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2W”校友管理系统,然后论述了“2W”校友管理系统设计,最后阐述了基于“2W”校友管理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包括确立明确、具体、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培养目标;将毕业要求分解为更细致、精确、符合社会发展的指标点;加大通识教育比例,完善知识结构;等等。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2W”校友管理系统;通识教育
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是各高校办学和发展的着力点和出发点,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载体。由于校友拥有各类资源,同时可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提供反馈信息,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高校将“2W”校友管理系统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可为学生走上岗位提供有效服务。
一、“2W”校友管理系统简介
(一)“2W”校友管理系统的内涵及特征
1.“2W”校友管理系统的内涵。“2W”校友管理系统是为解决当前校友资源丰富却未物尽其用的问题,进而提出的对校友资源进行整合并加强其利用效率的系统。该系统可从人文社会角度出发,加强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达到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创新等方面合作共赢的目的。
2.“2W”校友管理系统的特征。“2W”校友管理系统的特征是校友与在校生的需求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校友和在校生,即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共同构成资源提供方和需求方,通过学校的控制与协调,在诚信、付出、利他、共赢的理念下,可形成双方资源“1+1>2”的合作共赢模式。又因“双赢”英文为“Win-Win”,可缩写为“2W”,所以将该系统命名为“2W”校友管理系统。
(二)“2W”校友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
1.宏观模式:三层面、六要素。宏观模式下,可将“2W”校友管理系统分为三层面和六要素。三层面为思想层、信息层和物质层;六要素为资源提供者、资源需求者、管理机制、运营、资源和共享。思想层可为校友及在校生做思想建设、进行校友意识培养等;信息层以学校为中介,设置专门的部门和平台协调、控制资源提供者和需求者,将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汇总,并建立反馈机制;物质层可辅助学校、各院系和各班级定期开展多样活动,从而加强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联系,具体如图1所示。
2.微观模式:低成本交互。微观模式下,校友及在校生可进行低成本回馈活动。即学校通过对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等,将校外资源中的信息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物质资源等以低成本交互的方式传递给校内学生,同时将校内的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回馈给校外校友。概言之,校外校友因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愿意将各种资源共享给校内学生,而校内学生由此对校友产生感激之情并回馈校友,具体如图2所示。
二、“2W”校友管理系统设计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面临的困境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与规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先导作用[1-2]。其是各高校必不可少、各专业各不相同、需要与时俱进的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因此各高校需按照自身综合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体多为教研组、专家、导师、讲师等,而他们因长期在校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难免缺乏一定的社会性,难以了解当下社会需求,因此难以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来看,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毕业要求不精确、不细致,各指标点与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不能准确对应,知识结构不完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二)“2W”校友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
1.通过思想建设模块加强亲社会行为培养。如图3所示,思想建设模块主要通过校园新闻、校友动态和校友风采三个模块培养校友及在校生的亲社会行为,促使其增强对母校奉献的意识。校园新闻模块可实时展示学校学术交流动态、研讨会、座谈会等的开展情况;校友动态模块可记录校友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项目、最新科研成果及社会贡献等;校友风采模块可展示校友精彩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历、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学术研究等。
2.通过学校管理模块协调、控制与反馈各类信息。如图3所示,学校管理分为协调控制信息和反馈管理两个模块。在协调控制信息模块中,学校可通过收集校友及在校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实践经历等,设置多维度索引校友基本信息、校友信息查询模块以实现合理展示和个性化服务。在反馈管理模块中,一方面,校友或在校生可根据得到的资源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促使双方进行更准确、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校友捐赠和反馈意见建设母校,以促进学校发展。
3.通过组织交流模块增加校友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图3所示,组织交流模块包括校/院交流会、产学研合作和在线交流三大模块。在校/院交流会模块中,校友与在校生通过一定频率的校级或院级交流会达到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目的。在产学研合作管理模块中,一方面,校友可通过自身工作渠道共享更多就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在校生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校友也可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枢纽,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给在校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选拔优质人才。在线交流模块中,校友与在校生可进行实时私聊或群聊,以便在校生了解未来就业、学习、生活等关键信息。
4.通过系统管理模块促进系统有效运行。如图3所示,系统管理模块是对校友或在校生的信息内容及权限进行管理,并需要不定时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管理系统高效运行,其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用户权限、系统维护三大模块。
三、基于“2W”校友管理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成果导向教育(Outcmes-Based Education,OBE)也称基于结果的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最先由美国学者Spady提出,主要用于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如下: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或教师需围绕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取得的成果,清晰、明确地组织学习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首先需要清楚了解什么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然后再组织课程、教学和评估,以确保这种学习最终得以实现[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此种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将目标、目的、学习和完成放在首位,即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或者学生应达到相应的毕业要求,而并非只关注学习的过程。
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OBE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即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等方面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施一切教学活动,先确立培养目标,再逐步对各部分进行细化的设计。该方案的制定包括七个步骤,即“确定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改进知识结构→改变培养方式→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4]。通过研究“2W”校友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流程,可明晰该系统能够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各个步骤提供一定的支持,同时能在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上发挥作用。
(一)确立明确、具体、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培养目标
适切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石,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需求和条件,包括学校定位、专业特色、社会需求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5]。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校之中有其独特的、有别于社会的运行系统,但学校并不是孤岛,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处在与社会的种种联系之中,且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都要走上社会,因此社会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W”校友管理系统中,信息层面的主要工作就是交换资源,即通过学校的协调和控制,可以恰当地将校友的信息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物质资源等与校内的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交互。在这个信息的交换的过程中,学校能通过校友留下的毕业时间、专业信息、行政职务、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分析出当前社会对于特定人才的特殊需求。如学校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发现校友在离校后发展缓慢,提供的信息资源等较为落后,就应据此反思自身人才培养工作是否没做到位,进而依据校友提供的反馈信息修改培养目标,使之能够与当前社会需求对应起来。同时,有了校友的信息资源加持,如校友可以根据当前所在公司、企业的用工情况,提供某一职位是否需要人才、需要何种专业的人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哪些要求的信息等,这样,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就能更加明确、具体,从而提高对学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要求,以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二)将毕业要求分解为更细致、精确、符合社会发展的指标点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应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并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分解落实[6]。但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很有可能脱离实际,对学生毕业时需达到的能力要求或高或低。确立培养目标和修改毕业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同属于顶层设计,而在“2W”校友管理系统的运作中,学校在信息层面上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协调与整合时,不仅能收集到校友离校后自身发展情况的信息,也能在母校发展意见栏收集到校友关于教学的反馈信息。同时在校内外校友定期交流会中,校友会因与母校有深厚的情感而不遗余力地分享工作岗位上必备的能力点等,如此学校就能有针对性地将各个毕业要求分解细化为精确且满足社会发展的指标点。
(三)加大通识教育比例,完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改进意味着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应只关注专业教育,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属于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在理智、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得到发展[7]。但目前各高校对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原因在于其不是能“显而易见”提升就业率的硬性指标,很难测量、评价,因此出现了学生专业素质过硬,但自我成长需要未满足的情况。在“2W”校友管理系统中,学校收集的各类数据能折射出校友的自我成长需要,即工作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对于高效完成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学校就可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或社团活动中加强通识教育,进而深化对学生的培养。
(四)将传统单一培养方式转变为多元化培养方式
传统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四年制或五年学制的教学,完成学校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与见习等任务要求方可毕业。但此培养方式并不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甚至有可能会阻碍人才发展。而通过“2W”校友管理系统可不断加强校友和学校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校友可带动企业助力学生培养工作,实现学校、企业共同育人,同时也可满足学生自身学业、职业规划的需求。
(五)通过改变授课科目、调整学时比例完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完善课程体系,这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点来进行,并且课程体系结构应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有非常明确的对应关系。以教学能力指标点为例,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时需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教学媒体设计课程等,由此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校友就职经历,更新陈旧的课程内容,并结合社会发展和专业实际开设实用课程。例如,在每两月一次的院内交流会中,当校友根据自身就职经历分享某些岗位确实需要编程能力,但却不是类似于VB这样早些年开发的程序语言,而是需要学习当前较为流行的Python程序语言时,那么学校就可以据此优化课程内容,并且结合社会发展潮流和专业实际开设相应的可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且能促使其快速走上工作岗位的课程。另一方面,在“2W”校友管理系统中,学校与校友联系不断加强,可衍生出更多合作项目,实现产学研协同,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8]。在产学研协同中,校友可利用自身拥有的物质资源在校内开设企业联合实验室等,这样既为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打开了窗口,又能为企业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然会加重实践的学时比重,完善课程体系。
(六)构建新型双师课堂,更新教学模式
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近年来不断有高校开展双师课堂,即打破固有的教师选用标准,在合理的情况下聘请优秀校友成为讲师[9],基于此,作为榜样力量的优秀校友可以其成功经验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实践见习等出谋划策。在“2W”校友管理系统中,学校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有效地协调教师和校友共同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育人层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七)建立全面、可靠、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国内各高校一般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状况及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同时直接评估、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素质测评等都是常用的评估方法[10],但对于毕业后即刻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此评价机制很有可能造成知识、能力和素质与岗位不对等的情况。在“2W”校友管理系统中,校友不仅能对学校修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提供支持,也能直接与学生进行对接。在教学评价环节,学校可将校友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让不同行业的校友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可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拥有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否满足某一岗位的需求进行评价。校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等提出发展性意见,从而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发展,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如图4所示,校友可通过与职业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在校生进行评价,而学校可据此反向修改培养目标,以使其符合职业需求。随着培养目标的改进,毕业要求、知识结构、培养方式等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如此一来,整个制定过程就会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图4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发展闭环系统
四、结语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2W”校友管理系统以其独有的优势——合作共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校友不再是单纯的“贡献者”,即在学校的协调和整合下,校友也能收获来自学校的支持,这就是“2W”校友管理系统能够持续运作下去的关键。本文从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七个步骤出发,并结合“2W”校友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探索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得出了“2W”校友管理系统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每一环节都能提供支持,而且还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发展。虽然目前还存在诸多影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因素,但是相信在未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2W”校友管理系统能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洪波,周平,黄贤立.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8(10):76-78.
[2]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2-76,96.
[3]SPADY W D.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10.
[4]周杰,黄小卉.试论OBE理念下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9):13-18.
[5]侯红玲,张军峰,任志贵,等.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高教学刊,2018(24):167-169.
[6]任丽蓉.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基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2):101-102.
[7]张超英.新工科背景下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21(4):41-43.
[8]韩明华,吉艳平.产学研协同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3):88-92.
[9]顾竹君.高职校友会参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1):12-16.
[10]王蔚.基于OBE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