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5 10:2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纵观过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把握题 目 背后隐藏的知识. 为了秉持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们追求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 助,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所创新的教学策略成为各学科突破教学瓶颈的助力剂. 因此,本文从应用 实物投影、演示运算过程、整合数学题目三个方面讨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从 而将数学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关键词 :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能力,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必须灵 活地变化自己的教学形式,摒弃传统课堂知识讲解 的方法,巧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随着时代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渐渐受到各大院校的青 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在信息技术 帮助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迎来了创新性的教学方 法,让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信息空间带来个性化、智能 化的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因 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给予学生最丰富、最全面、 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对此, 笔者将在下文分享几点心得.
 
  1 应用实物投影,降低学习难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负责证明题图 片需要在课堂中展开教学,但是由于题目中证明题 只是出现几个面,未完成呈现,所以会导致许多学生 看不见或者无法发现图像所需要注意的细节,没办 法解决数学题目,大大降低课堂效率.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实物投影功能,利用其可视 性的优点,将一些证明题收集到的图形实物通过投 影展现出来,演示其证明题中题目的细节,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 明白解题的步骤,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
 
 
  比如,在数学几何证明题步骤过程讲解时,教师 便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中实物投影的方法,将题目中整体图形投影放大到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步骤的 由来. 对“已知正方体 ABCD-A 1 B1 C1 D1,O 是底 AB- 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 C1 0 ∥面 AB1 D1   和 AC⊥面AB1 D1 ”,一般题目只会出现几何图形部分面,一些 学生不具有空间想象力,无法想象整个几何图形的 样子. 所以,教师找到相对应几何图形整个面时,应 用信息技术将其投影到屏幕上,经过几何实物讲解 证明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明白解题步骤,大大降低学 习难度. 首先,教师将立体正方体放在投影仪下,全 方位向学生展示整个立体图形. 教师用笔在几何图形上比划解题 :“我们先连结 AC,设 AC1  ∩ B1 D1   = O1,连结 AO1 . ”随后旋转图形证明,因为 ABCD -A 1 B1 C1 D1  是正方形,A 1 ACC1   是平 行 四 边 形,所 以A 1 C1 ∥AC 且 AC1   =  AC. 再几何图形中将每个点指 出来,让学生能够观察更仔细,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接着证明 :“又因为 O1,O 分别是 A 1 C1,AC 的中 点,所以 O1 C1 ∥AO 且 O1 C1  = AO,所以可知 AOC1 O1是平行四边形. ”在几何图形中用笔描出 AOC1 O1  让 学生清晰观察到这个面,他们能够快速理解证明由 来. 又由 AOC1 O1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 C1 O ∥AO1,AO1属于面 AB1 D1,C1 0 不属于面 AB1 D1,所以 C1 0 ∥面 AB1 D1 . 最后,教师直观利用几何图形投影,学生很 快能 得 出 第 二 道 题 目 解 题 思 路,因 为 CC1   ⊥ 面 A 1 B1 C1 D1,所以 CC1  ⊥B1 D1,又因为 A2 C1  ⊥B1 D1,所 以 B1 D1  ⊥面 AC1 C1,既 A 1 C⊥B1 D1,同理 A 1 C⊥AD1, 所以 AC⊥面 AB1 D1 . 采用几何实物在信息屏幕中清 晰投影出来,能让学生们学得更加清楚明白,不仅便 捷还易于分析,让学生具有解题参与感,大大降低知 识难度,渐渐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 基于信息技术,演示运算过程
 
  想要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必须具 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 系,才能更好地克服运算过程中的重点知识. 因此, 高中教学当中的教师们应当把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运 算能力,当成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采取循序渐进的 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演示负责的运算过程,既能大大 缩短每道题板书时间,还能让学生摆脱理不清解题 步骤的困扰,夯实数学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 进步.
 
  比如,在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相关知识 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基于 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将复杂步骤放在屏幕上逐步演 示出来,大大缩短板书时间. 题目是“三个任务分别 是 X 轴上,点 p1(x 1,0)和 p2(x2,0)之间的距离是多 少?”教师针对问题事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解法,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在平面中演示解题步骤,可以看 到屏幕中按照题型画出与题目相对应的图形,接着 看到从点 P1,P2  分别向 y 轴和 x 轴作垂线 P1 N1   和 P2 M2,垂足分别为 N1 (0,y)和 M2 (x2,0),直线 P1 N1   与 P2 M2  相交于点 Q 这样一个动画,大大缩短教师 画图时间,而且图形的精准度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少出现理解困难. 然后从屏幕中看到在 Rt△P1 QP2 中\ 为了演示计算 | P1 Q | 和 |QP2  |的计算过程,屏幕中出现过点 P1   向 x 轴作垂线,垂足为 M(x,0)这样的动画为计算做铺垫,得出有\|y2  -y1  |,所以得到\ 由此利用信息技术计算就可以得出两点距离公式,|\. 利用信息技术把创新教学模式加入课堂当中,演示计算过程、由易 到难逐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共同构建基于信息 技术的创新课堂.
 
  3 借助信息资源,整合数学题目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教师应当及时根据学生 们的学习特点制定数学课程改革方案,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师要常常整合数学题目作为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思考并等到下节课再来解答,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主动性和思维转化能力. 信息资源 拥有各式各样的数学题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筛选出题型较新颖数学题目,进一步整合后发给学 生练习,能够让他们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挖掘物理实 验的魅力,从而为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完《直线与圆》相关知识点时,由 于课本中的作业已经不太与现阶段高中数学考查的 题目相似,为了给学生寻找更适合掌握的数学题型,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资源,搜索出更多新颖的题目,整 合后下发给学生当中家庭作业. 首先,运用信息资源
 
  整合题目中有与知识点挂钩的简单题,比如“已知 圆方程为\ 与直线 x +my -m -2 =0,求证直线与圆相交时 m 是多少、已知向量 \3,求 x 取值范围”这两道是围绕三角函数关系、诱 导公式、和、差、倍、半等公式化简求值的题型. 接着, 教师可以整合许多道中等题目,帮助学生逐步提升 数学能力. 比如整合下发的题目中可以关于解三角 函数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应用,其题目有“在△ABC 中,∠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向量 m= ( a+c,b -a ),n= ( a-c,b ) . 且 m⊥n,求∠C 的大小以及若 sinA +sinB=\ ,求∠A 的值、已知 数 列 { an  } 中,a1   = 1,an +1   = 2an+3,求 an ”这几道典型题目. 最近,教师可以从信 息资源中整合一至两道难题,题型需要是新颖特别 的,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借助信息资源利用 有意义问题教学导入,在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基 础之上,再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可 以自己去发现和研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自身学习的优势.
 

\
 
 
  4 借助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有 效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所蕴含的特点来为数学课堂构 建出一个相应的数学情景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 具体的情景氛围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的直 观,以数学情境为基础来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 度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 加全面的学习和理解. 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动态 画的教学环境影响之下,能够使得高中课堂相比 较于传 统 的 生 硬 的 数 学 课 堂 之 外,更 具 有 生 动 性 、活跃性与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 一 个愉快 、自 然的情景氛围之下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化对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的同时,也能够降低 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信息 技术的引导之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深入的 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等比数列》这一知识点 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通过动态画的 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内容,动态可见的设计 可以不用直接体现数学知识,而是能够借助其他事 物或者是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之下,来将所需要教 学的知识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既能够在新颖的教学 方式引导之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动态 画的知识引导之下加强对“等比数列”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所以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与生物知识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 具体的数学教学的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之 下,生物知识与清醒的引导之下去感悟数学的知识 原理,虽然是不同的学科,但是其中却能够通过所蕴 含的共同道理去实施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多种教 学的相互融合,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数学 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获得 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的体验.
 
  5 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习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还能够利用信 息技术来去组织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来去不断地激发自己对数学知识 探索的欲望. 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对 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判断能力的 培养非常的重要,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差 异性的,这种差异性也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 中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 那 么在教学的实践中,为了能够弥补学生在数学知识 学习中的不足、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不足,教 师就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数 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之下,以 及实践活动中去对相关数学知识理论有一个更加深 刻的认识,也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 学思维去进行数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到来能够带来许多启示 和教学建议,其内容参差不齐,教师不可以盲目使用 实验教学策略,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尽可能地 以一定的手段来辅助学生学习,使其能够通过高中 数学课堂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同时,了解学生各个 时期的学习特点,寻找最合理的策略开展高中数学 教学,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向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 1 ] 孙海燕.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J ] . 读天下 ( 综合),2018 :120 .
 
  [2 ]  罗洁.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J ] . 教育现代 化 ( 电子版),2015 :4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71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