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崇的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谨记。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启蒙、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让勤俭教育走进学生课堂,让勤俭理念深入学生内心,通过勤俭教育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厉行勤俭节约,传承优秀美德,树立文化自信,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勤俭教育 德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 美德, 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 宣扬,是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根本。校园是教育 的主阵地,担负着培育人才、复兴民族的重大责任, 即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勤俭教育仍应作为小 学德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生活中、小事中渗透 勤俭理念,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 从自身做 起,践行勤俭节约,传承优良文化,做一个懂勤俭、 爱节约、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讲述历史典故,激发勤俭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大量利用故事来对 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是因为生动的小故事更具有 感染力,丰富的情节、鲜活的角色,能带领学生进 入多元化的情境中,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 生获得丰厚的思想启迪。因此,教师在进行勤俭教 育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经典的勤俭节约小故 事,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 学生的勤俭意识,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使学生逐 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效践行勤俭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利用多 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讲“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劳动楷模顾明义”的故事以及“革命时期的勤俭精神” 等,初步在学生心中植入勤俭的种子,使学生获得 更多启迪。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爱讲故事”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一些历史上有关勤俭的典故,然后在班会上讲一讲这些故事。比如,有学生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勤俭故事”,在朱元璋的故乡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歌谣:“皇帝请客, 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 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据传,朱元璋有次给自己的皇后过生辰时, 只用了青菜、胡萝卜以及小葱豆腐等菜肴宴请官员,并规定无论谁家摆宴席,都只能用“四菜一汤”招待,若有违反,必会严惩。还有学生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勤俭故事”, 毛主席一生都极为简朴, 一件睡衣可以缝补几十次,穿 20 年。他在经济困难时期,还主动降薪,降低自身的生活标准,不食鱼肉,每日粗茶淡饭,为国人做出了最佳的表率,也以身作则践行了勤俭理念。学生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小故事, 每个人在聆听中都进一步认识了勤俭理念,明白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也激发了自身的勤俭意识, 获得了有效的勤俭教育。
二、开展实践活动,领悟勤俭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诚然,勤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要想收获更好的勤俭教育效果, 就必须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化理论为实践,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 感悟勤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养成良好的勤俭 习惯,让勤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展“食堂体验日”的实践活动。先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的实践小组,每组学生首先来到学校食堂, 向食堂的叔叔阿姨请教每次做饭的流程,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采购组、做饭组和打饭组等,在食堂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劳动体验。比如, 采购组的学生在采购师傅的带领下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一开始,学生以为只要有采购清单,照着一一买就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采购也有很大的学问, 极其考验采购师傅的专业能力。首先,学生需要在众多食材中选出最新鲜的,因为食材的新鲜度将会直接决定菜肴的口感,然后还要分辨果蔬是否当季,口感如何等。在亲自挑选食材的过程中,学生开始逐渐了解食材知识,明白了食堂里的每一样食材都其特有的价值。采购组的学生完成后,就轮到“做饭组” 了,学生看到做饭师傅熟练地掌勺、颠菜,一套动作, 一气呵成, 觉得很有意思, 纷纷跃跃欲试。但等到他们亲自试过之后才知道,仅仅一个铁锅就重 达几斤,要双手合力才能勉强拿起,更别说颠勺了。 在惊叹师傅们的大力之余,学生才慢慢明白了他们的辛苦,师傅们不仅需要每日凌晨起床, 还要设计 每周五天不重复的菜谱,要为几十名教职工以及几 千名学生做午餐,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工作过程中,他们还需要随时切换菜板、炒菜,注意饮食健康 和营养搭配, 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三菜一汤,却倾 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打菜组的学生亲自体验了打菜过程,不仅需要快速打完一餐, 还要保证 每样菜分量均衡,体会到了打菜阿姨的辛苦。通过 “食堂体验日”活动,学生了解了烹饪一餐食物的不易,在往后的生活中也更加懂得珍惜,不再轻易浪 费一粒米、一滴水,懂得了“勤俭节约”的意义, “勤俭”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利用家校融合,培养勤俭习惯
“勤俭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更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虽然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 但若是仅靠学校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教师可以联合家长, 通 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勤俭教育铺满学生生活的每 一个角落,并利用家长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学习家长身上的勤俭品质,在生活的点滴中逐渐养成勤俭 节约的好习惯,深化勤俭教育理念,实现勤俭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每月组织一次主题为“勤俭从 家做起”的家长会,将勤俭教育的理念传达给每一 个家长,并让家长在家中做好孩子的表率。同时, 教师也可以将近期班级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报告给家长,让家长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并对能执行勤俭 行为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勤俭理念, 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最重要的是, 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家中践行勤俭教育。比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到及时关水龙头、随手关灯、不铺张浪费,不过度追求物质等行为,为孩子营造良好 的勤俭氛围。一个充满勤俭理念的家庭, 自然能给 孩子带来更多正向的、积极的能量, 指引其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优秀少年。同时,在勤俭教育的 耳濡目染下, 学生也会渐渐体会到勤俭的好处,从而将勤俭节约化为自觉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
诸葛亮曾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勤俭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渗透勤俭教育刻不容缓。教师应将勤俭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勤俭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勤俭意义,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勤俭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勤俭习惯,涵养学生品格,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 生活即教育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2] 陈坚义, 林兆发 . 班级创意勤俭教育:清、调、补, 促光盘 [J].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21(05):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