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指参与项目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前期调研、项目申请、项目实施、结题报告撰写、结题答辩等工作。高校通过实施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性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能力,改善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创新训练项目;自主学习;发散性思维;合作精神
本文引用格式:童峥嵘,等.创新训练项目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J].教育现代化,2019,6(34):15-16.
一 引言
为了顺利实施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天津理工大学依据自身特点,将该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级、天津市级和校级三层次。学校教务处每年3-4月份组织在校学生进行申报,参与项目的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前期调研、申请书的撰写。经过学院评审、学校复审、天津市教委评审,创新性强的优秀项目完成立项。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
二 目前大学生在“供给式”教育下的问题和现象
我国有1237所本科学校,大学教育的体量是全球最大的。大学生当下在校和未来毕业在创新活动中的能力发挥,必须引起教育教学的普遍重视[1,2]。调研后有以下启示:
(一)具有创新意识,缺乏创新必备技能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34万人,再创新高,还有海归50余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3]。就业需求和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学生们普遍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在传统一贯的“供给式”教育下,学生不善利用学校教学和实践的现有条件[4],缺乏向有经验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勇气,不能将相关专业知识系统性联系、相关学科知识横向关联,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局限。
(二)思维敏捷,缺乏创新性思维和毅力
高年级同学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使得其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是模块化的、独立的讲解,学生只“见树不见森林”。单一理解,缺乏合理整合过程,往往仅仅是直线式思考,不能深入地、全面地、考虑未来发展的分析问题[5-7]。调研结果还表明,在深度、广度、稳定性和效果上发展创新,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
三 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并促进大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前期调研、项目申请、项目实施、结题报告、结题答辩等工作。当学生着手准备课题后,首先面临的是课题研究方向的选择。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几个可选的题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经过讨论确定所选的题目。之后,将制定项目的研究方案。学生们经过分工,分别提出几种研究方案,集体讨论方案,确定可行的方案。然后着手项目的申请工作,待项目批准进入实施阶段。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操作仪器设备,做各种实验,这一实践过程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在项目进行中期,要求通过学校中期检查。结题时,学生要独立撰写研究报告和答辩等工作。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增强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自信心。
(二)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本专业的大学生都会从二年级开始积极参与项目的申报。经过一年多的基础课学习,适应大学学习,并对专业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需要一定的项目来巩固掌握的知识,并试图做一些探索性研究。以市级创新训练项目为例,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光纤模间干涉的光纤传感器”,主要任务是利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通过偏芯熔接技术形成光纤干涉传感器,用于温度、折射率等物理量的测量。有关光纤的结构在《光纤通信》课程讲过,光纤传感器在《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课程讲过。由于是选修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会不足,相关理论掌握不扎实,这就需要学生再次认真学习和复习知识。此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除了利用书本,还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如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学习。如光纤模间干涉,对于这部分书上没有涉及的内容,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网上查阅相关文献来补充对理论概念的理解。采用这种方式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在课题的研究中,学生需要使用相关设备,锻炼动手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光源、光谱仪、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等仪器设备的使用,还需要很多动手操作,如不同芯径光纤的切割、熔接、光路的连接、光信号的测量等等。这些操作可能在有的课程中涉及,但学生并未亲自动手操作过,尤其是单模光纤的偏芯熔接技术,需要学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段光纤的长度以及单模光纤之间的偏芯量进行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一个最佳的值。这些实验经验在书本上是没有的,需要不断实践并总结。总之,学生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进行,不仅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
(三)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养成了一种填充式的学习习惯。创新训练项目与传统模式不同,项目的实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创新训练项目中,老师指给学生研究方向,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性,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查阅资料,探索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在实验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跟老师交流,不断改进,逐渐完善方案。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培养了他们不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完善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项目调研、申请、实施、结题,仅凭项目组长或某一个同学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创新训练项目要求至少3个人组成一个团队,这就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前期搜集资料方面,每个人负责一部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确定项目研究方案时,学生们经过分工,提出几种研究方案,集体对方案进行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和实验流程。在测量实验数据时,也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负责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节省时间,加强相互交流,可避免低级错误。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同学之间的讨论,最终问题得以解决。这种科研过程中的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 培养效果
通过实施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和提升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性平台,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通信专业的学生每年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加,目前占比在20%左右,且培养的效果也逐渐体现,近5年本科生年平均发表论文3篇,并有5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学生的考研比例和出国比例稳定在20%,就业能力也有改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上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因此,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们逐渐了解和走近“高深的科研”,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提高了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了就业满意度,为未来的学习、科学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英.创新创业:青年大学生铸就中国梦的时代探索[J].人民论坛,2018,No.599(18):130-131.
[2]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61-63.
[3]曹嘉凌.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OE],新民晚报,2018.12.
[4]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33-39.
[5]杨钢,杨庆,王进.基于实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几点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v.5(14):48-50.
[6]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
[7]徐向民,李正,韦岗,等.创新引领战略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53-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