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课程衔接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虽然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具备整体性与连贯性。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 学数学衔接教学活动的实施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文章 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施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中小学 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关键词 :中小学衔接 数学学科 策略
现如今,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 中时常被提起的教学话题,如何确保学生在不同阶 段迅速掌握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技巧是数学教师需 要重视的教学任务。对小升初的学生而言,在数学 课程知识学习方面存在无法适应的情况,部分小学 阶段数学成绩优良的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后数学学 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为此,需要做好中小学数学衔 接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必要性
小学与中学均是数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阶段, 对于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的培养极为重 要。然而,中小学作为两个学段的教学工作,在数 学教学内容、知识量以及难度等方面有所差异,导 致部分学生在深入初中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不适应 的情况。教师需要重视数学衔接教学工作,认识到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关注 两学段教学的异同性,让学生能够从小学顺利过渡 到初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提炼出已掌握的数学知识, 全面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影响因素
1. 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新课标对于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学制定了不同的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侧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并未着重向学生讲解数学的思想与理念。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水平,也要对学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活动,侧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目标差异性影响下,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学习吃力情况。
2. 学生阶段的差异性
学生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过渡过程中,不仅要进入全新的学习环境,也要花费时间精力认识新的同学与老师。在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将会出现距离感与陌生感,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只需要弄懂教师课上讲解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便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课下也要仔细进行琢磨与研究。
三、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方法
1. 结合数学教材开展梯度教学活动
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掌握水平,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注重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周边事物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存在潜在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以往小学抽象化、形象化的教学氛围中,适应初中规律性与逻辑性的推理活动,带领学生总结分析抽象数学概念的本质,实现中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充分适 应初中数学教学环境氛围,如小学阶段在“认识图 形”课程教学期间,学生主要对“三角形”结构与 特征进行探索。小学生对三角形内角的认识主要是 依靠量角器测量出来,而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学习中, 学生不仅需要知道知识结论,也要明白如何求证出 结论,初中生需要利用原本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数 学知识点的论证。如此,数学教师需要引入“辅助 线”这一知识点,在三角形内做出辅助线,充分利 用在两直线平行期间“内错角”与“同位角”是相 等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知识,利用“平角”角度等于 180°的原理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引入小学知 识点来升级数学知识难度,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 维训练能力以及数学技能。
2. 引导学生数学思维转换,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接受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需要承担起 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责任。中小学数学衔接所注重 的是数学学习思维的衔接,小学数学以形象思维为 主,初中则会应用到抽象思维、逆向思维来妥善解 决数学问题。在知识认知与形成过程中,需要从学 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入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维的转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生的算数思 维将会影响其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而学生在解决更 为深奥的数学问题时,算数思维也会干扰学生对于 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大大降低学生的数学解题速 度。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典型数学题型讲解时, 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意识,让学生在解决 数学问题时有效应用代数思维意识。对于鸡兔同笼 此类数学问题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讲解主要是 从算数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小学生并未学习过方程 知识,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对于其中的未知量 利用已知量进行替换,通过找到鸡头与兔头的总数 量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利用算数思维来解 决类似变量问题的步骤相对复杂。而在初中数学教 学期间,学生已学习过方程、未知量等相关代数知 识,可将笼子内鸡的数量与兔的数量设计成为两个变 量,引导学生根据变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式,通过 转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来明晰学生的解题思路,将抽象性的数学问题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3. 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生活就是教育、为 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对于刚刚步入中学 的学生而言,若在数轴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 单纯向学生展示数轴图形,向学生介绍数轴三要素, 讲解数轴相关概念,课堂氛围枯燥无聊,学生无法 正确理解数学知识。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 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前了解某条到学校的公路上有哪 位同学的家,有哪些相对明显性的地点坐标,以学生 更为熟悉的地点引起学生对数轴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设置部分问题 :“公路可看作成 什么图形?学校在早摊点的什么位置?”借助此类问 题,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表达自身看法,引导学生进 入预设的教学情境。此外,也可以为学生设置游戏情 境,请学生沿着地板砖的缝线站成一条直线,学生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相等时,选择由西向东作为正 方向,直线上的第四名同学则是作为原点存在,由 其他同学喊数,游戏中对应的同学答“到”。之后变 改成另一个同学为原点,重复游戏流程,帮助学生 充分体验单位长度、正方向以及原点等要素的作用,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数轴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结语
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学生 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将会产生差异。为此,需 要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工作,重视数学知识间 的关联性,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钱燕萍 . 学科育人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35) :38-39.
[2] 苏敬 . “读思达”教学实践下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J]. 名师在线, 2021(17) :7-8.
[3] 许广碧 . 深度衔接以实现真正的“一贯”——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数学衔接模块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29) :47-48.
[4] 李艳萍 .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思考 [J]. 教书育人, 2020(25) :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