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然后论述了初中化学课堂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包括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两方面。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大体同龄的一个人类群体中,个体的认知水平不会完全一致,在呈现整体趋同特点的情况下,会有若干的个性差异。就广大一线教师的直观感觉而言,同一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理解得快,有的学生理解得慢,这就使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合理的发展,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注重不同水平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当前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1]。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应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的差异出现了分化,这种分化首先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了优、中、差三个层级[2]。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即无论是什么层级的学生,教师都立足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的教学现象,这使得不同水平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变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3]。“分层”强调的是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合作”则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将“分层”与“合作”有机整合起来,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无疑是一大改革创新。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具体如何构建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呢?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化学教学实践,立足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进行探究。
一、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结合教学需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等,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层级[4]。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如表1所示。一般而言,A层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水平都较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属于班级中“优秀”等级的学生;B层级的学生学习成绩、能力等中等,属于“一般”等级;而C层级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能力还是态度、习惯等都相对较差,属于“学困生”。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将分层教学与合作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在分层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对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不同层级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假设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那么教师可以采取的合作组合方式有很多,如AA合作模式,俗称“强强联合”,也可以构建AB合作、BC合作,以及A、B、C各两人组成六人合作小组。在合作小组的组成方面,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采取多层次小组合作或同层次小组合作。以AA合作模式为例,教师可以采取AA合作方式开展分层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竞赛公平,同时也可以让竞赛活动更为激烈[5]。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具体如下。
1.层次性。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要将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因此层次性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显著性特点。这里所说的层次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具有层次性,二是教学内容、教学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三是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6]。正是基于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的层次性特点,该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有效规避了过去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的教学现状,对促进不同学生在原有层级上都有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合作性。分层合作教学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合作性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构建同层级合作(如AA合作、BB合作、CC合作等),也可以构建多层级合作(如AB合作、BC合作、ABC合作等),这些不同的合作方式是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的,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7]。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尽可能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层级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标。
3.主体性。合作分层教学模式兼顾了分层教学及合作教学两种模式的优势,而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分层教学模式还是合作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主体性这一概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不同层级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8]。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分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是第一步。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则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量。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分层的理念、方法,更要对所有学生都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级,甚至是发展潜力等。为了充分了解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后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而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发展潜力等多元化因素,对学生进行一个量化的考核评价,进而实施分层。在分层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三分之一”模式,即综合考评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分为A层,综合排名后三分之一的分为C层,而中间的则分为B层,如表2所示。当然,每个层级的学生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微调,以确保学生所处的层级与其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宜。
2.合理分组。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再合作,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关键点。可以说,学生的分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否顺利。在实施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控制每个合作小组的人数,以4~6名学生为宜,不宜过多和过少;二是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倡导“同组异质”的原则,当然教师也可以构建同层级合作和多层级合作的模式,以满足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需要。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座位调整的方式,让同组学生坐在一起,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9]。另外,合作小组成员应当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有所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二)教学过程
在充分进行教学准备之后,教师便可以基于教学内容、目标等实施教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新授课,也可以应用于复习课,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分层合作的方式开展各种化学活动,如化学知识竞赛活动等,不断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以达到全面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1.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新授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握化学基础知识、解答化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以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制碱’”教学为例,在该单元新授课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流程如下。
首先,针对A、B、C不同层级学生分别设计学习任务单,从A层级到C层级,学习任务单的难度逐步降低,以适应不同层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习任务单设计完毕之后,教师应当按照层级将任务单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为后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的薄弱点。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该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其重要,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对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采取多元化方式,如引入问题教学法,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海水‘制碱’”课堂讲解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用NaCI溶液制取Na2C03,还需要什么原料?CO2虽然能溶于水,但食盐水不能大量吸收CO2,如何让CO2能够被食盐水大量吸收?”以上两个问题,A层级学生解答起来并无难度,而对于B层级和C层级学生,教师则可以巧妙地采取追问的方式,通过给学生提供“问题锦囊”的方式分解问题,有效降低问题难度,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10]。
再次,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强化重难点知识讲解之后,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构建同层级合作,也可以构建多层级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倾向于多层级合作模式,如将A、B、C三层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其主要目的是发挥高层级学生对中低层级学生的带动作用,帮助低层级学生学习新的学习方法、思路等,促使中低层级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例如,在“海水‘制碱’”一课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多层级合作模式,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上述提到的第二个问题“CO2虽然能溶于水,但食盐水不能大量吸收CO2,如何让CO2能够被食盐水大量吸收?”就可以成为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之一。除了该问题,笔者还设计了其他合作讨论问题,如“自主学习氨碱法的流程和化学反应原理,思考为什么NaHCOs会先被析出?”等。
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当合作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学进入点评、总结与反思阶段。在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不同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等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总结和强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2.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与新授课一样,化学复习课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采取传授式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一直处于埋头记笔记的状态,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立足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复习课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复习的优势,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因此,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应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以“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为例,这部分知识点难度不大,但在开展专题复习之前,笔者通过简单的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有关质量守恒的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三个核心观念——“变化观、元素观、微粒观”,C层级学生依然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针对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有差异的现状,笔者通过实施“传帮带”(A层级学生对B、C两个层级学生的帮扶和引领)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首先,本次专题复习采取AABBCC多层级合作模式,在复习开始之前由学生先行合作学习,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清晰地展示本章节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B、C两个层级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性作用,学习A层次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小组展示和讲解。学生绘制好思维导图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角逐,在整个班级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点评、归纳和总结。教师应结合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的结果,针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要知识点等进行点评和总结,其主要作用是突出和强化,由此可达到最佳的化学复习效果。
从上述复习流程可以看出,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在化学复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尤其是自主复习环节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学会了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复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初中化学课堂中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故教师在应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时,需关注初中化学课堂各环节的需求,合理设计分层内容和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苗深花.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及合作意识、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06(8):92-95.
[3]宋振部,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1):34-37.
[4]李发珍.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浅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1):77.
[5]张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分组-激励模式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140-142.
[6]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7]袁建霞.以活动引领初中化学课堂走向高效[J].甘肃教育,2020(13):67.
[8]付新花,苟正军.“分层-合作”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01-102.
[9]张嫔.基于细微之处实现初中化学有效施教[J].新课程,2020(14):169.
[10]董兴.“分层合作”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