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8 11:3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增强大学生爱国意识,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文章首先阐述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 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革命文 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命文化资源;高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 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 见》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 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回。同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在全 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传播途径精准推送,潜移默化地影响 大学生,使大学生自觉参与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的活 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引 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 的道德行为约束力,促使当代大学生由内而外地突破网 络不良信息的围堵困局,这对高校着力培养伟大新征程 可靠人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

(三)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 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 精神的生动教材时。近年来,随着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 工程的深入实施,革命文物资源获得有效开发,这为革 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 优质素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 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 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共包括22个片区,涉及31个省 228个市988个县。另外,批复国保、馆藏一级革命文物 保护项目246个孔同时,各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也在有 效推进,如四川省先后出台了《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 用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制 定了《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广元市红色革命遗址 遗迹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完善了《川陕片区革 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了长征文物和文 化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并与陕西、重庆签 署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为了保 护革命文物本体、改善革命文物生存环境,推动川东北 区域实施朱德故居、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一批革命 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启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 园、纪念馆升级项目,争取了 2.15亿元资金支持长征国 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川陕片区革命文化资源公园建设等 32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凯 另外,在2019年、2020 年,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先 后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涉及川 东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区县34个,是四川省纳入该名 单最多的区域。2021年5月18日,四川省文物局向社会 公布了四川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涉及川东北(广安、达 州、广元、巴中、南充)区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达108 处,约占全川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46%,其 中包括1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7个四川省文物 保护单位。以上这些革命文物保护举措的落地实施及大 批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开发,为高校利用革命文化资源 促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基于此,革命文化 资源彰显的积极健康先进文化内涵,“能以其特有的感 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 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叫用好这些具有地 域特色的革命文化资源,可更好地开展高校日常思想政 治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取得 伟大历史成就的情感共鸣,促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大学生自觉将个人价值同国家民 族利益联系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二、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曰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受网 络干扰成为新常态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教育深 度变革,学习样态不断调整,教育网络化加速推进,课堂 教学与网络交互频次不断增加,学生思想认知受网络影 响的程度日益加深。武汉工程大学黄艳等㈣基于全国35 所高校的调査显示,学生的互联网娱乐信息接触、互联 网碎片化阅读和互联网接触时长均与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传播效果显著负相关。同时,武汉大学沈壮海和肖洋凹 调查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行为意愿易受社 会现实、虚拟网络、社会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面对 网络信息深度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挑战,高校亟须在 大学生接触的互联网内容中寻找突破口,使革命文化资 源深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同时,面对网络 信息无时空地域界限的传播方式,也亟须推岀符合网络 传播规律的革命文化资源信息产品,以提升大学生在互 联网中接触革命文化信息的供给质量,削弱互联网接触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 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聚焦 解决大学生学业问题的力度欠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要任务。如何贴近学生学业需求开展日常思想政治 教育,是当前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引导 大学生专注学业,促使大学生拥有真才实学、练就真本 事理应成为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革命文化资源以其饱含攻坚克难、不畏艰难困苦创大业 等优秀精神内核,担当着催生大学生真才实学的“营养 剂”。然而在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狭隘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片面的群体 说教等问题,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 育缺乏有效的多角色协同配合和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教 育,同时也存在借助革命文化资源推动分类引导、精准 施策,以促进大学生提升学业水平的意识不强、办法不 多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鲜明,故不同角色的大 学生需求也存在差异,对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如针对 学生班团干部,利用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塑造和实践的革 命文化素材加以引导,能发挥同龄朋辈榜样引领效应; 针对学生党员,通过研讨互动、沉浸体验等方式学习共 产党员英雄先进典型事迹,能较好地教育学生党员传承 敢于争先、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但高校往往采用“大锅 饭”式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致使革命文化资源被 简易宣传或被较为肤浅的说教淡化了实际效果,未能促 成革命文化资源利用与大学生情感共鸣和行为共识同 向同行,最终导致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0常思想政治 教育没能完全发挥出促进大学生学业水平提升的作用O 这种不利于革命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 育的倾向应当被加以纠正。

(三)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聚焦 培育大学生吃苦耐劳革命精神的针对性不强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凹。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优秀 代表,要担当起国家和民族未来,没有老一辈革命家吃 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论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 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重要观点,强调“幸福都 是奋斗出来的”回,并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 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凹。然而当前大 学生享有前所未有的美好条件,也受到来自网络不良信 息的冲击,思想容易受到影响,理想信念容易被潮水般 的信息冲淡,同时吃苦耐劳意识也容易因充裕丰富的物 质基础变得越发淡薄。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革命文化资 源本身承载的革命精神,无疑是唤起大学生艰苦奋斗意 识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大学的何虎生、赵文心冏认为, “革命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 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人性魅力,天然地 具有思想感染力和吸引力”。但高校在利用革命文化资 源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革命 文化资源内核里包含的吃苦耐劳、奋进有为的精神价 值,没有充分向大学生呈现无数先辈在极为恶劣的环境 中克服困难、创造伟大事业的决心和意志,导致大学生 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情感追随停留 在表面,未转化为求学过程中勇于奋斗、不怕吃苦的实 际行动。

三、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曰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革命文化资源应跟随式融入大学生热议的网络 话题,使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站稳网络阵地

随着网络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深刻影响人们的行 为,互联网语言不断更新已是常态。要想将革命文化资 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要坦然接受并努 力适应这一新变化,承认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用户主体 的实际地位,主动将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符合大学生网 络传播习惯的语言表达,形成新的革命文化资源宣传网 络话语体系,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如此 方能在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上起到良好效果。 首先,应科学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善于借助网络工具 精准分析革命文化资源传播问题,惯于使用网络工具对 革命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 评估,并主动借用网络工具增强互动和深度交流,不断 优化融合内容、流程,提升融合实效。其次,应大力支持 大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创新革命文化资源传播形式。具体 可通过高校师生共建共享革命文化资源和研学网络传 播语言等方式,让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动进入 大学生的朋友圈,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资源的价值认 同,让大学生感受到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伴随陪同 成长价值。另外,高校还可与大学生共同完成高质量革 命文化资源时髦作品的开发,帮助大学生树立在网络中 讲好革命故事的信心,鼓励大学生借助革命文化资源理 性发声,促使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红色文化、从革命文 化资源中汲取奋斗进取养分的习惯,最终让革命文化资 源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因符合大学生网络语言 和行为惯性而更加有效。

\

(二)革命文化资源应渗透式融入大学生日常接触的每 一个群体,使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员参与合力

要想持续高效地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 应将思政教师、辅导员、宣传人员、家长等大学生身边常 接触的人组织到…起,形成全员参与保障机制,即调动 大学生常接触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尤其要发挥辅导员 “把关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协同联动,形成全员利用革命 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在课堂 上,教师应惯于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 意义,善于将革命文化资源故事呈现在专业教学内容 中,以增强课程活力,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产 生真切体验,促使他们形成结合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选择自觉。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应 注重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积极组织吟诵革命诗词、 同台参与演唱革命歌曲、演绎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深 入革命展馆参观体验等课外活动,乐于将革命文化资源 引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以丰富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 日常学生管理内涵,让沉淀在纪念馆、故纸堆里的革命 文化资源流动起来,以饱满的情感传递和真实的感官体 验增强革命文化资源传播感染力,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 治教育入脑入心的效果。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宣传职能部 门、各院系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形 成新媒体矩阵体系,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系统挖掘革命 文化资源,以贴近学生喜欢的图文和短视频等形式,引导 其学习党的历史、宣传党的政策,并营造革命文化资源传 承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同校共振。同时,高校要有计划地 开展优秀典型事迹和革命英雄模范故事现场宣讲会,让 模范人物走进现实生活场景,促使榜样力量转化为学生 践行理想信念的生动实践。另外,在家校协同育人时,高 校要乐于向家长传递利用革命文化资源鼓舞激励学生树 立崇高理想的积极信号,促使家长支持学生走进革命纪 念场所、参与红色社会实践。

(三)革命文化资源应聚焦式融入校园文化,把高校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成革命精神传播的文化高地

高校第二课堂是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各类兴趣社 团集聚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用独特方式表达自我的场 所。高校要用好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和开 展传承革命精神课外活动,如排演红色系列话剧、音乐 剧、红色舞蹈作品,举办红色歌曲音乐会,设计红色主题 文创,举办师生红色文创作品展等,链接校内外革命文 化资源素材,广泛开展就近就地沉浸式革命文化资源体 验,进而形成学生群体传承革命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 这既是增强校史文化感召力,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 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贴近学习环境,开阔政治认知 视野、继承革命文化资源遗产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 应注意保有对弘扬革命文化资源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 要善于利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如烈士纪念日、国防教 育日、清明节、国庆节等,围绕弘扬红色文化主题,借助 形象生动的符号表达和严肃而又有组织的仪式,通过布 设好环境,烘托庄重氛围,打造共历现场,强化同频共振 效应,丰富仪式内涵、凝聚政治共识,把崇敬的情感注入 仪式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并将感怀先烈 奉献、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常态化,以切实增强革命文 化资源元素仪式育人效果。同时,高校要积极营造良好 且能彰显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关注大学生的个体 差异,即应借用革命文化资源因材施教,形成多角色匹 配,共同塑造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价值传导的立体形 象,更加聚焦大学生求学的内在需求,由内向外地增强 大学生学业获得感,进而使其坚定树立远大的理想信 念。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教师要分类引导、精准施 策,有效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例如,针对学生班团干部,可偏重挖掘革命文化资源 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塑造和实践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 班团干部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勇 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执着信念;针对学生党员,可以研讨 互动、沉浸体验等方式学习共产党员英雄先进典型事 迹,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信念,传承 敢于争先、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着 力营造宽松氛围,将生动的革命文化资源素材融入主题 班会、入学教育、学生军训、谈心谈话、党团活动、兴趣社 团、学业就业、奖勤助贷等高校日常学生工作,可培养大 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疏导学生思想认知症结,进而激发学 生与革命历史对话的意识,使其以革命志士勤苦努力求 学救国、兴国富国的故事为榜样,安心本分、踏实完成学 业,做真才实学的时代新人。

四、结语

在探索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H常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贴近式回应当代学生学 业问题、热切关注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群体等原则,才能进 -步彰显红色文化精神力量的育人魅力,使高校日常思想 政治教育在引领学生走上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伟大复兴 共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 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1).

[2]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 礼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 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N].人民日报,2021-11-17(4).

[3]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 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N].人民日 报,2021-12-25(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⑴.

[5]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 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84-88.

[6]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 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四.人民日报2021- 03-3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 报[N].中国文化报,2021-07-05(2).

[9]张成地.网络短视频中的审丑文化异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 大学,2019.

[10]黄艳,李佳玲,黄金岩.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35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校 教育管理,2021,15(6):13-24.

[11]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17(1):108-113.

[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13]徐川,蒲清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N].光明日报,2018-12-24 (1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 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50.

[15]何虎生,赵文心.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 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9(8):76-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42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