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 — 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11:3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现状,最后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包括构建入馆教育新机制、渗透多元化服务理念、优化信息化服务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高职院校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研究与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使工作计划更加科学、细致。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补充场所,因此图书馆要发挥多元化功能,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下面本文拟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说明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以便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图书馆纸质文献采选旨在满足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技术管理特色库需求,并通过采选精品、高端文献资源优化现有馆藏体系;继续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积极探索与其他院校合作引进数据库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移动图书馆、中国知网、学校官网直通图书馆网站、智能借阅等平台和手段,构建大数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机制,以便提升资源利用能力[1]。而在读者工作方面,力求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动力,增强服务精品意识,深入推进服务的系统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及第二课堂上的重要作用。读者服务的基础目标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在校园内凝聚书香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图书馆积极开展推广阅读交流、好书推荐、阅读沙龙等活动。

\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校图书馆资源已经逐步向均衡、充分的方向发展,但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使用图书资源少、借阅少,利用图书馆少”的现象。对此,只有将以上的读者工作充分完善,提高读者满意度,加强图书馆资源的流动程度,才能在校园内掀起阅读的风潮,端正学校校风,最终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现状
 
  (一)入馆教育创新探索不够
 
  我校图书馆楼层设有过刊库、样本书库、综合阅览室、流通书室及多功能检索培训室,丰富的阅读设施能带给读者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庞大的图书馆运行模式也会给不熟悉的读者带来困扰。比如,一年级新生在未经培训的基础上,无法建立对图书馆的整体认知,从而无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但传统的入馆教育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认知需求,且目前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量连年下滑,学生到馆率也有下降的趋势。为了使图书馆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学生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图书馆应在原有入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探索[2]。
 
  (二)新旧服务理念冲突
 
  在资源、配置、需求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显得比较迟缓。许多图书馆实际上并不清楚什么是读者服务及其包含什么内容,且在对读者提供服务时,容易在服务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即只有读者需要时,图书馆才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服务,这样秉持“固化”的服务理念将会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加不足。随着网络化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普及,我校图书馆也逐渐使用互联网代替传统服务模式开展读者工作[3],但网络技术的应用仍没有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全面普及,尤其是个别馆员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图书馆读者工作,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服务效率,还浪费了更多的人力[4]。
 
  (三)信息化服务模式单一被动
 
  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多数图书馆逐步进入信息化服务模式,但目前我校图书馆中的读者工作服务模式仍停留在文献信息化模式上,读者推荐功能则停留在信息化资源扩展环节上。同时,我校图书馆中的主要信息化服务事项只是信息资源的推广或资源加工,且图书馆中的读者工作服务模式过于单一,虽然采用了信息化读者工作服务模式,但在实际的读者工作服务中存在沟通不畅、过于被动的问题,导致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模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5]。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
 
  为了有效改善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现状[6],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科研的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探索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以下笔者将结合我校图书馆进行论述。
 
  (一)构建入馆教育新机制
 
  我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入馆教育新机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图书馆活动,使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提升对图书馆的好感度及增加自身的阅读兴趣。
 
  1.开展系列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积极性,我校图书馆群策群力,积极构建入馆教育新机制,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系列阅读活动,如能提高学生阅读检索能力的“找书达人”大赛、激发学生原创力的书签设计大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国学知识竞赛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阅读创作大赛,这些独具特色的阅读活动和赛事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上活动的开展旨在引领学生积极培养阅读的兴趣,并使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见闻,形成知书达礼、博学笃志、明辨是非的优秀品质。例如,在我校图书馆开展的第一期读书沙龙活动“走向雪国尽头”中,来自读者协会的十几名学生齐聚一堂,在寒冷的冬日分享主题书目《雪国》的阅读感受。基于读书沙龙专业性、严谨性、学术性、思想性的特点,学生围绕《雪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话辩论。期间,沙龙的主讲人扮演着抛砖引玉的角色,在短时间内介绍沙龙的主题和背景,其余时间则交由学生自由发挥。
 
  笔者认为,作为课堂之外的一种教育方式,图书馆举办的系列阅读活动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阅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价值观、核心素养、人格魅力的培养与挖掘,这是因为阅读能从最通俗易懂的角度为学生答疑解惑。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为自身发展谋划道路。同时,书中的知识、文化、道理都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学生吸收,能够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重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推出阅读学分置换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阅读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且质量、效果也良莠不齐。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仅将高职院校图书馆当作考前突击的场所,因此对阅读的要求逐渐降低,同时学生在校园内自由度较高,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安静阅读,或者尽管有学生喜爱阅读,但阅读时间也是少之又少。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推出了阅读学分置换方案。即学校依托线上阅读学分系统,让学生通过借阅书籍、写读后感、参加相关阅读活动、完成图书馆志愿服务等置换阅读学分,且规定学生需要在图书馆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借阅量及满足线上相关借阅要求时才可认定阅读学分,每学期至多能通过其中一项阅读活动置换0.5学分。其间,我校图书馆还基于阅读学分置换方案的实施,配置了一套完善的阅读行为管理制度,借由视频行为监控、测评系统等监测学生的阅读行为,并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该档案可作为分析或指导学生参与阅读学分置换活动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阅读学分置换方案有效落实,我校图书馆对各个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及学生可选的阅读类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他院校推荐的必读书目清单,整理了包括多个板块的文化书籍目录,且将其放置在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导读板块,这样学生就可进入“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完成“图书信息检索和数据库使用”学习考试,并读完图书馆馆藏规定数目的图书。与此同时,由于图书馆馆藏以交通工程、汽车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管理技术为主,兼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文献,所以我校还通过网络汇入名师导读视频资源,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习惯及发展需要制定阅读目标,从而完成阅读活动。概言之,我校阅读学分置换方案的实施,一方面结合学生专业及阅读需求,给学生划定了阅读目标,让学生的阅读不再茫然,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适应了学生个人的阅读偏好和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了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水平。
 
  (二)渗透多元化服务理念
 
  当前,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基于服务功能和服务价值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要改变“固化”的服务理念,将多元化的服务理念贯穿全程,以提高服务质量及读者的满意度。基于此,为了做好读者工作,我校图书馆在以下三个方面渗透了多元化服务理念。
 
  首先,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多能化。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是开展读者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不仅需要在工作中充满责任心、耐心,具备服务热心和应变能力[7],还需要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解决读者的问题,并耐心处理技术问题,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基于此,我校图书馆针对馆员做了相对严格的要求,要求馆员做到一专多能,既擅长做馆藏资源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又具备组织、管理和处理方面的紧急应变能力,以及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考虑到各个专业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因此我校图书馆还引入了学生馆员。另外,我校图书馆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文化交流活动、专项技能比赛等方式,丰富馆员的图书馆学科基础知识,锻炼馆员的基本技能,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以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引导服务。

\
 
  其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人群是学生和教师,因此我校图书馆针对学生和教师群体采用了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到了针对性服务和多样性服务。针对学生群体,考虑到其需要大量阅读各领域的权威书籍,我校图书馆定期为其开展多类型的阅读活动,如邀请某位领域的教师为其开展“阅读推荐”讲座或组织“阅读方法”经验交流活动,从而使学生群体的阅读更有效率且阅读过程更优化;针对教师群体,我校图书馆对其开放了更精细、全面的资源库,同时教师的借阅流程也被简化,如提供“送书到办公室、提前预订书籍”等服务,以便于教师展开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此外,对于离退休教师,我校图书馆还在读者服务中着重体现了人文关怀,如考虑到离退休教师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我校图书馆对其提供预约提取和文献代查阅、代打印等一站式服务[8]。
 
  最后,图书馆服务区域的多元化。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校图书馆为学生划定了不同的区域,设置了专门的阅读室及自习室,并设置了多媒体视听区、文化艺术区、休闲区等。其中,阅读室会定时更新书籍,开辟图书馆推荐书目栏,为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自习室内会进行简约化布局,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如安排适量的插座以满足学生阅读电子设备的需求;文化艺术区则为组织举办公益讲座、经典诵读、读书沙龙、音乐赏析等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另外,我校图书馆还在不同的楼层设置了研讨室,为学生团建、阅读会、交流会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如上所述,我校图书馆将多元化的服务理念融入读者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务的主动性,也强化了服务的延展性,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质、满足学生的合理阅读要求。
 
  (三)优化信息化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传统的服务模式是封闭式的服务模式,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这种服务模式逐渐被打破。在这一形势下,我校图书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主要服务目标,进一步优化了信息化服务模式,即建立了统一认证、统一调度、统一检索的信息门户,将部分服务项目和任务转接给学生,以实现信息需求自我满足的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依托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利用一卡通完成检索、查询、借还书籍等,并享受在线自助办证、自助查询服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我校图书馆陆续提供了基于线上的参考咨询、阅读推广、课题服务、社会教育等各类服务,实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为了切实落实信息化服务模式,我校图书馆基于现实需要,结合中国知网建设了移动图书馆,推出了电子图书,使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与电脑、手机结合,以便学生开展线上学习[9]。同时,我校图书馆还积极地对网络数字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更新,如定期更新与学科相关的数字化图书、数字化期刊、中外文数据库,从而提升了馆藏资源的专业化程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馆藏资源。另外,在信息化服务模式下,我校图书馆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设置了官方账号,定时发布图书馆的公共信息、新书推荐、馆情馆讯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的问题及反馈意见,从而及时地调整和纠偏读者工作。
 
  如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校图书馆在读者工作中构建了面向读者且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不仅有效地从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服务,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真正实现了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要提高工作质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强化读者的阅读意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读者做好阅读指导,使其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10]。本文结合我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了读者工作多元化服务的实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研究课题,因此今后还需不断地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文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方法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1(20):166-167.
 
  [2]庄鹭惠.信息时代下医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0):77-79.
 
  [3]李小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实践分析[J].采写编,2021(10):191-192.
 
  [4]王曼.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青年读者服务工作优化策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163-167.
 
  [5]张娟.从微信公众平台及相关程序嵌入谈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J].甘肃科技,2021,37(18):111-114.
 
  [6]矫威.图书馆管理更好为读者服务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242-243.
 
  [7]冯玉贤.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兰台内外,2021(26):43-45.
 
  [8]郝芳.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9):39-41.
 
  [9]何巧,罗璇.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化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31):10-12.
 
  [10]陈玲.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精细化研究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5):9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79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