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语文教学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人文内涵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兴趣作 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障教学质量的 关键。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学内容的局限以及对学生心理特 征的忽视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从以上问题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策略探究
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 自主思考能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 键。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变通
作为贯穿学生生涯始终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也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语文教学在 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底蕴,但是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逐渐出现了模板化 的问题。在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 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缺乏创新,在时代变 革中并没有及时做出改变,而是仍然 固守传统教学理念。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 因此, 每个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也有一定的差别。而刻板化的教学 理念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疏于变通, 甚至使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与时代要 求脱轨。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 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 设计普遍具有单一化的现象,这会 导致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 无法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 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也陷 入了瓶颈。
(二)教学内容缺乏和生活实际的结合
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学内 容多取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认知发 展水平的局限,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 点大多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 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与生活 实际进行结合,以降低教学难度,深 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还能降 低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感,大幅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 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教学 内容设计与生活细节的深入结合,只是刻板地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板块,在 写作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 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并不会 引入生活场景开展教学,这会使教 学内容空洞,并给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带来较大困难,大大限制了语文 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教学局限在教材内容上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 课程和必修课程,语文学科贯穿了我 国教育的所有阶段。虽然语文学科在 各个阶段都有固定的教材,但教材仅 仅是教师设计课堂内容时的指南针, 发挥着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的作用, 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只能讲解教材上 的内容。
当前,在对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教 学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教 学内容时,会将教材视为绝对指导,把课堂内容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并不 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我国 教育领域中,教材往往由教育主管部 门进行统一编制,因此,教材内容的 设计往往更为宏观,主要针对的是学 生成长规律的整体设计,并没有对具 体地区、具体人群进行针对性设计。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届 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固定的教材内容并不能适用于 每一届学生,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规划对教 材内容进行二次创作,避免因缺乏对 教学内容的拓展, 导致语文教学浅显、 单薄,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等情况。
(四)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曾指出,教学设计应 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 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当前我国小 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 的研究较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的设计上忽视了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的结合,导致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缺乏 对学生发展规律的针对性。
并且小学语文本就是语文学习的 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 限制会导致其难以集中注意力, 因此, 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 上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段论,即认识生 字、按段落划分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这三部分,这种缺乏对学生心理特征 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学 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拓展教学内容,推动融合教学
纵观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古文和古诗词的占比较高, 并且选入语文教材的古文和古诗词在 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具有 一定的历史内涵。这些文章和诗词中 不仅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还 有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社会 问题的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 传统文化元素较多,教师在规划教学 内容时可以以此为契机,拓展对传统 文化的讲解。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 文中的三个情节可以浓缩为三个成 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教师在讲解本堂课内容时,可以融入 对历史背景的介绍,从历史、文化等 多个层面讲解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 一个知识范围更广、涵盖学科更多的 语文课堂。而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也能 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有效提高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提高课堂 效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课堂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新 的课堂生态奠定了基础,多媒体教 学设备的运用也在小学教学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活 泼好动,对外界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较强,并且,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和 自律意识上的发展尚未成熟, 因此, 平面、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长时间吸 引学生注意力,这时多媒体设备在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平面化 的教材知识转化为生动立体的音视 频形式,将教材知识点以更加直观 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色彩艳丽的 画面吸引学生的关注。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 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文中提到的各种鸟类,以视频 的形式增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同时,音视频内容的呈现也能够促进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 文章写作技巧理解得更加透彻,提升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
(三)重建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增进学生课堂 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尤其 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小学生的认知可 能存在偏差。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 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认知 水平上的发展不足,因此,他们在课 堂教学中没有正视学生的主观意见和 个人反馈,这造成课堂教学更多是从 教师的主观视角进行设计安排,而学 生则以被动的角色跟随教师的指令行 动,课堂地位的削弱大大削减了学生 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因此,重建 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 兴趣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的课堂地 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以更加开 放、民主的态度构建师生关系。教师 要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 的提升, 心理结构已经发展出了雏形, 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青 春期个体的种种心理特征。因此,提 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营造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能够增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更加活跃。
(四)运用激励教育,提高学生 学习成就感
发展心理学曾提到,小学阶段的 个体更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权威人物 的肯定和表扬,这是学生行动力的重 要来源。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能够提 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进学生在语 文学习中的成就感,大幅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语 文教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教育, 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课堂语 言以及引导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挖掘 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和表扬,为学生增长更多自信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勇敢 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深度思考 奠定基础。激励教育的使用还有助于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氛围的 营造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学生 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途径。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反思
(一)教材拓展要以教材为基准 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固然能够增
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但是教 师也要把握拓展内容在课堂上的占 用比例。正如前文所述,教材是教 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的重要指南,教 材内容是从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 律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为 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划出的整体道路。 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要避 免喧宾夺主,最终构建的语文课堂 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并且, 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也并非简单地把 课外内容引入课堂,教师还要做好 对拓展内容的编制,以教材内容的 编写标准对拓展内容进行重新规划, 使得拓展内容也有具体可行且符合 整体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 生向着教材整体的培养方向前进。
另外,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主要利 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 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转换较慢, 如果拓展学习较为开放活跃,而学 生的学习状态转变不及时,就会影响后续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还要 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以更加平稳 的方式实现各教学板块间的过渡, 保障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励教育的使用要适度
激励教育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提升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激励教育 也并非适用于任何场合,使用激励 教育需要考量许多因素。激励教育 的本质是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 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心,增进学生的自我认同,但是, 如果教师盲目地使用激励教育,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激励 就会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显得十 分浅显,学生也会感到空洞和迷茫, 长此以往甚至会降低激励教育对学 生情绪的唤起,使激励教育的实效 性大幅降低。
同时,激励教育也并非不加限 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小学阶段的 学生由于自律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有较大局限,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 行鼓励,超出一定限度后就会滋长 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对学生后续 的学习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在设计激励教育的使用方法以 及内容时,要做好与学生心理特征 的结合,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出发, 做好激励教育的针对性设计,有效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适度激励, 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打下基础。
(三)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得当
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 思路,但多媒体设备也是一把双刃 剑,其对教材内容的转化固然能够 降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但是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中文字 性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 生的语言能力,而多媒体设备以音 视频形式对教材内容的展现,不利 于学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成长,因此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注重 频率,避免构建现代化课堂的教学 观念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 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会降低教师教学压力,还会削弱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多媒体 设备依赖过多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要把握好“尺度”, 将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明确教师的教学地位。
综上所述,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 特征,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 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善用现代化教 学设备, 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活力的 课堂氛围,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 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 师要认识到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不仅 是时代需求,也是身为一名小学语 文教师的责任,因此不仅要充分对 教学创新进行思考,也要在实践中 积极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为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贡 献自己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张聪恒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新课 程 ,2021(44):185.
[2] 孟 玉 . 书韵飘香,激发兴趣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J]. 知识窗 ( 教师 版),2021(10):86-87.
[3] 马松珍 .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 究 [J]. 试 题 与 研 究 ,2021(29):113-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