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13:40: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采用自制信息素养调查问卷、CCTDI-CV问卷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量表对贵阳市公立本科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信息素养对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的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作用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呈现完全的中介作用,可见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均有积极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造力;大学生
 
  《21世纪学习框架》认为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能力[1]。2016年,教育部在制定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2],其中“创造力能够优化个体素质、促进创造性成果的取得、使个体获得更多创造机会”[3],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它与其他核心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翟继友[4]认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创新的“催化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性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Mohammadi(穆罕默迪)等[5]研究表明,改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而张长海[6]研究发现,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影响显著,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批判性思维倾向和创造力水平参差不齐,且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息素养对创造力影响的路径尚需要补充研究实证。因此,本研究以贵阳市大学生为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从而为加强高校相关教育提供基础资料,以提升大学生相应的技能。

\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贵阳市公立本科大学在校生。纳入标准为2019年贵阳市公立本科大学非实习在读大学生。排除标准为被抽到班级里因入伍、休学、请假一个月以上等未在校的学生。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第一阶段以学校为单位,将贵阳市公立本科院校分为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根据各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人数,按1∶4的比例分配,采用分层等距概率比例规模抽样(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抽样),即在医学院校中抽取1个学校,非医学院校抽取4个学校;第二阶段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一个学院;第三阶段在被抽到的学院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分配的人数及班级的大小,随机抽取相应的班级,抽中班级符合条件的学生即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样本量为1 190,共提交答卷1 980份,剔除填写时间低于10分钟的问卷,共有1 267份合格问卷,有效率为64%。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及方法。第一,自制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参考衣晓冰等[7]建立的信息素养云模型,从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及信息能力4个维度入手编制问卷,共33个题目,采用李氏5分法,总分为33~165分。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918,组合信度CR为0.880 5,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为0.650 7,有良好的信效度。
 
  第二,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修订版(CCTDI-CV问卷)[8]。该问卷分为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共70个题目,满分为420分。总分小于210分说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严重对立;总分大于等于210分小于280分说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一般;总分大于等于280分小于350分说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良好;总分大于等于350分则说明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优秀水平。该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09,具有良好的信度。
 
  第三,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试量表[9]。该量表涵盖了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4个特质。量表总共有50题,采用3分法。总分大于等于134分说明学生创造力水平较高;总分小于等于133分且大于111分说明学生创造力一般,总分小于等于110分说明学生创造力较差。该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85,具有良好的信度。
 
  第四,现场调查采用“问卷星企业版”电子问卷进行现场自填。现场填写时间要求不低于10分钟。
 
  2.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9.0和Amos 23.0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x-±s描述,组间差异用Z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定性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进行测量模型分析,其中信息素养带入题目进行分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则根据吴艳等[10]的结构模型题目打包原则,用各自的维度进行分析,并根据二阶段模式进行修正,再用Fornell等[11]的标准进行测量模型评价。基于CFA的结果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修正系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同时对模型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检验水准的克朗巴哈系数=0.05。
 
  3.研究假设。由于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验证性分析,同时根据刘春晖[12]、张长海的研究结果,大学生创造力与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倾向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故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假设2: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其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假设3: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假设4: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作用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

\
 
 
  二、结果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现状
 
  贵阳市大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总平均分分别为116.31±15.35分、295.43±32.27分、109.64±12.17分,按照评价标准可知,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处于良好水平,而创造力较差。如表1、表2所示,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仅信息素养水平不同(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之前要先进行CFA测量模型分析。根据二阶段模式修正,删除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小于0.45或大于1的观察变量,且在执行结构模型评估前要先检验测量模型的模型配适度以建立测量模型。模型共有六个构面,所有构面的负荷量均在0.8~2.0,且较为显著;其组成信度在0.7~0.9,平均变异数萃取量在0.5~0.6,如表3所示。该测量模型较好,绘制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但此时的模型配适度指标中,x2自由度比值和RFI值还不够理想,仍需修正。

\
 
  根据修正系数的提示,运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不断进行拟合和修正,增列了e1和e2、e4和e10、e26和e27等5对残差项之间的共变关系。再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此时该模型有良好的配适度,可将该模型确定为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

\
 
  对该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回归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P=0.428),而信息素养对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之间的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对于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程序对模型进行分析。在原始数据(n=1 267)中随机重复抽取1 000个Bootstrap样本,生成1个近似抽样分布,算出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如表6所示,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间接效果的95%置信区间为(2.755,4.259),说明中介效应存在;直接效果的95%置信区间为(-0.439,0.893),说明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作用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呈现完全的中介作用。

\
 
 
  三、讨论
 
  创造力不仅是实践中很重要的能力,还是认知、人格、社会发展层面的综合体[13]。本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贵阳市大学生创造力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创造力的四个特质均未达到常模中的优秀标准,并与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男女生在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网络的利用程度与接收的信息有所不同;另外,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课较低年级的多,故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这可能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在年级上存在差异。
 

\
 
  目前,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关联的研究尚无定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理论探讨,而非实证研究。赵德芳[14]认为,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但创造力与创新性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雷江慧等[15]认为,创造力不是创新,而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运用实践将思维转变成实物的才能。然而对大学生来说,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才能熟练地将这些信息进行联想、转换,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同时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去想象、去实践,进而达到创造的目的。
 
  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其创造力有正关联作用,批判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效应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创造力有直接作用,但却发现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且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为现有理论增加了实证研究证据。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呈现完全的中介作用。批判性思维是能自己判定个人对知识的发生过程、方法、理论、背景、评估知识和寻找的证据的规范性等是否正确的一种人格特征[16]。经过有目标地、反思性地判别,对问题的论点或处理方案得出逻辑结论,该过程包括了分析、评价和推理[17]。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信息需求、信息源,以及正确地获取、收集、运用信息,而创造力正是运用信息能力的体现。因此,目前在信息素养领域,许多学者基于批判性思维提出了一个新的素养——批判性信息素养。有研究认为,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信息素养的中心,还是其根基,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创新的催化剂[18]。由此可见,贵阳市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机地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创造力的目的。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中加入批判性信息素养能力的相关内容,以强化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融入批判性思维教育,以间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最终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首先,信息素养应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即要针对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设计相关课程,并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可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尝试更多种新的教学方式,使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优化课堂环境,运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网络已成为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故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网络能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并加强学生对于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和信息能力的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总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其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呈现完全的中介作用。故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从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并达到间接提升其创造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EB/OL].(2013-11-17)[2022-03-25].https:/www.docin.com/p-726978210.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2022-03-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江志斌.论创造力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222-224.
 
  [4]翟继友.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16,37(12):8-9.
 
  [5]MOHAMMADIS D,MOSLEMI Z,GHOMI M.The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ith creativ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tudents qom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J].Edu-cation Strategies in Medical Sciences,2016,9(1):79-89.
 
  [6]张长海.基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4):102-116.
 
  [7]衣晓冰,王贵海.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1):46-51.
 
  [8]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7-10.
 
  [9]刘晓陵,刘路,邱燕霞,等.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的信效度检验[J].基础教育,2016,13(3):51-58.
 
  [10]吴艳,温忠鱗.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859-1867.
 
  [11]FORNELL C,LARCKER D F.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algebra and statistic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3):382-388.
 
  [12]刘春晖.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1.
 
  [13]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3-18.
 
  [14]赵德芳.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58-61.
 
  [15]雷江慧,陈洪权.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7):213.
 
  [16]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85.
 
  [17]DWYER C P,HOGAN M J,STEWART I.An integrated critical thinking frame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4,12(1):43-52.
 
  [18]刘爱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路径:基于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6):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8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