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16:41: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提出了更明确的教学要求。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 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本质要求,转化原有的教学观念,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独立 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问题的发现能力与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充分结合,依托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问 题发现能力,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问题发现   能力培养   实践措施

基于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 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 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 量的发展过程。  故在生物课教学过 程中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 生物教学需要实现的重要任务。在教 学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对学生差异性 进行研究发现,让学生勇于探索社会 和自然奥秘,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生 物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创新 意识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 修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 物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 生问题发现能力。因为学生的问题发 现能力与学生的生物素养形成息息相 关。因此,新课改指出要进一步明确 探索的规律,并需要逐步在教学过程 中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

一、问题发现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外界的好 奇心较重,对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着较 大的兴趣,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 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方面 往往做得不够好,没有采取有效的办 法对学生进行问题发现能力的开发。加上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较为沉重的 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导致本应符合 课堂教学的好奇心未被激活。虽然实 际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会通过相应 的知识点对学生展开提问,也会主动 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但是采取的 方法与措施并不到位,导致学生的 问题发现能力开发与培养滞后。根 据课堂教学相关调查得知,并不是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疑问,而是 学生在产生疑问后不能有效地进行问 题发现方面的提炼及归纳。有的学生 是缺乏自信心,有的则是对自己的观 点存疑,有的是认为得不到教师的关 注而选择放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通过做题来提 升成绩,并未关注学生的问题发现能 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也认为问思维题 能力并不重要,关键只在于成绩高 低,从而让学生对发展自己问题发现 能力不够重视。因此,教师要应加强 对当前生物教学的问题发现能力的培 养,采取相关教学方式进行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探究式学习,未形成 较好的问题发现能力培养

生物课堂一般需要结合两部分进 行教学,一部分是教材的理论知识, 另一部分是生物实验。而实验的过 程就是在不断让学生发挥探究问题意 识,对相关实验与生物理论进行关联 的过程。但是,在一些生物教学活动 中,生物实验基本上很少到专业化实 验室进行,一般都是教师讲解一下或 者学生在教室观摩实验过程。有时候 一旦其他主课考试临近,生物课的实 验过程就可能会被取消。在一些实验 教学中,教师也只将实验步骤及内容 写在黑板上,学生只会按照教师列出 的步骤来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并未关注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而 整个环节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生物教师对学生问题能力

提升理解有偏差学生问题思维能力的提升一般依 托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进行实现。但 是,往往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学校 制度教条化, 而教师没有深入理解 课程的内涵, 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剖 析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认为, 探究并对其式教学实现方式只能通 过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结果。虽然学生都进行参与,也感受到了探 究式学习的一点氛围,但是没有人真 正从思维和意识上进行改变。探究式 教学的真实意义在于让学生都可以获 取知识,并结合相关问题设置,从而 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批判 性思维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而是依托教育现状提出的。如果探究 式教学在教学中得以合理运用,在很 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 提升。

(三)培养方式单一化

在学生问发现题能力的培养上, 生物教师一般只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 进行,而在其中大多也仅仅是靠随机 提问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课后沟通等, 教师主导了问题提出的各方面,没有 关注学生自主性,更没有重视学生认 识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式和层次,以 及学生在提出问题背后的原因。而这 些都是基于教师和学生间的无缝沟通 才能实现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 生具备较好的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课 堂教学时间安排上,内容都较为紧凑, 学生基本没有多余时间来思考生物知 识涉及的各种问题,在多种问题没有 得到解答的情况下又要开始吸收新的 知识,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问题发现 意识。加上教师并未在课堂中运用适 当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深入理解一些 问题,学生只能通过对教师传授的知 识死记硬背,不能依托知识的逻辑关 系或者事物规律进行记忆和举一反三, 久而久之,会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整体 学科素养和学习水平不利。故生物教 师只有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教育技 术和教育方法等来分解课堂教学,化 解教学难题,形成适合本班级的教学 策略,才能逐步提升学生问题发现 能力。

三、提升高中生物学学生问题发 现能力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模式教学环境

学生要提升问题发现能力,要基 于一定的教学环节才可以,而不能完 全通过教师来进行,要采取合理的培 养策略。作为思维意识能力的一种, 这和生物学中植物发芽一样,都需要 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要逐步构 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教师 和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以科学的方式 来支持学生进行生物问题的不断探 索,实现教学环境的自由和轻松。生 物教学在这样的原则下,学生对生物 知识的理解及相关表述都应设定为没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不应用其他观 点去衡量对错,提出问题的这个举动 本身应该得到师生的尊重和赞扬。所 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多鼓励和 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对书本结论保持 质疑精神,同时也要促使不同学生不 同问题的提出,进一步为问题环境实 现自由化。这种模式让学生思维得以 释放,不再局限于教学的框架中,学 生可以发挥主动意识来不断思考,甚 至有可能产生出较高水平的问题。例 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有目的地 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通 过故事、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创设情 境引导教学,让学生对其进行认识、 理解和深化,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 跃性。

(二)转变教学认识,实现课堂 划分

传统生物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和课 时进度作为主要教学的衡量标准,并 没有对学生自身发展做出清晰的规 划。但是,新课改之后生物教学不能 只重视教学进度,还应实现学生生物 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积极分析 新课改的要求,逐步从传统观念实现 新阶段的转化,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要 利用教学结构的改变,对学生自由发 挥进行统筹规划,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问题发现的能力,并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在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中给学生预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可以对当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并思考,进而提出有见解的问题。例如,生物教师在教学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问题,并通过一些生物知识案例的启迪,让学生在预留时间中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促使学生问题发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多元化培养方式

学生本身因生活环境、学习情况、知识储备等不同,在生物素养的形成方面也是各有差异的。教师采取单一化的培养方式,基本上只能让生部分学生适应,而不能让全部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提升。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分析学生问题发现能力形成的差异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成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问题发现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取直接提问法,这是当前生物教学课堂中最常用的办法。教师在对生物知识教学点进行教学后,通过与知识相符合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从而让学生从思考问题中实现能力提升。例如,在教学“孟德尔定律”中,教师可以先问“在已知的人类基因中哪些是可以遗传的”,
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进行追问,可以询问是如何知道的等。通过这样的模式一步接一步进行提问加追问,直到学生最后对问题的答案已经了解或者掌握,教师再结合课程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再针对问题梳理答案,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

\

(四)创设问题导入,激发问题意识

1. 课堂导入阶段的运用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教师要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到不同的 教学环节中,为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提 供保障。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当前的 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表现形式,提出有 效的教育引导方案,使学生能够按照 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逐步增强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只有 当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产生了一定的兴 趣,才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这股热 情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 推动作用。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引导, 主要在于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其 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一来学生才会 以全神贯注的状态投入学习当中,从 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 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重 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知识情境,提出 不同的问题内容,并且鼓励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深入性探究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学会在自我 发展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契合点,在 不同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起到激 活学生当前问题意识的作用。高中生 物属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 多数的生物概念和规律是以实验为主 要基础的,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 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相关的实 验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 能够在自主学习空间内把握学习重点 之后,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顺利 实施。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融入 渗透装置的运行过程,让学生试着分 析一下在此实验过程中液面上升的主 要原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 的工具试着制作一下实验中的半透膜, 全面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学生在自 主操作时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正 是由于学生发现问题,才可以逐渐回 归课堂学习的重点,逐步增强学生当 前的探究意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 习过程中为学生先结合实际抛出一些 问题的“引子”,让学生的实验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 试着分析一下液面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和半透膜之间的特征有着什么样的关 系,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相 互讨论,逐渐掌握这部分的重点内容。 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身在自 主探究时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之后, 在班级中和其他同学进行一些沟通及 交流,使学生能够在逐渐探索过程中 掌握这部分重点知识,从而使学生的 问题发现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2. 把握课中最佳时间窗口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除 了要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开展问题 发现意识的培养教学之外,还需要在 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发现意识培养目标 落实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 生问题发现意识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 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一般来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30 分钟左右的时 间,属于记忆力和注意力较为集中的 时间。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当前的学 习状态,加强对学生问题发现意识的 有效培育,从而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 的思路完成知识内容的探究,逐步增 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 “种族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 生能够掌握种群的概念以及特点,教 师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思路放在池塘中, 归纳出池塘中的种群有哪些。一部分 学生会将鱼当作一个种群,这也是学 生在今后做题时常见的错误,这时教 师要告诉学生池塘中的鱼并不是一个 种群,马上就会有学生追问其中的原 因,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 概念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相互 讨论,逐步增强学生当前的问题发现 意识。

(五)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临界 点

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临界点也是 激发学生问题发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 从这一出发点入手有序地组织好课堂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来认识新知识的内容之 后再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发现意识, 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 提升。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内容 时,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让 学生回忆在之前所接触到的内容,总 结出生物膜本身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之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内 容。学生在思考时会提出“生物膜为 什么要有这样的功能”“应当和什么相 互统一”等问题。学生在接触到这一 问题时,很难快速解答,这时教师需 要让学生再一次回归于课本中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根据生物膜的功能引出生 物膜的结构特点等,让学生进行深入 性的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 以将不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完成 这部分内容的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 自主学习时间以及空间,使学生能够 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最后验证问题的正确性,在 小组内部充分发挥智慧互补的优势, 逐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

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需 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视, 及时地接收学生在学习时的相关信息, 并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朝着深层次的 方向不断思考,掌握生物科目的重点 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问题发现能力,从而推动 学生生物学习的高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方磊 , 杨馥羽 . 高中生物思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群”构建 的实践与思考 [J]. 教育界,2021(21): 80-81.
[2] 李虎 . 生物学课堂中提高学 生问题发现能力的实践研究 [J]. 新课 程 ,2020(7).25.
[3] 陈俊娥 .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 效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1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