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7 13:56: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驱动学生进入知识探究更深层次的重要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突出 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在问题驱动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 参与物理教学习过程. 但是目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遵循问题教 学的原则,课堂导入提问,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力;创设生 活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强化对 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为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应用策略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相对抽象 , 因而学生在学习 时会遇到诸多困难 ,而采取直观性教学 ,可以帮助学 生解决抽象性问题. 问题教学法模式下 ,教师以问题 情境创设为载体 ,可以促使学生进入具体化的教学 情境当中 ,产生问题意识 ,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 ,增 强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

1 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1 .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模式下 ,教师是课堂的 中心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 ,只是根据教师展 示的解题过程模仿性的进行学习 ,很难进入知识探 究的更深层次. 并且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通常不 善于提出问题 , 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回答 ,教 师进行反馈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可控的问 题 ,如学生对于知识茫然不知 ,对于问题的指向理解 错误 ,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处理 ,教师误以为 这样会延长课堂教学时间 ,耽误教学进度 , 因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导学法可以运用 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学生产生启发诱导、驱 动、产生好奇的心理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望. 如教师在预习环节 ,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知识 经验的基础上 , 向着新的知识领域推进与探索 ,从而 实现更好的新旧知识的对接 ,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 脉络 ,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在课堂教学环节 , 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相关问题 ,使问 题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主旋律 ,形成自主探究氛围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课后复习环节 ,教 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巩固与内化知识 ,使学生对 于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归纳. 这样 ,问题导学法以问 题为主线贯穿于物理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为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索 ,不 断完成学习目标 ,提升核心素养 ,奠定了坚实基础. 

1 . 2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 力 ,是新课标规定的重要目标任务. 所谓批判精神 ,就是对于事物进行认识、实践、分析、推理、概括等过 程中 ,发现其本质与规律 ,从而辩析与识别哪些是真 理 ,哪些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谬误. 而问题导学 法 ,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 及已经被验证的知识积累 ,对于新问题的探究结果 , 对于现有的结论 ,对于探究过程进行辩证的分析 ,学 会运用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不盲目地服从 ,不随意 的跟风 ,而是以知识的积累与辩证的分析来增强自 身对问题的正确认知 ,形成判定事物正确与否的能 力和定力. 学生具有批判思维的品质 ,就会对问题独 立思考 ,善于思考 ,乐于思考 ,思维开放 ,不盲从与轻 信. 因而教师不仅在物理教学中以问题启发学生思 维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与习惯 ,让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1 . 3 过程性评价促进探究动力提高

评价具有指向作用. 在评价形式上 ,除了重视教 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外 ,更要重视学生的自 评与反思. 同时 ,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人人 在心理的内需上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 ,教 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激励为评价原则 ,促进 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 问题导学下 ,学生在自主探究 中 ,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 基础上 ,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信的提高 ,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知解决问题结果的反馈 ,从而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从 而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不断推动学生完善思维与 培养自身问题意识的过程.

2 问题教学法应用存在问题

2. 1  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

所谓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 ,一是指教师设计 的问题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尤其在问题链设 计中 ,难度较大 ,不利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参与解 答 ,致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 者 ,只是课堂的观众 ,逐渐被课堂教学边缘化 ,不利 于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问 题 ,尤其在问题链设计时 , 问题之间缺乏层次性 ,没有体现问题的阶梯性 , 因而学生在解答时面临着严 峻挑战 , 因为超出了学生能力与知识范围 ,学生经过 努力也难以解决 ,而容易对学生学习自信造成挫伤. 三是指问题难度过低 ,甚至学生不加以思考就可以 解决 ,挑战性不强 ,学生没有兴趣 ,影响学习效率的 提高.

2. 2 问题设计存在随意性

问题的设计存在随意性的根本原因 ,是教师缺 乏对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视 ,在教学时照本宣科 ,随意 提出问题 ,甚至还存在无效问题提问的现象. 同时 , 教师还存在满堂问的现象 ,不论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 频繁提出问题 ,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理不清头绪 ,重点 难点分辨不清 ,尤其教师的一些“是不是”“对不对” 的无效问题 ,使学生难以应付 ,还对学生的思路造成 干扰 ,致使教学缺乏逻辑性 ,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培 养也很难实现.

2. 3  问题偏离学习目标

问题教学的基本要义是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 , 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进入知 识的更深层次 ,有效完成知识建构. 但是由于教师对 问题缺乏精心设计及对问题教学内涵理解不充分 , 在教学时常常提出一些与学习 目标相距甚远的问 题 ,甚至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无关的问题 ,这样问题教学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也 无法引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 , 问题教学法是 避免学生脱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 , 围绕教学目标 设计与提问 ,才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探究方向.

3  问题教学的原则

3 . 1 趣味性原则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采取讲解灌输的教 学模式 ,并且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 ,赶教学进度 , 课堂教学常常不轻易提问 , 即使偶尔提问也是一些 乏味的问题 ,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教师认为提问必然 占用课堂时间 ,延误教学进度 , 因此 ,教师往往采取 自问自答的方式 ,很难激活课堂与学生思维. 因此 , 教师的提问应该富有趣味性 ,才能使学生产生理解与内化知识的欲望.

3 . 2 适中性原则

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与知识范 围 ,学生投入思考与探究 ,教学时要设计与学生学习 水平及情况相适应的问题 ,避免提出超出学生知识 水平与能力的问题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性与积极性 , 不能以高难度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畏惧心 理 ,而是要注意问题的适中性 ,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发 展 ,帮助各层次学生树立物理学习信心.

3 . 3 启发性原则

问题富有启发性 ,才能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由 传统教学的被动机械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与探 究. 因此 ,问题教学法是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的教学方法. 整个物理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以问题贯 穿于各个环节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动力 ,在学习 中弄清知识脉络 ,把握物理知识的逻辑关系 ,运用丰 富的知识积淀总结物理规律及原理 ,提高物理综合 能力.

4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4. 1 设计新课导入问题,促使学生思考

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 在问题设计时 ,教师可以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 料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优化问题设计. 例如在教学 “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时 ,教师提出问 题 :在远古时期 ,人类对天体的运动存在着不同的认 知 ,形成了哪些学说? 这些学说有什么局限性?  提 出这些学说的人物有哪几个? 人们进行不了断的探 索 ,经历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过程 ,经历了哪些困 难? 这些问题可以抓住学生内心 ,也必然产生学习 兴趣. 在开课之初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对学生 进行引导点拨 ,总结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

4. 2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教师需要结合 学生的兴趣点及具体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对知识进 行分析与把握 ,从而融入趣味化元素 ,提出趣味性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知识建构.

4. 3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己身边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探索 ,使 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结合的必要性 , 了解物理 知识的生活性 ,认识到其基本知识必然也是为生活 服务的 ,对解决生活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 学习物体惯性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进 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驾驶员 驾驶汽车视频 ,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汽车发动的一 瞬间人体会向后倾斜 ,在突然刹车时人体会向前倾 斜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与前面的车辆保 持一定的距离? 这些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问题 ,可以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4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 ,教师只是让学生按现成的相 关步骤进行实验 ,学生缺乏问题的驱动 ,其实验目标 不明确 ,探究动力也就很难产生. 因此 ,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动手 ,在探究中 总结规律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问题教学的基本要义是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以 使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 ,学生在深层次的 探究中理解物理原理与规律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物理 综合能力. 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本着趣味性、 启发性等原则 ,发挥问题的引导与驱动作用 ,让学生 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能够实现知识技能及情感 态度与价值目标 ,学以致用 ,应用物理知识更好地解 决问题.

参考文献 :

[ 1 ]  陈德祥.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 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 新探[J ] . 学术论坛,2013 (5 ) :192 -197 .
[2 ] 陈向舟.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 讨— 以《牛顿第一 定律》为例[ J ] . 环渤海经 济瞭望,2018 (04 ) :173 -174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1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