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7 14:36: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重视阅读教学的“三位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把单元看成一个整体,从以往的精讲精读转 向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群文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依托,达成“单篇”到“群文”的教学转变,使课堂教学更 有方向性、操作性、实效性。因此,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就有了现实意义。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有:基于课内单元主题 的单元统整课型,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 1+X 课型,基于提升素养的整本书阅读课型以及基于课内延伸的课外拓展课型。群文阅读 教学课型研究有助于减轻教学负担,提升教师单元整合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群文阅读   课型   阅读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广泛培养,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读好书,扩大 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阅读从量 变带来质变,终级目的在于让人理智 清明,洞彻事理,延展生命的广度和 深度。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 语文教学的灵魂。

关注到此点的专家、老师们在提 升阅读素养的道路上进行了有力的探 索,如主题式阅读、群文阅读等。尤 其群文阅读教学被大力推广。但在实 践中,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操作性,表现在:

(1)群文阅读教学与课堂教学脱 节,沦为课外资料的补充。

(2)教师不能紧扣教科书知识点 或能力点进行议题设置和文本选择。

(3)教学模式有广度,却缺少思 维的深度,教学目标单一,阅读流于 表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基于统编语 文教科书‘双线结构’的群文阅读教 学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契机。 “基于统编语文教科书‘双线结构’的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立足课内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单元为一个整体,把以往的精讲精读转向教读、 自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强调教材本位、学生本位、阅读本位, 达成“单篇”到“群文”的教学转变, 强调学生的自主生成,珍视学生的阅 读体验,切实提升学生质疑与创新、 评价与鉴赏的能力,给缓慢、拖沓、 烦冗、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 活力,建立简洁、明快、高效的课堂 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和优势。

(1)更具方向性。统编教科书每 一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有 利于教师整合教科书及课外读物的资 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方向更明确。

(2)更具操作性。群文阅读教学 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统编教 科书每一个单元的篇章页都有明确的 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在课后习题中 巩固,在语文园地中总结拓展,语文 要素的落实非常明确,为教师聚焦语 文要素,确定议题,选择文本,高效 教学,提供了较强的操作性。

(3)更具实效性。从单篇到群 文,从群文到整本书,阅读课堂的翻 转,阅读形式的革新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群文阅读教 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为学生 带来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优秀的 思维品质。
这三个优势让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坚定的立场、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因此,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就有 了现实意义。那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 =群文阅读教学有哪些基本课型呢?

\

一、基于课内单元主题的单元统 整课型

单元统整课型是基础课型。教学 中教师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整合学习资源,以“统整”为基本的 教学理念,把教材中相同语文要素、 相同人文主题、相同题材、相同风格、 相同写法的文章整合成一组群文,从 整体上设计教学目标,以“探究”的 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 发展。

单元统整改变了教材主题平行的  格局,打破逐课讲读的方式。以五下  第八单元为例:围绕“风趣与幽默” 的人文主题安排了三篇不同体裁、不  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文章,《杨氏之  子》利用姓氏特点思维敏捷应答得体;《手指》由手指联想类似的人,语言俏 皮风趣;《童年的发现》满是调侃,充 满诙谐。教学本单元时从体裁、语言 特点、表达手法、主题、文章结构等 方面寻找连接点,通过一次次不同议 题的系列阅读,着眼于探究“幽默风 趣的语言艺术”,多角度多方面加深阅 读认知,锻炼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提升课堂的教学能效。

单元统整课型要注重语文要素的 前勾后连。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贯 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 语言”这一理念时,不同年级的要求 各有不同,见下表:完成大量阅读。

1+X 课型一方面是通过多篇辅助 文本来理解主要文本,一方面是巩固 “1”的能力训练点。以人教版课标实 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2 课 《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为例。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人物描 写一组”是让学生抓住典型动作描写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不 同作家、不同作品的“吝啬鬼”形象 各有不同。因此,以“作家笔下的吝 啬鬼”为议题的“1+X”群文阅读教 学,引导学生感受严监生的“两根手 指头”,巴尔扎克《高老头》笔下的老从感知到体会,从准确描绘到玩 味品析,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语 言品鉴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 相应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地 攀升。单元统整的课型让教学目标更 明确,教学脉络更清晰,教学层次更 分明,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内涵更丰厚。

二、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 1+X 课型

这是常态课型,是精读加略读的 组合,采用“单篇生疑,多篇探究” 的策略。“1”是课内的文本,是教学 的主体,用以精读, 即要认真读、反 复读、深入细致地研读,追求的是阅 读的深度;“X”是多篇课外的文本, 是教学的补充,采用略读、泛读,带 着“1”的连接点,有目的地奔向主要 章节,无关段落可不读,重在拓宽阅 读的广度。“1+X”的课型打通了课内 外文本联系的渠道,帮助学生在课内葛朗台“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小时 的眼睛,一见银质的十字架、烛台和 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 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 地动了一动”。这样的教学挖掘了阅读 的深度,为学生的习作表达“初步运 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 一个人的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叶 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 倾吐。”以写作表达指向的文本目标非 常明确,可以是仿写作顺序《北京的 春节》,仿构段方式《四季之美》,仿 修辞手法《桂林山水》,仿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一组》,仿文章结构《十六 年前的回忆》等,“1+X”的课型中指 向表达的特点尤其可贵。

一些教师认为:群文阅读教学着 重于少量议题,教学的智能目标也较 为集中单一。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 味着教师不能深入细致地品析文章, 不能微言大义,不能字斟句酌,丢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丢了对精彩句段  的赏析,这样的阅读是粗糙的,浅层  次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  维,提升阅读的质量。其实,这是对  群文阅读教学目的的误解。崔峦教授  认为,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同读共  议作品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  阅读素养。实施群文阅读教学,首先  在教学目标上一定要善于取舍。统编  教材的编写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师抓住  重点,教学中要突出要点,突破难  点,切忌面面俱到。基于统编语文教  材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1+X”课型  模式既解决了“精”的问题,又落实  了“广”,在“1”的阅读实践中得法, 在“X” 的 阅读拓展 中用法,“1+X” 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拓宽阅读广度、 挖掘阅读深度、增强表达能力、提升阅读素养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基于提升素养的整本书阅读 课型

这是素养课型。 美国学者莫提 勒 · 艾德勒和查尔斯 · 范多伦在《如 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阅读一本书 要提出四个问题: ①这本书讲什么? ②这本书细处怎么写的? ③这本书内 容真实吗?④这本书究竟有什么意 义?这四个问题提醒读者阅读应关注 作品内容,关注文本特点,关注读者 心理,唯有读者与作者、与文本进行 深入对话,才能提升阅读素养。培根 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好书则 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这句话告 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 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 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如何得法?对小学 生来说,整本书阅读应以激发阅读兴趣 为主。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正是培养学 生循序渐进走进作品,深入阅读整本 书的最佳途径。以下为冯骥才《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是确定议题。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发现,作家在塑造“奇人” 形象的时候主角的光环很少,把很多的笔墨用在了“配角”身上,读懂配角,主角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因此确立议题为“故事中的配角”,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关注故事中的配角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主角。

其次是选文。怎么选?  《俗世奇 人》中的奇人是生活在天津卫码头的 平常人。作家在书里塑造了三十多个 脾气、技能、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 绝对不是“拿来主义”,一定要秉承 三个原则: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 向,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三要 符合单元的语文要素。逐一甄别筛选后,确定在《刷子李》的基础上,增 选《苏七块》《冷脸》两篇文章为议题 “故事中的配角”服务。

具体教学流程中先整体感知整本 书的人物形象,接着引导学生阅读三 篇选文,找出故事中的主角和配角; 然后从配角的语言、动作、神态中, 品味人物的心理特点,感受主角的人物形象。

课标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最后用作者自 己的话“我还有几十个在闹腾,在我 的心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和玩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基于提升素养的“整本 书阅读”课型通过激发兴趣,引领学 生一起或含英咀华,或交流碰撞,或 合作探究,读出形,读出色,读出味, 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到阅 读带来的快乐,提高阅读素养。

\

四、基于课内延伸的课外拓展课型

这是提升课型。突破了课本、课 堂的限制,实现了课本内外、课堂内 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语文课的外延。 五下第八单元《杨氏之子》《手指》和 《童年的发现》三篇文章中幽默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执教者教学本 组课文前就要做好功课,知道中国古 典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宝库里不只有 幽默的智慧,还有讽刺、规劝、谏言、 调侃等众多语言艺术,要通过课外拓 展课型引领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及祖 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妙。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能说会道的谏 臣,有的一身正气,犯颜直谏;有 的审时度势,旁敲侧击;有的独辟蹊 径,启发诱导,劝谏的方式不同,结 果也大不相同。教学完本组课文引领 学生感受“劝谏”的语言艺术。围绕 “古人劝谏的艺术”的议题,选取关 于“劝谏”的文本。《七步诗》借助 视频和人物关系图厘清豆子和豆萁代 表的人物,以豆子和豆萁来比喻兄弟 之间的骨肉之情,赢在“以情动人”。 《晏子劝谏》借助学习单梳理故事内 容,对比弦章和晏子劝谏的方式。通 过把齐景公与夏桀和商纣王对比的方 式,胜在“对比高明”。《优孟谏葬马》 运用数学符号“=”和“≠”直观显 示国君葬马的错误之处,加深学生理 解故事的智慧之处。优孟用笑谈的方 式,阻止楚庄王以大夫礼仪葬马,妙 在“正话反说”。研读每一篇文章会发 现,主人公采用了不同的劝谏方式, 每一种方式都取得了成功,这其中蕴 含的劝谏技巧、说话的艺术,激发学 生去探究语言艺术的奥秘,培养了学 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五、结语

歌德说过,语文的魅力在于它所 体现出来的思想力量。不管用什么方 式进行群文阅读,议题都要根据阅读 重点、文本特征等方面而定。不管什 么课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教学主张, 它要改变的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变。倪文锦教授说过群文阅 读不仅可以丰富阅读的内容,拓宽阅 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 学,重视阅读教学的“三位一体”,在 教学过程中把单元看成一个整体,从 以往的精讲精读转向教读、自读、课 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群文阅读 教学以教材为依托,达成“单篇”到 “群文”的教学转变,使课堂教学更有 方向性、操作性、实效性。独特的教 学优势让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坚定的 立场,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因此,研 究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就有了现实意 义。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 学课型研究,是提升阅读力、思考力 和表达力的阅读教学过程,它的终极 目标都是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 础,丰富阅读实践,锻炼阅读技能, 获取阅读体验,提升阅读素养。

构建单篇阅读、单元统整、1+X、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形态,让海量阅读 有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途径,实践了 课内大量阅读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张宝瑜 . 浅谈“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J]. 师道 ,2017(8).
[2] 许双全 . 管窥“群文阅读”的 课型特征及操作肯綮 [J]. 教育科学论 坛 ,2014(8).
[3] 王雪丽 . 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 策略指导 [J]. 课外语文 ( 下 ),2019(4).
[4] 王玲 .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 合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J]. 教 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20).
[5] 崔凤琦 , 晋彪 . 群文阅读“阅 读策略”教学新路径 [J]. 语文建设 , 20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6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