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推理思想:《OOXX》游戏的教学设计实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1 11:07: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推理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的呈现是在新课标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认知 发展水平,从推理思想的培养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课前的教学素材选取与挖掘、确定研究的方向、明确教 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推理思想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 一)基本的推理技能

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以敏锐的思考分析、快捷的 反应、迅速地掌握问题的核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合 理正确选择的能力[1] 。美国学者提出基本的推理技能 包括对事物的分析、检验猜想、解释、考察推论、比较/ 对比、支持论据、预测、判断结果、提出推断或猜想、反 思、给出论据、评估、归纳结论、实施思维与想法、证实 结果、检査结果的合理性这 16 项。

我国学者张军翎早在 2008 年的研究中便明确指 出逻辑推理与中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存在显 著相关[2]。
关于推理能力,《新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推理能 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 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思维方式。”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 基础性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数学 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为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的培养。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既是基本任务,又是重要目标[3]。从小锻炼推理思 想,培养推理技能,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 发展的要求。

(二)新课标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 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新课标 提出生活化、问题化、简单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 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包含“要 去哪里、怎么到达、是否到达”这三个方面。

\

二、课前准备与课中设计理念—要去哪里

( 一)课前:素材研究与目标定位

1.确定游戏素材

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几点要求:①学生爱玩、爱研 究的。  游戏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方 向 。②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的。③学生能玩、能研究 的 。游戏的难易程度要在学生承受范围内,不低于学 生能力,也不太高于学生能力。

2.研究挖掘素材,确定研究方向

游戏素材只是一个载体,要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方法。一个素材会有若干个可研究的方向, 对素材可研究的方向进行罗列,并筛选出适合年段学 情,可操作的方向进行研究。

3.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使用游戏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目标 设计,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对游戏素材进行更 细化的设计。

(二)课中:充分尝试→ 找到秘籍→破解难题→检 查反思

1.学生充分尝试,玩中积累经验

在游戏课中,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时间和机 会,使学生通过解谜来积累经验,再通过将“经验”运 用到解谜来验证经验,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深化经验。

2.经验总结思想,再试验证方法

略有难度的游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得到深 层次的经验是比较困难的,教师的适时引导有助于学 生获得更深入的经验积累;但仅仅只有经验积累也是 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归纳总结。

总结方法就够了吗? 对于拓展课来说,当然不行。 通过解谜游戏的再尝试,可以让学生验证方法的有效 性,同时,再次操作也能让学生体验方法指导实践后 的成就感,提高兴趣。

3.归纳总结,联系过去拓展延伸

总玩一个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单一的,所得到的 认知也是较平面的,归纳总结课堂活动也能帮助学生 在推理思维层次上迈向新的高度 。因此,课程的设计 要有提升,使课堂解谜游戏联系了过去所学,又为将 来数独学习的研究做了铺垫。

三、《OOXX》游戏教学设计实例—怎么到达

( 一)课前

课前的研究经历了 4 个过程:确定游戏素材— 研究挖掘素材,确定研究方法—制定教学目标,进行 教学设计—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素材。《OOXX》 游戏是一个基于数学思想的游戏,也是受学生喜欢并 且有能力探索的益智游戏,那么,这个游戏该如何挖 掘,才能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呢?

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未能够解  决,原因有三:①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②无法找到解  题突破口;③思维不具有逻辑性,毫无头绪,无从下  手。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顿悟” 突破口的选择及使用。

这是一种推理思想的使用,如果将这道题完全放 手给学生单独去做,  学生很难找到突破口去解决问 题,考虑也很难全面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师 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谜经验,在 教学设计中将注重对逻辑推理及语言表达方面的学 习能力进行培养,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能够运用推理的思想破解简单的《OOXX》游戏; ②学生经历自主推理、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 秘籍,进一步破解难题,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③体 验数学解谜游戏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尝试解谜的经验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感知, 但突破口该如何有效地使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 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据此,我们将《OOXX》游戏这一课的基本教学思 路定为:①材料呈现需循序渐进,环节推进张弛有度, 逐步逼近学习目标;②运用学生自主解谜,生生讨论, 让学生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突破口;③充 分尊重学情,适时给予引导。

根据这样的教学思路,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梯 度的教学过程:①4×6 表格;②6×6 表格;③联系过去 拓展延伸。

(二)课中

1.激活情境,导入例题通过设置数学海洋冒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堂内容。并通过对例题的初步
观察,明确谜题的基本信息。(见图 1)

\
图 1


2.理解谜题破解规则

(1)规则讲解。每行每列没有超过 2 个连续的“O” 或“X”;每行每列的“O”和“X”数量相同;没有相同的行  或列。(见图2)
\
图 2

 (2)发现错误 。出示尝试破解例题中的多处错误, 学生发现错误并讲解错误理由 。(见图 3)

\
图 3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讲解规则及发现错误两种 途径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同时也起到了积累初次经 验的作用 。理解谜题破解规则同时积累解谜经验。

3.尝试破解谜题,探索解谜秘籍

(1)尝试游戏,积累经验 。在练习纸上自主探索破 解 4×6 谜题,充分尝试,并与同桌交流破解经验。

【设计说明】在充分尝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已经 能通过“玩”来积累经验,再通过将“经验”与他人交 流,在探索交流中不断积累经验。

(2)深入探究,总结秘籍。教师引导反馈中总结破 解秘籍。

①数量相同
②____ XX____ 连续两个 X 的旁边一定是 O
③____ OO____ 连续两个 O 的旁边一定是 X
④X____X          两个 X 的中间一定是 O⑤O____O          两个 O 的中间一定是 X

(3)检查反思。从规则出发,在推理中尝试破解, 在破解后回归规则检查反思。

4.再玩游戏,验证经验

(1)游戏规则相同,使用自主探索总结的解谜秘籍破解6×6 谜题。  (见图 4)
\
图 4

 (2)检查反思。从规则出发,在推理中尝试破解,在破解后回归规则检查反思。

5.归纳总结

总结课堂活动,介绍推理思想。  (见图 5 )

\
图5

6.联系过去,拓展延伸

(1)出示过去做过的练习题。  (见图 6)

\
图6

(2)出示四宫格数独、六宫格数独、九宫格数独、不 规则数独。

小结:在我们做过的练习题中也有很多用推理思 想解决的问题,比如数字游戏,将来我们要研究的数 独也是利用推理这一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发动你聪明 的大脑,破解更多数学谜题。

【设计说明】学习了本课的内容,再安排这一环节,使游戏联系了过去所学,又为将来数独学习的研究做 了铺垫。

四、教学反思—是否到达

( 一 )灵活教学素材,增强学习兴趣在低年级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重知识更要重兴趣 。本节课能够把有趣的数学游戏与知识结合起来, 并根据学生感知—表象—思维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 过程。能够通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 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 效果。

(二)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获得真知在本节课教学中,  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 操作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在思考和合作学 习中归纳、验证,提升学习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 数学结论。

五、教学设计特点

( 一 )寓推理思维于游戏中

在了解规则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判断对错的环 节,用找错误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规则,引导学生用 推理的思想总结秘籍,尝试破解谜题。

(二)重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本节课我们特别强 调了在破解了谜题之后反思,在反思中回顾规则,在规则中反思。

(三)重推理思维的延伸与拓展

本节课既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又 对后面二年级下册有关数独推理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更对将来小学中高段的推理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意图

教学中的每一个设计,都应有效服务于学生的成 长。整堂课,尽管材料不断演变,但每一个材料都紧紧 围绕解谜展开,将最大的力气用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 力上,注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感知。

参考文献:

[1]徐丽珍.谈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9):20-21.
[2]张军翎. 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及注 意力水平与学业成绩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8(3):197-
200.
[3]王萍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 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8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