述案例 ,教师先板书实践目标 ,让学生带着目 标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 , 探究教师提出的实践问题 , 使其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基本认知。

  (三)设计动手操作游戏 ,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满堂灌的方 式让学生认识、背诵、应用数学理论、数学算式 ,学生 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 ,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 。精彩的数学课堂是师与生思维绽放的课堂 ,而不是机械地讲 与背的课堂 。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 ,认识到寓 教于乐的重要性 ,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自由发展的平 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任务设置针对 性的操作游戏 , 以游戏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质疑思 维、逻辑思维 ,从而实现精彩课堂的人才培养目标[4]。

  以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 的教学为例 ,声情并茂地营造游戏情境:在这春暖花 开的季节 ,昆虫们欢快地飞舞 , 瞧 ,它们正向我们飞 来 ,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 ,你能猜出它 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游戏情境营造后 ,教师说出游 戏规则:发放不同昆虫的一半身影 , 由学生探究昆虫 另一半身影的绘制方法 ,最快给出昆虫整个身影的学 生则为游戏的胜利者。介绍完规则后 ,教师发放蝴蝶、 毛毛虫、蜻蜓等不同昆虫的图片 ,让学生动手操作。操 作过程中 ,有学生用彩色铅笔按照给出的图形描绘另 一半 ,有的学生则将给出的图形翻转 ,给翻转后的图 形描边。几分钟后 ,有学生快速举手 ,给出了蝴蝶的全 身图像。这时 ,教师与其讨论:你是怎样又快又好地描 绘出蝴蝶的全身图像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对 称轴、轴对称的相应信息。这时 ,教师在操作游戏的基 础上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 ,即可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 ,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操作游 戏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 ,从而激发学生 的审美创造、对比创新思维。同时 ,教师就游戏结果与 学生展开对话 , 以此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 维 ,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指导正确操作方法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是小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者 ,教师只有发挥 自身的指导作用 , 才能够促进学生又快又好地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班级学生 的学习规律 , 并在实践课上给予其专业的方法指导 , 使学生根据操作要领进行实践操作。指导教学的方式 有很多 ,如微课指导、学案指导、教师对话指导等等 , 教师必须采取学生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指导 , 才能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教学为例 ,在探 索圆周长教学有关的内容时 , 以小组为单位 ,组织学 生利用彩纸剪贴多个圆 ,利用软尺测量每个不同的圆 的半径、直径 ,利用滚动法、绕线法等 ,把各个圆的周 长测量计算出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 ,使得学生对圆周长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同时利用微课 ,播放绕线 法和滚动法的 Flash 动画 ,让学生通过微课 ,掌握圆 的周长测量方法。

  上述案例 ,教师使用“微课+演绎”的方式进行方 法教学 ,先由微课讲解具体的理论知识 ,再由教师亲 身实践演绎操作步骤、讲解操作注意事项 ,使学生领 会操作要领 ,继而增强学生的操作学习效果。

  (五)布置小组实践任务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与合作能力对学生日后的 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当下数学课 堂合作教学中的不足 , 积极组织小组实践教学活动 , 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5]。 对此 ,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教学 ,通过布置 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践任务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内驱 力 ,使其主动参与到合作观察、合作讨论中 ,在合作学 习过程中收获新的学习成果。

  以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字编码”一课的 教学为例 ,在完成学号编码、身份证编码、邮政编码相 关知识的教学后 ,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实践任务: 结合课上所学知识 ,为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少年宫 的地理位置、电影院的地理位置编码。活动中 ,各组从 编码的长度是多少、编码要考虑什么、我们要将编码 分为哪几部分、用哪些数字代替具体的地址等问题出 发展开讨论 ,并在练习本上不断提出编码建议、验证 编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深度讨论 ,学生首先将编码 确定为十二位的长度 ,前三位为省编码 ,第四位到第 六位为市编码 ,第七位、第八位为区编码 ,第九位、第 十位为路编码 ,第十一位、第十二位的编码为目的地 的位置。完成编码后 ,教师让各组学生共同上台讲解 编码的心得与体会 , 在此过程中锻炼各组学生的默 契 ,进一步提升其合作能力。

  上述案例 ,教师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后布置实践 任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任务需求、讨论任务 完成方案、验证方案可行性 ,使学生在系统的合作学 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合作验证、合作总结 能力。

  (六)优化评价教学方法 ,培养动手实践习惯

  部分小学生容易受教师、其他学生评价语言的影 响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究其原因 ,在于其未形成正 确的学习价值观。要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 培养 ,需要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堂中改变评价教学的侧重点 ,优化评价教学语言 ,使学生在多层次评价的鼓 励下发展自身的动手能力 ,养成实践学习的良好习 惯[6]。

  以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课的教学为例 ,在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验证 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过程中 ,教师使用肯定的眼神 对学生示意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赞许 ,从而 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自信心;在学生画一画、剪一剪创 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时候 ,教师与学生讨论操作的原 理 ,并在学生分享动手操作的思路时运用评价语对其 进行赞赏 , 比如:“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很善于观 察。”“这么复杂的方法你都想到了 ,你真不简单! ”通 过运用此类评价语在课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操作教 学、动手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 到成就感与喜悦感 ,从而提升其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上述案例 ,教师在操作课上先使用赞许的眼神鼓 励学生 ,增强其自信 ,后使用肯定的语言夸奖学生 ,升 华其情感 ,充分发挥积极评价的教学作用 ,培养学生 的动手实践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构建小学数学操作课堂对于提升课堂 教学质量 ,发展学生多元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教师必 须认识到动手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积极准备趣味性 十足的操作器具、设置明确的操作目标、设计新颖的 操作游戏 ,从多层面做好实践教学准备 ,为培养学生 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实践习惯做好教学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绪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J].读写算,2021(34):179-180.

  [2]邵瑞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2):115-116.

  [3]曾美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1-12.

  [4]曾建玲.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 (33):27-28.

  [5]陈治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 培养探讨[J].读写算,2021(32):89-90.

  [6]冯继霞.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策略[J].新课程,2021(44):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18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