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然而每一 个学生都是一 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的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呈现出 明显的层次上的高低不同.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及其对逻 辑思维能力的较高要求,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不能很好地兼顾层次不同的全体学生的发展,如何破 解这一现状? 分层教学法为此提供了一 个解决思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应用了这一教学模 式,在本文中笔者对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进行了小结.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学生与学生 之间学习能力、原有知识水平上的差别是我们在教 学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笔者也曾因为担心讲的太 快、太深,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会跟不上; 又或者讲的太慢、太浅,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 学生会吃不饱而失眠. 直到有一次笔者有幸到东方 中学参加教研活动,在讲座上听到了东方中学当时 正在推行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学生的行政班级 不变,按学生单科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 A 、B、C 三 类,教学时实行分层走班,A 、B、C 三类学生分别在 A 班、B 班、C 班上课.
回来后,笔者查阅资料,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 专门的学习,才发现分层教学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强调“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其实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在学 习的基础上,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 学实践,借此文谈一谈笔者的一些粗浅做法与想法.1 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 . 1 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学 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将学生 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组,并根据学生的真实水 平和学习特点进行区别化指导的教学方式.
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 的努力融入学习过程并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这种 激励性的教学体系会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改 善教学有效性,以达到 一 种和谐稳定的课程教学 状态.
因此,从现实意义来看,分层教学由于能够正确 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别,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 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充分考虑到落后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思想负担,缩短学生和学生之间 的客观差距. 因此,分层教学法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 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学生整体水平进步的目的.
1 . 2 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
在分层教学中,从教学目的角度来说,需要根据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认知水平,将教学目的划分 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基本含义以 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所学知识在内 在上的各种关联. 这一层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针对 基础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 例如在教学 《压强》一节时,我为这部分同学所订立的教学目的 是知道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会用压 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在教学后的检测环节,从检测 结果来看,这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 教学目的.
第二层次则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因为物理知识并 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内容,它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 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 本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社会 价值所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体现“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这一层 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针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 的同学. 例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一节时,在学生 掌握了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则追 问同学们,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在社会生活中 有着怎样的应用? 因为同学们并不具有相关的知 识,所以我布置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 在第二 天课上交流时,同学们发言踊跃,有说为什么拦河大 坝越往下越宽的,有说深海鱼类为什么捞上来一般 都是死的,还有同学提到深水炸弹,并自制了一个 “深水炸弹”模型带到课堂上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
1 . 3 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时,从教学要求来看,教师需要以 课程标准为基础,并从现实的教学现状出发,制定符 合课程标准的分层教学课程,以尊重每一名学生的 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此外,在不同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发散 学生思维为主要目标,加强对优等生的激励和一般 学生的鼓励. 无论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 力较弱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学习问题应采取针对性解 决方案,以期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 “桃子”. 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敢于直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一定阶段的分层学习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 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之后,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采取一定形式的竞争和激励措施进行必要 的层级内部调换,让学生始终保持奋斗向上的状态.
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下进行适合学生特 点和学生能力的分层教学,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考虑 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所以从 教学要求的层面来说,需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 且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要更加公平合理,给学生提供 一个奋斗的阶梯. 同层次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 PK 与竞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减轻学习压力;不同层 次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鼓励和互相帮助,促进他 们的共同成长.
2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 1 基于学生能力展开课程设计
基于学生能力差异展开课程设计应考虑学生综 合素质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成绩 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其次是各方面水平趋于中 等的一般学生,最后一层则是后进生和学困生. 在教 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采取 不同的方法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 性,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改善智力水平和 学习习惯,并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具体来说,在分层教学中对优等生所应采取的 方法相对最为简单,因为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牢固且学习习惯较好.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 他们的思维发散,在发挥个性特长的前提下,使他们 的能力得到较深层次的提高,逐步培养他们运用知 识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分层教学中,对于一般学生的培养工作则最 为关键,因为在一个班级之中,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 最大,他们的进步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 教学效果. 相比于优等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 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学习方法上也有所欠缺. 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在分层教学时的主要目的 应该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 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改善其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其 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使他们在问题理解方面逐渐完 善,并最终使他们成功迈入优等生的行列.
对于后进生与学困生而言,这部分学生由于先 天学习能力较弱或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教育方式 的不当或自身的不努力,导致其在基础知识掌握方 面比较欠缺,且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律程度 不够. 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应强化他们对于基础 知识的掌握,并让他们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努力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 2 分层次备课设计
分层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分层 次备课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制定短期或长期的分层计划. 因此在备课 的设计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确保备课的课程内容能 够适应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 获取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教学《欧姆定律的应用》一节时, 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环节进行了如 下分层次设计: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与学困生,我的备 课设计是通过亲身实验,使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 阻”的物理原理与实验过程;通过推理,使学生理解 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个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并熟 记串联总电阻的公式;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使学生 能利用串联总电阻的公式解答简单的计算.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在上述基础上,我 的备课设计是通过亲身实验,使学生认识“伏安法 测量定值电阻阻值”与“伏安法测量灯泡电阻”的不 同之处;通过推理,使学生知道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并联总电 阻与串联总电阻公式的不同.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在上述基础上,我 的备课设计是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 阻”与“探究欧姆定律”实验的相同与不同点;通过引导 学生回忆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 为什么“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意一个串联电阻”、为 什么“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意一个并联电阻”.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与学困生,我的备 课设计是通过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粉 笔头最终总是会落回地面等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使 他们认识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再通过 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 生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 G =mg,并通过例题使 学生会使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在上述基础上,我 的备课设计是通过学生亲身实验—在铁架台上用 细线悬挂小球,无论铁架台如何摆放,当小球静止 时,细线均在竖直方向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重力方 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 探讨重力与形状等因素是否有关,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重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掌握.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分层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总的来 说,分层教学制定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规律和 能力差异的教学内容,因而能够有效帮助不同层次 的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缩短各个层级之间的学习差 异,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当然,我的实 践与思考还很粗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进行 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任家荣. 信息化条件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的尝试与研究[J ] . 学周刊,2020(02) :152 .
[2 ] 詹翠凤.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J ] . 读与写( 上,下旬),2019,16 (24 ) :19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