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小学与幼儿园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中,更体现在社会交往、学习习惯、 课堂规范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往往会根据幼儿发展规律以及小学学科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满足 幼儿顺利升入小学的要求,降低幼儿对小学生活衔接的心理障碍,减少幼儿学习压力。针对此,本文对某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 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幼小衔接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幼小衔接 育人策略 幼升小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 与 0-3 岁幼儿的保育以及小学教育相 互衔接。”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启蒙阶 段,是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 键时期。小学与幼儿园分属两个完全 不同的学习阶段,这种差异不仅体现 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中,更体现在 社会交往、学习习惯、课堂规范等多 个方面。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学习压 力更大、学习氛围更浓厚,但是如果 缺少了幼儿园阶段奠定的生活、社交 能力基础,那么小学学习也必然面临 着一些问题。因此,无论是幼儿园还 是小学、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都 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家的最 终目的是帮助幼儿提前接触、适应小 学生活,适应新的身份。
本文针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幼小衔 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 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幼小衔接教育质 量的提升。
一、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与特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幼儿成长的两个 关键时期,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 更好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即是指 幼儿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转变阶 段,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小 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 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 学乃至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从实际情况看,幼儿在面临升学时往 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包括不适应小 学学习节奏、小学内容学习困难、无 法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等。所以,相对 于幼儿园其他阶段的学习,幼小衔接 阶段教育具有更多的内容。
首先,幼小衔接教育中要突出幼 儿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 教育中,内容主要以幼儿生活技能、 社交能力、生活习惯以及机体能力发 展教育为主。而小学阶段则更关注知 识的传递,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 调查中发现,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 不能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等,这 即是幼儿学习习惯不良的表现。又如 在进入小学后, 幼儿缺少 了教师的 生活照顾, 许多幼儿卫生习惯不佳等。
其次,要突出幼儿纪律意识的养成。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更关注学生 的纪律意识,需要在 40 分钟内严格遵 守课堂纪律,不能与同学交流更不能 有小动作。这些内容在幼儿阶段要求 较少,所以幼儿在刚进入小学时很不 适应,在课堂上坐不住、静不下。导 致幼儿进入小学课堂后,学习成绩不 佳,甚至养成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第三是社会交往习惯的教育内 容。幼儿在幼儿园经过多年的生活, 已经形成了熟人圈,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彼此也十分了解。在进入 小学后则面临陌生的人际关系,所以 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才能更好、更快融入到小学生活之中。 例如,部分幼儿不会文明用语,也很 少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等,这些在小 学生活中都是不可取的。所以,为让 幼儿更好适应,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 的交往习惯教育。
二、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研究中以某幼儿园为例,在对该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的 基础上,分析其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开展现状
该幼儿园系村级小学附属幼儿 班,在大班幼儿毕业最后阶段进行为 期一月的幼小衔接教育。教育主要分 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要求幼 儿严格按照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幼 儿老老实实坐在课桌前,培养一定纪 律意识。第二阶段是根据小学一年级 的教育内容,由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讲 解一些小学阶段知识,包括语文拼音 与识字、数学数字与简单计算等。第 三个阶段即在幼小衔接教育的最后几 天,幼儿园与附近的小学联合,带领 幼儿去小学校园实际参观,提前感受 紧张的小学生活。
从实际效果看,通过针对性的幼 小衔接教育,幼儿对于小学生活有一 定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 儿进入小学生活的压力。当然,在幼 小衔接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家园共育等多 个方面。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上文主要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 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查。结合小 学对幼儿能力要求以及小学教师、家 长的反馈,发现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 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看,幼 小衔接教育内容选择不全面。相关研 究文献指出,部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 中存在过度小学化的不良现象,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幼小衔接教育质量。也 有部分幼儿园不重视幼小衔接,未能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定小学知识教育 内容。在本研究调查中,受访幼儿园 由于与小学同属一个小区,在幼小衔 接教育中具有很多的先发优势,突出 对幼儿生活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 但忽略了幼儿小学知识基础的培养,幼儿进入小学后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与学习吃力现象。由此可见,幼小衔 接教育内容选择既不能脱离小学知识,也不能过度进行提前教育,而应该根 据幼儿认知与成长规律,选择适合的 方式方法开展教学。
其次是幼小衔接教育方式方法不 得当。由于教育内容等多方面的差异, 幼儿园教学方式与小学教育方式亦存 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幼儿园教学中 经常使用游戏教学、科学观察、亲身 实践等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幼儿学习 积极性,而小学教学中则更多采用课 堂教学模式。为让幼儿提前适应课堂 教学,幼小衔接中往往会邀请教师来 幼儿园进行模拟授课,分享一些小学 生活的案例。但实际衔接中,邀请小 学教师也只是讲解小学生活注意事项 等,难以激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无法起到有效衔接的作用,甚至会让 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在幼儿园 毕业时期,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有着较 强的留恋感,如果简单粗暴地进行幼 小衔接教育,未能采取适合的方法, 那么幼儿必然会失去对小学生活的兴 趣。
第三是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中家长参与较少,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家 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家长更 为依赖,无论是生活,还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往往都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虽然家长十分 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但却未能有效参与其中,导致幼儿衔接教育的割裂。尤其是在幼儿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养成方面,更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
最后,调查发现幼儿在升入小学 后,还存在不适应小学生活节奏、知 识学习困难等问题。究其原因,在幼 小衔接教育中教师没有注重幼儿纪律 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幼儿在刚进 入小学时很不适应,在课堂上坐不住、静不下。导致幼儿进入小学课堂后, 学习成绩不佳,无法跟上小学生活节 奏。
三、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面对幼小衔 接教育中的问题与不足,必须结合幼 儿成长规律以及小学教学特点,从教 育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制定 更符合幼儿成长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 主要包括加强非智力教育,调整幼小 衔接教育内容,提前感受小学生活等 途径。
(一)突出非智力教育内容,帮助 幼儿做好升学准备
幼儿园教育阶段主要关注幼儿各 项能力成长,而非知识性的智力发育。 与之不同的是,小学教育中更关注幼儿智力发展,将幼儿各项习惯的养成 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幼儿在升入小 学一年级后就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应关注幼儿 学习兴趣、健康性格、思维能力以及 注意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是做好升入 小学准备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幼小 衔接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一 些小学生活的故事,消除幼儿对小学 生活的恐惧、抵触心理。通过非智力 教育确保幼儿能够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做好进入小学学习的心理准备,降低陌生感。
(二) 根据小学知识特点,调整 衔接教育内容
结合前文研究发现,幼儿园与小 学阶段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差异, 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学习内容以及 课堂纪律要求等方面。基于此,要顺 利帮助幼儿实现幼小衔接,必须要强 化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内容的衔接, 包括行为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
首先是在幼儿课堂纪律意识方面 的培养。小学课堂对幼儿纪律意识有 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幼小的高质量衔 接,即需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强调幼儿纪律意识,以满足小学课堂教学要 求。那么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在课 堂上给幼儿一些纪律、行为规范的约 束,以提前适应小学生活。随着幼儿 年龄的增长,可通过开展规划游戏或 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 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 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 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地发展他们 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幼儿园可在 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所改 变,如缩短午觉时间,适当延长作业 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 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其次是幼儿自主学习习惯与独立 学习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中,大 部分的内容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 成。但是进入小学后,由于班级人数 多,教师很难面面俱到,这就对幼儿 自主、独立学习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例如,在课下自主收拾书包,在课后 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不依赖他人。这 些独立学习行为习惯都必须让幼儿在 幼儿园阶段即养成,才能更好适应小 学的要求。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 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去完成某项工作, 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 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 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进而促进 幼儿自主、独立能力的提升。
第三是小学中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进入小学后,将会面对一个陌 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陌生的教师。 如果幼儿没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那么就不能有效适应小学的生活。针 对此,在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教师 可以多采用体验式教学,让不同班级 的幼儿在一起游戏、玩耍,鼓励幼儿 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形成逐步合作 能力。那么在进入小学后,才能以更 小的压力来面对新的环境。
(三)参观体验,提前感受小学 生活
正如前文所述,在幼小衔接教育的第三阶段,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带领 幼儿去小学参观,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进而消除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与 抵触心理。基于此,教师在幼小衔接 教育中可以组织小学一日游活动,让 幼儿坐在小学教室里提前感受一下幼 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形成一定心理准 备。其次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邀请小 学教师来给幼儿讲课,以小学课堂的 形式讲课。当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 适当缩短课堂时间,强调课堂纪律等, 通过模拟来熟悉小学学习生活。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生活自 理能力的实现
独立自主与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小 衔接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小学生 活,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起居都 有父母、教师的照顾。进入小学后, 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很多幼 儿都不适应。如果幼儿缺乏独立自主 能力,必然会影响其小学生活的正常 开展。针对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必 须由家长与幼儿园配合,让幼儿提前 掌握一些独立的生活知识。
首先是自理能力方面。在幼小衔 接教育中教师与家长要根据小学生活 特点为幼儿制定详细的起居时间,鼓 励幼儿独立自主规划自己的时间,进 而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游戏时间。 引导他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责任自己担”,这样能够保证幼 儿了解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并 一件一件将其做好,促进幼儿小学阶 段的学习。
其次是在小学中的基本生活技能。 例如,幼小衔接教育中采用各种实践 活动,鼓励幼儿亲自去整理自己书包, 收拾自己物品。在多次活动中,了解、 熟悉、掌握小学生活中所必须的习惯。 由于幼儿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在教育 中需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来给予幼 儿充分的信心,让幼儿感受到进入小 学之后自己一样可以成为老师和家长 心中的好孩子,提升对小学生活的期盼值,更好实现幼小衔接。
四、结语
幼儿园与小学是孩子成长的两个 关键节点,是孩子从“幼儿”向“儿 童”乃至“少年”转变的关键时期, 也是其第一次告别熟悉的教师与集体,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与更紧张的生 活节奏。要在短时间内从心理上接受 这个改变,必须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进 入小学生活。尤其是针对幼儿园与小 学两个阶段教学内容、方法的差异,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需要关注幼儿成长 规律,基于幼儿视角制定更具针对性 的培养策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 衔接与过渡。
参考文献:
[1] 杨雯珺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 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 [J]. 科技风 , 2021(31):186
[2] 路娟 .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是 幼小衔接的关键 [J]. 当代教育与文化 , 2021,13(05):53-59
[3] 游达 , 陈琼 . 幼小衔接教育的 课程开发与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21, 12(17):104-105.
[4] 付冬梅 . 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 作的几点思考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 报 ,2021(06):110-111.
[5] 蒙芸芸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 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J]. 科学 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04):147-148.
[6] 王小英 , 刘洁红 . 幼小衔接中 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 基于儿童 视角的研究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 (02):3-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