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教、学、做”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文章探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如何指导小学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导学案,小学英语
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聚焦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核心素养精选学习内容,解决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和问题。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是实践,即“教学做合一”思想中的“做”。导学案是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有机结合,是“教”“学”“做”最好的呈现方式,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构建生动而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概念简述
1.“教学做合一”思想与英语教学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他主张,“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进行交际和运用,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把英语当作一种知识传授,缺乏实践锻炼。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实践和运用才能强化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
“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将会打破传统教学分离式的课堂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在“做中学”,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学案和教师教案的有机结合,由教师自备、集体互研和修正反思三个环节编制。教师根据学情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自学方案,使学生在其帮助下自主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在导学案中,教师把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过程及内容等汇总,以提纲的形式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圈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3.“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导学案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教研组各成员集体备课,不断反思修正,这都要求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导学案的编制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2)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以“教学做合一”为思想理论指导,以导学案形式让学生学习,在通过“做中学”后习得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指导学生理解和探讨。教师不需要再重复简单基础性的知识,只需要在学生原有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讲解重难点即可,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做合一”指导导学案的设计
1.课前预习导学,在“做中学”
学生提前预习做题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将知识为自己所用的过程。学生提前阅读新课知识,遇到不理解和难掌握的地方,可以先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课上教师讲解的时候,对照问题,准确记录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采用导学案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设计中课前预习部分包含“基础知识”“课文文本”和“能力提升”三大板块,“基础知识”包含单词、短语和重句等,同时整合以前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新模块知识点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加深理解;“课文文本”针对课文进行基础的理解提问;“能力提升”尝试让学生观察规律、总结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五年级上册Are you sad?这节课时,“基础知识”部分先回顾整理了低年级所学过的所有情绪类形容词,如sad、happy、tired、bored、scared、hungry、thirsty等,学生有了这些单词支撑,再去理解句型Are you…?Yes,I am.No,I am not。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课文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在新授课环节就可以有重点地听和学。
2.课中理解探究,在“学中教”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堂教学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利用导学案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和情境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文本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讨论探索,强化英语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五年级上册His dog can
help him这节课的探究环节中,导学案的课堂探究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学生结合教材里的图片完成“看图写句子”,加深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其次,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方式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在句子和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单词和框架的理解,完成一篇相关话题的命题作文。
3.课后练习拓展,在“学中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落脚于“做”。教师“教”的如何与学生“学”的如何都要通过“做”检验。传统的英语课后,“做”的检验方式就是抄写单词、短语和句子,背诵课文,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性。导学案的课后达标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基础性作业夯实基础,更有拔高性作业拓展学生的能力,甚至在课后达标检测部分,针对重难点各题型更是有相关练习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四年级上册We went tothe Great Wall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课后练习题包含的基础知识可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让学生学完后能够复述相关动词的短文仿写。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统一起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导学案为载体,运用导学案课前“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运用导学案课中“学中教”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运用导学案课后“学中做”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恒超.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导学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辽宁教育,2019(13):14-15.
[3]丁香.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68.
[4]徐敏.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8):105-106.
[5]罗瑜洁.导学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译林版教材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60.
[6]朱怡萍.“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建立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9(22):224-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