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调查,然后分析了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关键词:综合素质;经管类大学生;地方高校
大学教育是在高中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层次教育,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仍停留在以学生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阶段,对于学生在团队协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评价重视不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应该包括参加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态度。
一、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面向地方高校调研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建议,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的迫切需要,这项调查对地方高校培养经管类大学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
本项目是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旨在掌握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而分析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及原因,主动思考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方法,并借鉴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好的做法,最终提出相关建议。本项目的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调研了以陕西省地方高校为主的经管学院学生,同时也有来自甘肃、四川、河南、湖北等省份的个别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共回收了80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可知,不少大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品德修养、信息能力、沟通表达、国际视野这四个方面的注重程度分别为100%、83%、91%和87%,主要是因为前三个方面一直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而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视野作为新的综合素质受到学生关注,因此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有近65%的学生对团队协作认识不足,对团队能力持有否定态度,有50%的学生认为学习发展这项能力不重要,还有6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较低,可见在这三项综合素质方面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二、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团队协作认识不足
团队协作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是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培养思维态度的平台。一个好的团队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团队协作是经管类大学生专业认证要求的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合作技能,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本该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的学生非常赞成团队协作,其认为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有时还可能发现自己的一些隐藏技能或兴趣点。另外,有高达65%的学生不太喜欢团队协作,认为多人在一起学习不方便,究其原因还是对团队协作认识不足。
笔者进一步对这类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团队分工不明确,一旦任务模糊不清,大家就会相互推脱,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努力,抱有反正还有其他组员这种想法,正是因为有这些“有所不为”的学生才影响了更多大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识。特别是面对“小组作业”这个在大学中时常碰到的小型团队合作时,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想享受成果。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开始是喜欢团队协作的,但在整个团队协作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或是被其他人的光辉所遮挡,后面就不喜欢了,这可能是因为团队组织者并没有充分了解成员的特长,因此在分配任务时出现成员特长和位置不匹配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很强,在带领团队协作中过于展现自己,事事躬亲,并没有给其他学生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这样会打击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也就不重视团队协作了。
(二)创新创业重视不够
创新能力是经管类大学生专业认证要求的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能够开展社会调查,并对本专业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形成个人见解。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需要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是一种专注的理念、思想、个性、意志力、技能和属性,不管是对创造力、冒险、团结还是对毅力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提高对经管类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要求,为加速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2]。
在校期间地方高校大学生所能接触的各种信息资源有限,对此,我国每年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调查显示,参加过“互联网+”项目的学生占比达到了80%,由此可见,地方高校经管类院系在“互联网+”项目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方面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还是较为重视的,但当我们进一步询问大学生是否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比赛及原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有70%的学生愿意参加的主要原因是“有课外素质拓展学分”,没有参加的原因主要是“周围没有人参加,自己随大流”“没有强制要求”“项目涉及的一些知识技能自己没有特别掌握”这三种。具体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大一、大二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对学校及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以及周围没人参加或知识技能掌握不够,而没能参加此类项目或比赛。概言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知,是否参加此类项目或比赛时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考虑,自信心不足,另外也没有考虑组成团队参加。
(三)学习发展不平衡
学习发展能力是经管类大学生专业认证要求的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3]。
关于大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方面,接近50%的学生不能对自己所学专业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作为经管类大学生,其也不能放弃对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学习。从数据上看,高达70%的经管类大学生对文学、哲学、艺术不是很重视,可见多数大学生对文学、哲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不仅如此,从大一到大四,大学生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低年级经管类大学生还有较多精力放在课外学习上,而高年级大学生有着就业和考研等社会压力,对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视程度显著降低。大学生英语掌握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掌握不好的大学生占比为65%。根据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追求学习的功利价值倾向明显。低年级大学生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为目标,而大三的通过率是最高的,所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最好的。大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就算完成了英语学习,所以大三到大四过渡期间,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开始降低,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表层动机。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意识到该学习的重要性,如将来能找份好工作、出国需要等,但这样的学习动机终究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发展。
三、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经管类大学生要主动提高综合素质
1.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现在的社会体系中,工作内容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只靠自己处理所有的问题,其能完成的只是总体目标的一小部分。因此,团队协作能力就成为很重要的方面。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认为,如果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就更容易形成合力,从而取得更多的利益。应聘者要想积极贯彻组织的团队协作精神,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组织能力,掌握团队合作技能,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加强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4]。作为经管类大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既要摆脱自己想要不劳而获的想法,又要相信自己能力,同时还需要给予其他团队成员更多的信任,相信队友的能力,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努力做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5]。
2.重视创新创业锻炼。一直以来,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许多人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为改变这种现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积极投身日常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要想真正地提高综合素质,学生还需要长期坚持。未来的就业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学生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大学生不能等到大四快毕业时才考虑就业问题,而应该从进入大学起就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相应任务,当然学生也要善于利用自身周围的信息和国家相关政策,寻找动机、发现动机,从而自主创业。经管类大学生还要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这样不论自己是否真的创业,都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运营,这有利于其担负起自己的岗位职责,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6]。
例如,对于大学各年级学生,特别是还存在少部分没有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类似项目或比赛的学生,高校可以合理利用“学业导师任务”“课外素质拓展学分”等措施,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广泛性,不断激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从而转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7]。
3.要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较高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知识结构及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岗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初步方法,了解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进展,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除此之外,应聘者还要尽可能地了解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领域,并把专业知识和相关方面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8],同时要具有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初步的对策和方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个人承担的业务。比如,会计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对与会计相关的金融学方面知识加以研究[9],同时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另外,在人文素质知识方面,学生要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文化审美品位。
4.部分学生要改善对自身的偏见。据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对自身存在偏见,否定自己在地方高校的学习成果。随着大学扩招,近年来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大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能更偏向于知名度更高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地方高校就读或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会对自己产生偏见,否定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可能否定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0]。
面对地方高校学生对自身存在偏见的现实问题,地方高校应重视引导学生改善自己这个不成熟的认知。面对自身存在的偏见,地方高校大学生应该树立信心,不能以此为由忽视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其要在大学期间不断参加各种有些挑战性的活动锻炼自己,与教师、同学多多交流,不怕出现错误,善于总结,相信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可以在大学四年期间把它培养成自己的一项技能,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相信国家政策和教育体系,地方高校旨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把经管类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故高校应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教学的根本乃是教人,除了建立校医务室,高校还应该设置心理咨询室,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应时刻关注国家发布的教育政策,如为了改善高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央财政部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地方高校可以合理利用这项专项资金,购置教学、实验、实习实践、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等;可以引进一些年轻讲师,不断补充师资队伍,时常跟学生沟通,完善教育方法[11]。
2.增强校园文化的熏陶。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图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需强调的是,高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需要从年级、组织者、参加者、场地和时间等多方面考虑。例如,高校可以根据不同时节组织学生在学校里寻找最美风景的摄影活动,增强学生对校园的了解,也可时常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这一点,高校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学风和综合素质。
总之,目前为止,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在团队协作、创新创业和学习发展这三个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此应该从大学生自身和地方高校两方面入手,协同提高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凤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18-219.
[2]宁佳英.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4.
[3]魏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江苏高教,2011(2):135-136.
[4]王澜沧.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6):42-43.
[5]齐元俊,任伟建,霍凤财.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93.
[6]汤顶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误区与矫正[J].江苏高教,2018(10):105-107.
[7]吴伟生,王桂如.“双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5):41-42.
[8]卢卫娜,李文新,梁家健.面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及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31(3):74-78.
[9]陈巧巧,刘德胜,顾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的送代完善[J].安顺学院学报,2021,23(4):67-71.
[10]徐涌金,张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36-39.
[11]侯彦利,邓世豪,郑超.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