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备受 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切入,科学优化 教学路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驱使他们深度学习,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初中化学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 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让 他们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其高阶思维有所发展. 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化学知识,全力培养他们 的核心素养.
1 善于引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 . 1 灵活引入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深刻 认识到化学教学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围绕具体教 学内容将一些生活现象灵活引入到课堂上,激起学 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学习化 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开展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时, 教师设计导语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 匙,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火有着密切关系,燃烧是 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 也会带来灾难,大家对火有什么认识? 在生活中哪 些地方见到过火? 由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火,如 : 做饭、取暖、奥运圣火和火灾等,让他们学会从正反两面初步认识火. 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结合生活中见 到的这些燃烧现象,比较有哪些相同特征? 使其尝 试说出燃烧现象的相同处,讨论燃烧的概念,由生活 实际入手,他们会很容易归纳出燃烧的相同点,进而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条件. 之后,教师利用实验手 段带领学生探讨燃烧需要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法 设计三个实验,要求他们认真观察、思考与讨论. 以 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使其辩证的认识燃烧的功与过,控制燃烧的发 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 . 2 精准采用生活素材,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针对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为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精准采用生活素材,不能简 单介绍,而要深入分析这些生活现象背后所隐含的 化学知识及原理,帮助他们解开生活的困惑.
例如,在实施初中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总体 积的 0 . 03%,如果将二氧化碳除去,自然界的生命 活动还能继续下去吗? 利用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并在课件中展示自然界中人与植物呼吸、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循环图,以及一些绿色植物生机 勃勃的图片,促使他们感知到二氧化碳在现实世界 中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 107 页中 的图像,观察自然角中产生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和数值,从中获取信息,使其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画出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随年份变化的图像,培养与 他们的科学精神. 之后,教师设疑:大气中增加二氧 化碳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有利还是有弊?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多个视角理解同一事物,然后 展示地球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出汗的漫画,以及沙 尘暴、干旱、海啸等极端天气的图片,使其从化学走 向社会和自认,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2 把握实验教学契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 . 1 注重实验优化设计,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深度学习的 原则,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注重实验的优化与设 计,引导学生在实验辅助下从量变与质变等视角了 解物质的变化条件,使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存在的 守恒定理,借此有效培养他们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素养.
在进行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 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观察双氧水分解成水与氧气 的微观示意图,思考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 型、数量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 使 其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在化学反 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产物的总质量相等. 接着,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101 页中的实验内容, 弄懂步骤,每个小组任选一个实验进行探究,比一 比 哪一组同学的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让他 们熟悉实验操作规范. 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盐酸 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白磷在 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步骤,指引学生按照步骤进 行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现象,当完成实验后由他们 一起归纳结论,发现在三个实验中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不变,使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实现变化观念 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
2 . 2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要想在深度学习下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尽可能将操作实验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其结 合知识主题发现与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指导他们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和优化实验方案,顺利 完成操作.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与批判,使其结合实验现象记录信息和获得结论,并 与同伴一起交流实验探究成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 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比如,在初中化学“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 中,教师设计导语:同学们,木条的燃烧大家都非常 熟悉,但是上下颠倒的两个小木条燃烧情况一样吗? 学生简单思考后产生疑问。 然后再演示实验:将纸 张中包一些水,在纸下面点燃,发现火柴无法使纸张 燃烧起来,引发他们激烈的讨论,虽然发现原因是加 水,但是无法描述其中的原理.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 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能够预测一下燃烧 的条件吗?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与回答,简要 说明猜想的理由,预设:需要可燃物,因为木炭、铁丝 燃烧的时候都有可以燃烧的物品;需要氧气,因为木 炭、铁丝以及燃气灶都是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燃烧;需 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因为燃烧时大多数都需要高温.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设计实验,使其通 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条件,帮助 他们建构出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 . 1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 优势,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制定教学规划,整合教学资 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利用图片、视频或动画技术 将一些微观现象变得宏观化,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由此培养他们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过程中, 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本质区 别,讲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 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那么原子到底能否再分? 鼓 励他们大胆猜测和讨论,使其学习激情被点燃. 接 着,教师讲述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展示图片、模拟 α 粒子的散射实验动态图,由学 生观察和讨论以下问题:许多 α 粒子直接穿过,极 少数 α 粒子被反弹,少数 α 粒子发生偏转,分别说 明什么? 引领他们初步探讨原子结构. 之后,教师展 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模拟动态图,讲解:原子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 电,电子围绕原子核做无规则运动,大家知道原子能 够再分,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 同步播放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原子核可以再分, 使他们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 . 2 发挥问题引领作用,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对于深度学习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应 当积极发挥出问题的引领作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基于证据 展开分析和推理,由此得到结论,并能够认清化学现 象和模型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根据物质及变化信 息构建模型,培养他们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以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先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引出问题:利 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哪些 试剂? 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大胆提 出猜想与讨论,尝试收集证据和推理,由教师揭秘实 验原理: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 溶液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溶液,溶液变白(无 色),让他们意识到酸与碱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接着,教师设置问题:刚才利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验证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验证反应物减少 的原理判断反应发生,你们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呢? 指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仪 器和药品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当实验完 毕后各小组交流方案和现象,使其写出相应的化学 方程式,当作证据进行推理,随后教师指出酸和碱生 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加深他们的认识,实现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
3 . 3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结合所 授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或问题,给予学生充裕的时 间展开探讨,不过要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倡导 他们自由发言与各抒己见,分享各自的看法与见解, 使其思维发生摩擦与碰撞,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实现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先组织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拿 1 个矿泉水瓶,往里面先 加入 100mL 左右的水,再加少许食盐或蔗糖,注意 观察此时食盐或蔗糖的状态;然后将瓶盖旋紧,振荡 矿泉水瓶后,继续观察食盐和蔗糖的变化,要求他们 认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结论,各小组相互补充与完 善. 接着,教师设疑:上述实验中共同现象是“固体 消失”,为什么? 课件中同步播放食盐、蔗糖溶解的 Flash 动画,让学生认识到一种物质可以分散到另外 一种物质里面,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让他们初 步了解溶液.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设计实验 证明,两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面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 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当实验方案确认可行后,动手操 作和完成实验,使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溶液的 形成过程,真正认识溶解现象.
参考文献 :
[ 1 ] 邵林.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 养[J ] . 新课程,2021 (50 ) :34 .
[2 ] 吴守梅. 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 素养[J ] . 新课程,2021 (50 ) :3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