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所占比例较高,语文学习的整体环节均贯穿了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小学生思维能力弱,读写能力差,语文学习正处于摸索的关键阶段,在学习中,写作抄袭和阅读差错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有效结合读与写,促进学生识字认读能力、口语写作能力的增长。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对应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与写,优化措施
读与写结合,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重大,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语文思维,丰富学生创新能力。叶圣陶曾经表明,阅读可吸收语言知识,写作可彰显学生内心渴望,阅读是蜜蜂采集花蜜的过程,写作就是酿造甘蜜的流程,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当前,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必须从阅读中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探寻语文教学的系统化方式,在写作中融入所阅读的知识点,将阅读的知识内化处理,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读与写结合
从教学角度分析,读与写结合属于双向促进的教学机制,以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手段,在依从语文教学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使学生在阅读环境中,涉猎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学艺术,积累知识,拓展知识宽度,沉淀情感,拓展内涵,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本质升华,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广义上看,读与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从狭义角度上看,是指读什么、写什么的问题。但是狭义角度的教学,将对学生思维拓展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只有读有所法,才可渊博学识,长远立足,发挥辅助写作的效用。广义的读写结合注重情感、学生体验,可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相似经历的感悟;狭义的读写结合,机械式地模仿文本结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促进写作能力提升,却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结合现状
(一)机械写作
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内涵中,读写训练意识存在,但是实际教学中,以形式化读写训练为主,无法综合比对读写学习的要素。所以大量教师教学从狭义角度开展读与写的结合训练,也就是机械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在阅读文章以后,若是文章描写人物,则进行人物描写;若是描写景观,则进行景观描写;若是叙事,则烦琐冗长地陈述事件。这一写作模式不能有效结合读写内容,缺少阅读形式、情感表达的引导,脱离读写结合的时效意义。
(二)读写分离
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量语文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读写训练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中,读写分离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教师并未准确定位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认为写作课程与阅读课程之间无必然联系,而是独立看待这两种教学内容。教师阅读课程讲述过程中,以阅读语速、情感体验等为教学内容,写作教学中,以情感融入、结构安排等为主要内容,无法借助写作拓展与延伸阅读,也无法借助阅读丰富写作经验和内容。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一)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
为关键组成部分,但是训练的应用,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发展,通过训练,可以将知识内化。读写结合教学,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方式,巩固学生所学习的关键知识点,深化其理解记忆,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新课标表示,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实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丰富学生个人情感,培养其朗读和默读等能力,使学生能够与自己生活实际相结合,完成写作训练,激发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借助阅读中所积累的语言素材,更好地以文字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读写结合教学,可将阅读、书写、写作、表达、思维等综合能力集于一身,通过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深化其理解记忆,以优秀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阅读,深化其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体悟,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结合的优化措施
(一)品析经典语句,明确热爱要素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以后,为落实读与写的结合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语句开展写作训练,但该写作训练并不是机械性的抄录。小学生思维单一,情感纯粹,其理解语句时,停留于字面意思阶段,所以品析经典语句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该语句所表达的重点和优势点,进而开展写作训练,不是机械模仿喜欢的语句造句,而是另辟蹊径,明确自身热爱该语句的要素。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文章中描写秋天的雨的语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初读句子,描写的为秋天降临,银杏树叶黄了,天气清凉了。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明确喜欢这一句话的原因,可以是对秋天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将银杏叶子比作小扇子,凸显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也可以是比喻写法,将银杏叶比作扇子,将季节交换中的气候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还可以让学生谈论一下,是更喜欢作者笔下的秋天,还是更喜欢烈日下的夏天。以这一形式开展写作教学,虽然写作的文字较为简单,但是可以让学生深入剖析阅读语句的内涵,掌握文章情感,深入文本,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其思维能力,直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语文课堂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增长。
(二)精彩段落阅读,抒发阅读感想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某一段落,深入感知文本内容,记录自己阅读中的感触,体悟文章中的思想内涵,结合自己生活情况,深入思考,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想。这一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经历和个人体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对《落花生》开展教学时,针对文章中“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也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一段落,父亲将花生与苹果、石榴和桃子进行了对比,潜移默化地歌颂了花生默默无闻的品格,以此警醒读者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为名利,追求有益于社会的理想价值。
在阅读这一文段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这一内容主要描写了什么?彰显了落花生怎样的品格?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为社会默默做出了什么贡献?”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针对文段内容,分析落花生的良好品格,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清洁工人、教师、白衣天使等,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做出贡献,打扫卫生、清理树枝、教书育人、挽救生命等,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落花生”。以抒发学生的阅读感想,使学生大胆展露自己的想法,拓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思维,充实学生生活,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提升写作情感内涵,充实写作内容。
(三)厘清人物特征,续写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文章以小说形式展现。小说的学习可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延续性思维。开展小说教学时,为更好地落实读写结合原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不同人物的特征进行思考。依据人物特征,培养学生主线意识,发散思维,以写作形式彰显学生独特新奇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对《穷人》开展教学时,小说的最后,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为结尾,并未表明渔夫的态度。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续写文章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文章整体内容,桑娜和渔夫的生活拮据,自己也有孩子需要照护,十分艰苦。
但是邻居的意外使桑娜将两个穿着破旧、蜷缩发冷的孩子领到了自己的家中,由于不知道丈夫是否同意,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和丈夫说明原委,丈夫表示支持,那么在看到两个孩子以后,丈夫会是什么表现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发生发展,所以让学生续写文章,对渔夫的表现、家庭日后的生活进行描写,就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的效果。
(四)完善备课环节,营造读写结合条件
为确保读写结合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备课环节,充实备课内容,综合教学内容,合理计划,以更好地营造良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条件,提升读写结合教学课堂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把控教学方式,统一结合课内外知识点,协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读写课堂。
例如:在对《和时间赛跑》进行教学时,文章中表示: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会衰老,无法回到现在的生活。教师可借此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悟时间的宝贵,进而可以与课外阅读材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让学生课下阅读这一文章,并以“珍惜时间”为主题进行习作练习。《和时间赛跑》展示了寸时寸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了作者为珍惜时间积极努力的过程,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结合的过程中,有效练笔,将读与写相结合,丰富了联想能力,体悟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五)增强读写兴趣,创造读写结合便利条件
学生只有具有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读写结合训练。从小学生角度出发,阅读枯燥、写作乏味,其学习积极性欠缺,需要教师能够丰富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读写训练参与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读写结合的应用质量。由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可通过多感官协同作用对事物进行认知,帮助学生树立事物形象,所以教师需要把握这一内涵,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营造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条件。
例如:在对《花钟》开展教学时,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对不同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花朵的颜色和形状等进行观察,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花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有接触的生物之一,它们绚烂美丽、多姿多彩,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使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以及描写,可以选择春天的景色、动物的可爱、建筑的壮阔等,以激发学生读写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读写素养的增长。
(六)勤于反思,持续性改进读与写教学
教师开展读与写教学时,必须勤于反思。首先,必须分析教学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将其上升至理性和全面化的过程中,以不断促进自身读写结合教学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新思考和认识读与写的实践理论。开展教学反思过程中,必须反思读写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重难点,反思学情把握的充分程度,反思读写结合目标设立是否合理。最后,反思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分析读写训练时,自身讲解是否到位,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调动学生读与写的积极性,使其发挥自主能动性,参与读与写学习。此外,教学效果反思尤为重要,分析最后学生读与写的联系效果,对自身读与写结合教学策略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例如:在开展“传统节日”的教学以后,可以让学生以“你喜爱的节日”为训练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印象。在教师审阅学生所完成的练笔作业以后,教师需要开展反思,反思布置的练笔题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联系课堂及练笔内容,是否应用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发挥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效果,以此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更换教学方法,促进读写结合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与写结合教学形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生学习特征,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及时分析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小燕,聂孝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20(08):45+47.
[2]王亨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52.
[3]李兴艳.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05):143.
[4]杨明娟.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的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3):28.
[5]郑月瑛.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读与写(上旬),2021(10):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