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多元化理念是指教师基于多元视角,根据现阶段教学任务的安排,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授课方式。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气氛,还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从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这一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手段 多元化理念 高效
小学是人智力发育、思维成长的 重要时期,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时刻。 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 较为传统,学习氛围枯燥,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 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有效 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断提高对多元 化教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教学需 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 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趣味性的同时,助力小学生综合道德 与法治素养的塑造。本文将从多元化 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这一 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途径。
一、多元化教学理念的优势所在
多元化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即 教师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授课的 切入点,采用生动的手段进行引导, 在最大程度降低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 难度的同时,凸显学习的乐趣。多元 化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其 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迅速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一优势是指教师立足于小学生 的兴趣点,并以趣味引导的形式,引 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灵动的思维以及 充沛的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 知识求索。
其次,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将抽 象、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通俗 易懂,更易于小学生理解。教师在分 析知识点时可以将小学生熟知、熟悉 的事物、现象带入到教学环节中,借 助具象化的内容来降低道德与法治知 识的抽象性,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 提升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再者,多元化教学理念可以切实 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传统 教学中,教师多占据主导位置,小学 生占据从动位置,知识讲解、知识传 输多由教师进行传导,也正因此,小 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会相对较低。 而多元化教学手段旨在引发激活小学 生的头脑思维,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思 考、主动进行学习。
第四,多元化教学理念能够让小 学生对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 更具深度的理解。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师针对教学资料进行深入剖析, 解析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小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 在此环节中,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知 识运用能力,塑造小学生自身良好的 思想品质。
最后,多元化教学理念还可以打 破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室、教材课本上 的限制。这一优势主要表现为教师拓 展自身的教学视野,将授课的地点、 授课的素材延展至课堂之外、校园之 外,借助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优质素材 为教学载体,让小学生以课外探索、 课外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塑造 小学生更为全面的知识基础与更具高 度的思想意识。
由此可见,教师基于多元化视角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助 于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气 氛,还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提升教 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还可以助力小 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秉承“师授生 从”的教学思想,选用“板书文字”的手段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模式在我 国教育领域沿用已有百余年,它虽然 能够实现知识传递的积极作用,但也 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以下,结合多年 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现阶段的道 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气氛僵化,小学生学习 欲望低
这一现象主要源自部分教师教学 手段单一,知识讲解过分依赖于“板 书文字”这一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 堂上想象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 不到激发和调动,机械、枯燥的教学 过程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对 知识点难以理解,也无法感知到学习 的乐趣。
(二)教学格局固化,小学生学习 意识低
这一现象源自部分教师教学思想 较为传统,尚未意识到小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在授课环节 中,教师多将自身置于教学的核心位 置,有着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分析、 讲解、传授的“流程”,教导小学生现 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互 动也相对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 实际学习情况,教学缺少针对性和实 效性,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下,学生会 逐渐失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意 识较弱。
(三)教学深度不足,小学生难 以产生新的感悟
这一现象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教 学资料分析不彻底造成的。道德与法 治学科的知识内容本就与社会生活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但部分小学道德与 法治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尚未意识 到知识延展的重要性,讲述的内容也 多为教材当中存在的“表象”,长此以 往,则会影响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 知识内涵的把握,并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素材片面,教学活动单 一,小学生素质、基础难以实现全面塑造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思路局限, 授课时过分依赖于教材课本,讲授的 知识内容多是教材当中所呈现的部分。 这一问题相较于前三者而言,对小学 生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它不仅会局 限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眼界,阻碍小学 生现阶段的学业进步,甚至还会限制 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阻断小学生发散 思维意识的塑造。
教师欲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 学现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素 材进行精心设计,还需要充分发挥多 元化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优 势,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 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效果, 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 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气 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借助信息技术是指教师将现代化 的信息设备带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 堂,通过发挥其可视化、动态化的优 势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视听感知。
教师以此辅助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既有助于改变传统板书文字的课 堂教学气氛,还有助于把枯燥乏味的 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凸显道德与法治知识中潜在的 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 学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创造”这一课程时,可以联动 多媒体投影技术辅助授课。该课程的 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中国科技领域的 发展,知晓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 此,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播放 一则中国制造业相关的短片,以此激 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教师 可以动态展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相关的事物,并进行对比分析, 讲解“制造”到“创造”的进步。此 外, 教师还可 以结合 当前 的教学主 旨,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发小学生 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当前知 识的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 知识讲解,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耳目 一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小学生留 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在生动的影 音资料观看、分析中,逐步活跃课堂 教学的气氛,提高小学生知识学习的 效率。
(二)立足生活角度,降低学习难 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立足生活角度是指教师以小学生 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事例、现象 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小学生在分析生 活内容的环节中,掌握其中包含的道 德与法治知识。
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够降低学生 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难度,还可 以切实凸显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存 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 化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当前的理论 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上学路上” 这一课程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塑造生活情景,以此展开知识讲解。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相关的内容,知晓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因此,教师创设情景后,可以选择若干名小学生进行情景演绎,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对于当前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生活的经验进行表演。在此环节中,教师还需根据知识内容,指导小学生的演绎行为,以此来强化小学生对当前知识重点的理解。教师选取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既可以更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的知识重点,进而提高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运用合作探索,创造翻转课堂,发展学生学习技能
运用合作探索是指教师转变以往 “整体式”“一体式”的教学模式,根 据特定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 干小组,并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 各个小组分别布置学习任务,让小学 生通过组内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
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激发小学 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点燃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 运用合作化的方式来发展小学生的合 作学习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授“建立良好的 公共秩序”这一课程时,可以根据小 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划分前后 的探究小组。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 生知晓良好公共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掌握建立公共秩序的有效方法。因此, 教师在分组前需要对当前的知识内容 进行全面分析,让小学生对其内涵形 成初步的了解。分组后,教师可以结 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各个小组分别 设置探究任务。如,A 小组的任务是 “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 公共秩序?”B 小组的任务是“当前 社会的哪些现象会破坏良好的公共秩 序?”等。教师选用合作研讨的方式 进行授课,既能够打破传统“师授生 从”的教学格局,还可以切实锻炼小 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构建道德与法 治翻转课堂的同时,助力小学生个人 学习能力的成长。
(四)融合时事政治,深化知识内涵,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源自于社会生活,又以更具高度的形 式作用于社会生活。融合时事政治是 指教师将社会中具体的案例带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小学生结合当前的知识 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更具深度的 感悟。
这一教学手段既能够让道德与法 治教学有据可依,还可以使小学生更 为具体地知晓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与运用形式。因此,教师可 以通过时政分析的方式来深化小学生 对道德与法治内涵的理解,并塑造小 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授“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这一课程时,可以联动 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该课程的重点 是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 权利,知晓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因 此,教师在分析知识点时可以带入 “社会选举”“民事纠纷”等内容作为 教学的资料。授课时,教师可以将之 细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理论讲解, 该环节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 剖析,讲授当前的核心内容;其二为 时政案例分析,该环节教师需要给予 小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其结合当前 的知识内容,思考、分析、交流、探 究当前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待探究 结束后,教师还需对结果进行归纳总 结与升华,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当前 知识理解、运用的掌握。教师选取生 活时政内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既能够深化小学生对现阶段知识的理 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遵纪守法、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良好品质的 塑造。
(五)渗透传统文化,整合教学材 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渗透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即教师联动我国优质的传统素材进行授课, 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的相近内容,并在此环节中,逐步提升小学生 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这一教学方法的落实不仅需要教 师合理整合教学材料,还需要教师选 取适当的手段进行引导,让小学生理 解、参透当前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 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继承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这一单元的课程时,可以 利用教学之余,组织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鉴赏活动。本单元的全部课程皆 围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因此,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也应注意其内容的 多元化。
如,整合书法素材,让小学 生领略书法艺术的美;整合四大发明 素材,让小学生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 整合传统思想,让小学生感悟中华延 续千年的优秀品德。教师以教材内容 为主线,选择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资 料进行授课,既能够充实小学生的知 识内容储备,还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课 业知识基础,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的 同时,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 国荣誉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守旧的教学思 想、单一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如今 的教育发展需求,教师要基于多元化 视角,选用多种不同且生动的方式进 行引导,如此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全 新且优质的学习感受,还可以更为高 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课 程内容,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质量 提升的同时,逐步构建小学道德与法 治高效教学的课堂。思想品德塑造人, 道德法治规范人,道德与法治课程能 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 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 得每位老师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婷 .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 课 堂构建 [J]. 新课程研 究 ,2020(26): 15-16.
[2] 仲从元 .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 课堂构建方式探究 [J]. 科普童话 ,2020 (22):170.
[3] 徐广 凯 . 小 学道德 与法 治高 效教 学 策略 [J]. 智 力 ,2020(14):144- 145.
[4] 闫春梅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的高效教学初探 [J]. 吉林教育 ,2020 (1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