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背景下,学生数学能 力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 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等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力的发展与完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本文概述了深度学习理论的具体内涵,阐述了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基本原则,并 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 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将深 度学习理念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进行有机融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 况,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式的、 理解性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 量,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 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一)深度学习理论内涵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 的带领下,对抽象或具有一定难度的 理论知识开展学习的过程。在深度学 习理论视域下,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 习,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关知识,将理 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 升自主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理论与当前素质教育、 单元整合教学、STEAM 教学理念完 美契合,在学习过程中,能帮助学生 明确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单元主题基础上对现实生活展开持续探究。同 时教师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深 度与广度,反映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学会熟 练运用理论知识与学习技能,掌握恰 当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 实际应用能力。
(二)深度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 教学中的优势
1. 引导性
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课程中 具有极强的引导性。在日常运算教学 中,小学生因学习能力不强而难以接 受大量的运算知识,但深度学习理论 下,教师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情境,开展深度的教学互动,运用丰 富的教学手段等带领学生由易到难地 接受理论知识。
例如,在运算过程中将抽象数据 以实际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考,改变了传统 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 同时学生全程参与推导过程,加深了 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扎实,能为日后数学运算教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 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往往是 多种多样的, 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 输式”教学通常会固化学生思维,使 学生只会套用公式进行运算,限制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在 深度学习理论的引导下,教师会通过 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 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启发下, 对知识进行“层进式学习”和“沉浸 式学习”,如使用图形辅助计算、逆 向思维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 灵活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 的思维,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枯燥无 味的刻板印象,转变学习方式,激发 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
3. 丰富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将理论知 识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做题来 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运算能力,这种 课堂形式过于单一、机械,容易形成 对数学学科枯燥抽象的刻板印象,学 生往往只为做题而做题,不会举一反三或者学以致用,在数学学习中更没 有乐趣可言。深度学习理论的出现使 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中, 教学互动的多元化与教学内容的丰富 多彩,不仅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 丰富有趣,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数 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变表层学习为深 度学习,将知识学习与学科素养的培 养链接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 率,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自 主性,更加自觉地对各类问题进行多 方面思考,进而提升了运算能力。
二、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小学数 学运算能力培养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深度学习理论下开展数学教学的 根本目的是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保证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因此,教 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仍要遵循以学生为 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 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设 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对相关知识 进行思考并得出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推论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渗透性原则
数学运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 想在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培养学生的 运算能力,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渗透性原 则,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课后 作业布置中充分优化教学内容,将数 学运算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促进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公式推导 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帮助学生 理解公式的由来,提升学生的推导能力,进而提升其运算能力,充分展现 数学思想的魅力。
(三)渐进性原则
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数学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把握逐层递进 的原则,即渐进性原则。教师要注重 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以便学生 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 提升运算能力,使深度学习理论在数 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功效。数学运算 的复杂性导致其系统构建并不简单, 因此在数学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贯彻渐进性原则,将深度学习理论与 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认知和接 受能力进行详细规划,采用相对科学 的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运算方法,以 量变引起质变。
三、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运 算能力培养策略
( 一 ) 增加课堂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要想通过深度学习理论提升学生 的运算能力,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并基于此制订相应的学 习计划。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 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仅限于教师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只是将自己的知 识灌输给学生,并不了解学生在数学 运算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教学改革不 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在校时间得 到了延长,教师成为除家长外与学生 接触最多的对象,课堂又是教师和学 生产生密切交流的最佳场所,所以,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沟 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 多的耐心,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运算 方法,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更好地进 行教学设计,达到在深度学习理论支 撑下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巩固课堂知 识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分 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利用学生接触分数运算时的新鲜 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在初步认 识分数时,我们明确了分数的性质与意义,如果要对分数进行运算,那么 你认为它的运算方法与整数有什么不 同呢? ”随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 思考,再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利 用图形方法带领学生明确分数运算法 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大致 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了解 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弱,同时对学生的 性格也有进一步的了解,能有效推动 数学教学的有序展开。
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增加课堂中 师生的交流,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 的语言缓和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 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减少对教师和数 学学科的距离感,让学生真正热爱学 习数学。此种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真正 成为学生的朋友,确保教师在进行教 学设计时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 基础展开相应的深度学习。
( 二 ) 依据学生运算能力,展开 分层教学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完成课堂任 务,而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提 供相应的辅导,因此,在设计小学数 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深度学 习理论,从学生角度出发,展开分层 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学生之间 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 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考虑到这一现 象,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进 行分层教学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运 算基础薄弱,但拥有较灵活的思维和 极强的模仿力,因此,教师应在深度 学习理论下,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展 开教学设计,以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 段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 运算能力对其分组,如 A 组学生运算 能力较弱,对数字灵敏度不高,日常 运算错误较多;B 组学生处于中游水 平,简单运算基本能保证准确率,但运算复杂且用时较长,公式运用方面 也较为刻板;C 组学生运算能力较强,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然后, 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组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在数学运算过程 中,要求 A 组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 的公式或运算方法解析题目,保证准 确率的同时提升速度,要求在规定时 间内完成运算任务;B 组学生要在 A 组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难度,提高运算 效率的同时保证准确率,同时自行运 用公式,教师不予提示;C 组学生要 在 A、B 两组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拔 高,教师可为 C 组学生提供难度较高 的运算题型,题目中蕴含两个以上的 公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在运算练习中,还要帮助学生养 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及时 发现自身的不足,为学生日后的运算 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 三 ) 小组交流合作,深化深度 学习理念
个体的学习只能让学生在认知基 本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扎实巩固, 却不能提升学生的理念认知和学习能 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解决这一 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简单 讨论自己的学习见解,并融合他人的 长处,提升自己的认知。
例如, 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 组,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以“各 班男女生人数与总人数”为主题的调 查研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收 集各班资料, 将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统计各班人数与男女生数量,最后在 课堂上进行交流反馈。
这种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满足了生 生互动, 能提升学生的组织配合能力。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明确数 据运算与条形统计图的运用意义,无 形之中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奠定了良好 基础。
( 四 ) 创新教学手段,落实深度 学习理论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线上线 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产生,这使得 教室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这一 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 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舒适 的课堂环境,便于深度学习理论的 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了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 控能力差的问题,仅将媒体工具作 为辅助教具,实现了理论教学在各 时各地的合理展开, 只要拥有网络, 学习就可以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通 过媒体平台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吸引 学生的注意,通过互动游戏、视频 播放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 欲望。同时,线上学习也可以简化 考试流程和教师批改的过程,对教 学过程也能起到优化作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 备播放动画的方式,展示不同大小的 两个长方形,直观地让学生对其面积 进行判断、对比, 随后教师播放动画, 通过叠加比较的方式进行直观观察。 两张图叠起来后,很容易发现并不能 完全重合,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 一种图形作为标准进行衡量,甚至引 导学生动手操作,最终得出以正方形 作为标准进行面积单位计算最为合 适。此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 五 ) 注重教师指导,激发学生 学习热情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 教师进行课堂指导后仍会遇到运算问 题,在完成学科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障 碍,尤其是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运算障碍的出现还会打击其学习自信 心。因此,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 教师需要自觉承担起心理疏导工作, 鼓励此类学生重拾信心,明确运算法 则与具体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 好基础;还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 针对性的指导,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 碍,让学生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完 成写作,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理论下,教师 若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满足学生日益增 长的学习需求,提升其运算能力,首先 要充分了解学生具体需求,对学生合理 分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其 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互动环节 的穿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促进学生自觉将 深度学习理论融入数学学习,全面提升 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敏 .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 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理化学 习(教研版),2021(05):63-64.
[2]刘敏 .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高 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 课程导学,2019(25):64.
[3]高维宗,丁艳芬 .学思融合,提 升素养——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教学 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西北成人 教育学院学报,2020(06):109-112.
[4]杨智华,康丹,李霞 .深度学 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数学教学策 略研究—— 以大班《超市和银行》 区域为例[J]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05):82-87.
[5]王京京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 转课堂实证研究—— 以小学数学为例 [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20.
[6]杨红岩.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 学学习内容的组织策略研究[D].沈阳:沈 阳师范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