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几次变革,已经存在相对固定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和 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满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 生能力培养现状和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将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经过调查和缜密思考,提出相应的 改善措施和建议,用于解决普通高校在学生能力培养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当考虑到学生个人就业 意愿和个人优势的不同,加强对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视,构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多样性的学生能 力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能力培养 评价
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对运动与锻炼的需 求增加,合理健康的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丰富 社会生活,还可以保证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日常工作学 习中,促进社会全方面发展进步。研究分析目前普通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现状,关注 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和学生能力的评价 体系,及时发现和改正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学 校特色调整并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保证师资力量稳定,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完善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了解学生个体天赋差异,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 划和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还 是社会所需的人才,更是教师,是科研人员,是国家的 中坚力量 。体育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与时俱进,是满 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必然条件,也是弘扬体育 事业的必经之路[1-2]。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 的概述分析
普通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需要满足社会人才需 求,从事不同的职业,注重的能力不同,这就要求学生 清楚自己的定位,进行全面学习全面发展 。对于普通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同学来说,要求他们不仅具有现 代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掌握体育运动概 念、本质、功能方法等各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性 思维,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这些都与学校 的培育人才方式有关,即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更新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确切地分 析社会各阶段不同职业需要的技能,才能保证学生能 力跟随时代发展,所学即为所用[3]。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通过在校学习后能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掌握各个 学科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包括心理与人体科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基本体育运动的原理和训练方法技巧、体育 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改革发展趋势等;(2)具备基本的专 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3)关注和了解国家有关的 政策方针以及发展动态;(4)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独立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相关调查显 示,普通高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体现在学校的师资团 队和进行授课的场地与器材,这两种因素直接关系到 学生能力培养结果[4] 。学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能力时,应当满足教育所需条件,学校内有专业场地 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加以应用,不仅可 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因 此,学校必须保证具有完善的专业课程授课所需要的 教学场地以及器材设备,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开放时 间 。学校还应具有稳定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教师进 行培训和进修, 参观学习优秀高校积累教学经验,模 仿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专业 技能。一位优秀的授课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 盏明灯,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解决学生提出的 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进步。对 于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注意的是,担任运动技能课程的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教学组织能力,可以及时指出学 生专项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专项运动的技术 水平。相反的,如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形成良 好的学风,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教授的课程仅为书 本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马马虎虎,这将 限制学生的能力发展。此外,在专项训练中,专项运动 教师讲解不清楚,不够专业,可能导致学生理解错误, 最后运动不当而受伤,这样学生不仅难以完成学业, 甚至影响之后的整个人生轨迹[5-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评价主要是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校通过学生完成相应课程的考 试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即通过一定标 准来衡量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当达到的知识 储备水平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水平。中国现有的普通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价标准的制定都是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领导开展的,目前还处在课程标准建设 阶段,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很多体育教育专业 的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体育教育建设中, 完善创新目前的评价标准和课程安排等内容,解决当 前国内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带领 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7]。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 的问题总结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关系到社会体育市 场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才是将来建设社会的 主力,他们的能力培养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保证他 们受到最良好的教育,需要完善现在学生培养模式与 评价体系[8]。
目前在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方面,我认 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学校规定教授的课程 内容直接使用教育部发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通知, 学校办学没有特色或者学校没有意识到结合自己的 办学理念,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不足或者说在社会中没 有竞争力;(2)部分学校的专项运动训练学习场地和 器械陈旧不全,场地仅在专项运动授课时学生才能进 入,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不仅专 业能力得不到提高, 还可能埋没学生原本的天赋,无 法实现本身的社会价值;(3)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对部 分体育教育科目不重视,学风散漫,教师授课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专项运动教师水平不够,专业技术不 过关,工作侧重点不在教育学生上,为学生树立不好 的榜样和教学理念,对学生之后的体育教育思想产生 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下一代;(4)学生评价标准不够 全面,采用的传统评价手段,存在不合理性,应试教育 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 每位学生的天赋和兴趣是不同的,不够全面的评价标 准会导致学生怀疑自我能力,也不能对自己今后发展 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可能有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 价而忽视了提高自己的专项运动能力,更严重的情况 是学生否定自己,自暴自弃。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 的改善措施
现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 养模式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部分问题, 参考相关的研 究,提出了个人的改善想法与建议。
首先,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课 程内容设置根据社会发展一同进步,在满足社会人才 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增加针对于相关就业方 面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 当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发展兴趣和方向,帮助 学生清楚在校的学习规划,为对体育教育方面科研感 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深入讲解,对 就业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不同职业指导和相关实践。唯 有有侧重性地进行培养,才能将人才资源妥善分配到 社会中,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9]。
其次,学校根据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提供有针对性 的专项体育教学时,密切关注并重视学校专项体育运 动设施建设,认识到运动场地也是学生上课的教室这 个根本问题,充足的、牢靠的体育运动设施能为学生 扎实的专项体育运动的基本功打下基础,也能营造一 种以用为学的氛围,在实践中学习比看书本学习更高 效 。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有关的运 动教学内容,将知识多加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 解思考,清晰自己的技能定位。
再次,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水准的根本在于保证教师教学质量和授课方式的多 样性。提高学校的教师资源最便捷的、最直观的方式 就是通过学生的反馈,保证教师的授课方式最适合学生理解学习,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也有利于部分有 意向完成学业后任职体育专项教师的同学将优秀教 师作为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有师德、责任心和丰富教 学技能的好教师,影响到下一代的体育教育事业 。教 师可以偶尔转变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 生自主地解决、剖析问题,还可以鼓励并培养有从事 教学工作意向的学生进行尝试性讲课,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加强书本知识的实践,丰富师生 间的沟通交流,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最后,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合理化、全面化,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成绩测试评价和平 时表现评价,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举办体育活动,鼓励 学生亲身参与到组织体育活动中去,对于活动流程提 出不同的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发挥每一位学生不同的 天赋, 这是一种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体系,不 是死板的条条框框,更能发展人才的多样性[10]。此外, 这种活动的举办还能将原本停留在课堂上的死板的 理论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体育活动的 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专业技能,教师 可以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指导,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 理念的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也提 高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理解。总之,我的观点就是: 实践才是检验学生真实能力最好的评价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各样的运动逐渐 走到人们的视线中,全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更多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人才在指导健 康锻炼和领导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体育教育也在中国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普通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和评价应当得到密 切关注,当学生走向社会时,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校 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 对学校教育变革一种变相的挑战。在历史的发展洪流 中,紧紧抓住改革机会,培养出有社会竞争力的体育 教育专业学生,不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教师工 作,还是从事教练等体育组织工作,或者从事体育教 育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都具备各自的岗位所应具备 的能力,他们各自本着尽职敬业的精神,热爱着体育事业并且服务着广大群众,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 生能力培养现状和评价标准情况,虽然也有过教育改 革,但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 处,相信通过不断地改善,将学校特色结合到课程内 容设置中,提高师资力量,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随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和评 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为社会输出具有能力的人才,促 进体育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志军.浅析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培养 的路径和策略[J].灌篮,2020(12):27.
[2]吴永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2):105-106.
[3]马帅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 培养的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1):116-118,129.
[4]周烜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 研究[J].善天下,2020(12):107.
[5]钱芊.高校创新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建议[J].商情,2020(21):226-227.
[6]满宏达,黄起东.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 养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13):94-95.
[7]温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 模式研究[J].体育画报,2021(18):153-154.
[8]晁毓菡.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路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6):1285.
[9]赵文楠.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 能力培养的相关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3):144-145.
[10]刘静,房冬梅,姜涛.江苏省全日制体育教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以江苏省六 高校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36(4):87-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