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1:4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教师需要对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意义进行全方位了解,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完成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论述了小学德育实效性工作存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旨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综合素养,五育并举,教材育人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德育工作不受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持久性、小学德育教学方式陈旧、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在我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学科知识时,除了要注重对学生优异学习成绩的培养,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能够对我国“立德树人”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实现现阶段提倡的“五育并举”口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气质,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内在涵养。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更加被人们重视,我国教育部特别重视小学德育工作,以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需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规范设定。如:教师需要正确使用《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守社会的生存准则。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重视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德育工作,导致出现形式主义问题。这部分学校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压缩德育工作的时间。然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长时间坚持,如果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较少,就无法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目的,无法实现现阶段提倡的“五育并举”,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持久性

  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在日常德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德育工作具有比较长的教育周期,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教学效果,无法进行及时性评价,不利于小学德育工作的优化。而且学校的德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需要长时间坚持,但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

  (三)小学德育工作教育方式陈旧

  不少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比较陈旧。多年来,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品质课程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理论知识讲解,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相关教学工作者也没有针对性地对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德育工作时断时续,没有坚持开展,这会导致小学德育工作出现比较严重的品质问题。

  (四)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差

  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能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纠正。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身行为并没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开展德育工作。这种时效性差的德育工作,还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当学生看到另一学生的错误行为并未被教师纠正时,可能会产生这种行为无伤大雅的心理,进而导致更多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三、小学德育实效性工作存在的困境

  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关键内容,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德育工作,甚至将德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革新,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问题,探讨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德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德育素养,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若是无法以身作则,便无法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也无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并没有将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融合,德育内容较为分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较少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因此,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更加需要朝这几个方向努力。

  四、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开展对策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学校需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进行严格要求,教师需要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并时刻谨记在德育工作中要以身作则,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责任。在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教材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
 

  1.注重师德教育

  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学习典范,只有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因此,学校更加需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培养,让教师接受专业的师德师风培训,学习职业道德典范,培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使其可以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学校内部,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将其评为教师榜样,对其进行嘉奖,并且在全校表扬,向所有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促进全校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师德故事在学校内进行宣传,鼓励其他教师进行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师德培训

  对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来说,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满足德育工作的要求,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学校需要打造具有高度文明精神的教师队伍。这进一步要求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保证每月至少有一位在校教师可以进行师德述职,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开展师德方面的评价,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

  我国教育部特别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求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优势,更新教师的教学发展理念。学校更加需要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在设计德育活动时,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需要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甚至产生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以满足社会的行为法则。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五育并举”工作质量的提高。德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学科所具有的教材特点进行设计和实施,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语文学科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体育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养成规则意识。

  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满足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教学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理解文化课知识,还应该在课堂中适当渗透德育元素,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等,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提升。教师还需要利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三)教材育人策略

  在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发挥主要教材的作用,并将其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主要教材虽然是针对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编写的,但其中仍具有非常多的德育元素,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将日常教学工作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从教材中学习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并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歌词的朗读,在朗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相关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促进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让学生形成爱国精神。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使其不忘国耻,努力学习和奋斗,不断强大我们的国家。

  又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我国传统武术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武术史,以及武术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讲述一些与武术有关的奇闻轶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通过武术史的渗透和武术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德育和体育同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再如,语文课文中具有不少德育元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补充相关德育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德育知识,实现德育培养。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五壮士所具有的红色精神,如坚韧不拔、不畏生死、爱国等优秀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四)加强生活化德育融入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应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德育内容,通过德育活动实现自身思想品质的提升,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此外,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的德育活动得到延伸,让德育活动更为丰富。小学德育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上,还需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下,实现自身品质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并在比赛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实时德育评价。如:当有学生破坏了游戏规则时,教师可以针对该学生的行为及时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自己及其他学生思考该行为有何不妥,然后教师再针对性进行讲解,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工作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举动,及时开展相应德育工作。例如,某节课上,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不仅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还在课堂中吃零食、与其他学生聊天。课后,教师可以与该学生谈话,先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如:“老师知道你可能太饿了,所以才会吃东西”,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其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劳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也需要在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后,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案例,丰富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进行精神洗礼。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不仅符合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未来国家的建设。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利用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为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还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通过教材育人、生活育人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权.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与应对[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85.

  [2]吕继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156.

  [3]金乡妮.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9.

  [4]卢虹.谈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汉字文化,2019(24):150-151.

  [5]胡雅婧.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J].才智,2020(07):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4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