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0 14:0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然后分析了物流运输类课程思政研究现状,接着说明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做好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专业课
 
  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师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要仔细审视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并以促进和提升教师思政素质为保障,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
 
  (—)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叫课程思政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目标、手段做了纲领性的指引,这标志着课程思政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
 
 
  (二)要求
 
  专业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将价值观、方法论等融入知识体系,使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在进行专业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学生深入专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并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敬业、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概言之,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课程的特点规律进行思政建设。
 
  二、物流运输类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由此上海高等院校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目前,关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比较多,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之前多集中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研究或对于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研究,但对于物流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同时,在以往针对物流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中,高职院校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相关成果较少。高校物流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队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入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四、思政教育模式及考核内容方式的创新%由近年来研究成果集中涌现的情况可以看出,物流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逐渐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关注。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专业课课程思政不重视
 
  在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专业课教师不能置身事外。但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且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已经接受了相关教育,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立德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管理。树人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形式化
 
  部分专业课教师更重视专业领域的知识钻研,对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目标缺乏深度了解,即使在平时浏览到,也不会将其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缺乏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意识和能力也还有部分教师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但深入挖掘思政兀素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专业知识讲解完毕后,只是把思政教育生搬硬套到课程上,单独加上一段脱离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造成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叫
 
  (三)忽略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
 
  专业课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并在内省中强化道德修为,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换言之,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知识,还要掌握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并能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明确学习目标。目前,专业教师由于不够重视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存在育人意识不足、理论学习不深入、知识视野狭隘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上还有所欠缺凯
 
  (四)缺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各高校虽然都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但目前还没有完整且标准化的课程思政规划要求,即专业课缺少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缺少完整的课程思政规划、育人目标及针对性的考核方式等,进而导致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不尽如人意。

\
 
 
  四、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物流包含的诸多内容中,运输是重要环节之一。运输有扩大流通范围,扩大市场,促进社会分工等社会经济功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业务组织流程,掌握运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具备分析、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在课程原有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叫具体而言,在促使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教师应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政案例补充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开拓创新能力、敬业勤奋精神和诚实守信品质,进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做好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根据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笔者相应地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
\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部分课程思政融入点需要采用视频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知识,进而有利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受课时的限制,部分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以任务点的形式自行观看,课上再引导其进行讨论,从而实现课堂形式的优化,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参观企业、参观专业展会等形式,在活动中促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并且可利用学校假期开展的产学合作,将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通过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10]。
 
  (四)引入课程督导机制
 
  由经验丰富的督导专家听课,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反馈,且听课后要即时进行点评,这样既能使教师能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也能使学生通过督导点评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作用。同时,高校要通过督导机制强化课程思政过程评价,具体而言,可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督导评分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提升教师思政素质
 
  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只有思政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把自己对“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的认知和感悟传递给学生。而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水平,就要多参加各种类型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如积极参加教育部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等。另外,专业课教师也可与思政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可通过教学研讨,整合育人资源,结合学生政治素养与学科知识水平,选取有助于育人目标实现的案例用于专业课的思政教学。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党的领导进课堂的一座“桥梁”,把思政、教学、科研有机联动,如此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补充相关案例,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可实现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进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刘慧敏,曹旭光,王晓歌,等.基于共生理念的《运输实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物流科技,2021(3):153-154.
 
  [3]刘迪,王宇,齐昆.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1(4):167-170.
 
  [4]杨洁颖,潘新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以运输管理课程思政为例[J].商贸人才,2021(5):181-183.
 
  [5]丁艳.课程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储运,2021(12):152-153.
 
  [6]崔素萍,张娅婷.隐性课程思政与显性课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以西藏大学工学院交通系为例[J].科教文汇,2021(19):59-61.
 
  [7]宋作玲,孙慧“.运筹学”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与策略[J].物流技术,2021,40(8):157-160.
 
  [8]邸振.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以集装箱运输课程内容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6):67-69.
 
  [9]陈月明.精准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22,41(2):133-137,155.
 
  [10]郑文家,雷超,王昊,等.新文科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1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48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