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14:3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可 行性。方法:以 60 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16 级中医临床专业 5 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分别进行传统中医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培养,教学结束后以知识技能考核、个体学习成果检测、学生反馈调查的形式对不同教学效 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学生知识技能考核总成绩、个体学习成果总得分、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在学生反馈调查中“知识获取充分性”“中医外科学学习热情”“中医临床思维”“师生课堂互动性”“疾病  辨证分析能力”5 个题目的计分评价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  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在中医外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中医外科人才的培养,值得进一  步挖掘和推广。

【关键词】对分课堂  案例教学   中医外科学  教学实践

临床教学是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培养医 学临床思维,培育医学精英的中心环节,而中医外科 学作为中医学重要的临床分支和中医外科人才培养 的核心课程,因其形态学内容庞杂、注重疾病表征记 忆和临床实践,又需要较强的专业性思维[1],故此课程 教学目的同临床需要的适应以及教学方法的提升改 进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工作者有待解决和攻 克的问题。

对分课堂[2]是一种将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共 同讨论有机结合的新型授课模式;案例教学[3]是当代 医学教育领域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亲验式教学方法。鉴 于传统“灌注式”教学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课题组将 “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入 到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当中,  加强中医外科人才的培 养,并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实践可行性。

\

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16 级中 医临床专业 5 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 60 名学生按 照学号由小到大排列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每组 30 人。一般情况分布详细见表 1。

表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分布
平均年龄(岁)
实验组 30 10 20 21.73 ± 1.05
对照组 30 12 18 21.20 ± 1.13

注:两组学生年龄经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性 别经 c2 检验,P>0.05,均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教学模式进行中医外科理 论、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总计 30 学时的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全程由教师授课,结 合多媒体方式对重点进行讲解,并进行课上随机提问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以及布置课后作业加强 对知识点的巩固。

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临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具体方案:30 学时课堂教学前,  学生自行分为 5 个人数为 5~7 人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分为三部分,首 先课堂的前 45min 时间交由教师,串联纲领、讲解重 点视为第一部分;然后将课堂交由学生,鼓励其在教师讲授和教材阅读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构 建出思维导图,此过程约 20~30min,为第二部分;第 三部分师生共同参与,各学习小组先在 20min 时间内 借助多种资料检索手段,整合并提出特性问题,形成 读书笔记,并进行汇报和展示以及回答其他师生所提 问题(约 15~20min),最后教师利用约 10 min 时间进 行课程的回顾和总结。此外,案例式教学法贯穿于理 论教学全过程,备课时课题组筛选出与授课内容相关 的较为典型的真实病例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前讲授时 将病例提出,供各组学生分析讨论,在展示环节鼓励 其对病例的诊断辨证、鉴别和治疗给出结论,最后总 结时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再次基于病案巩固本堂课的 相关知识点和做适当的外延,培养学生对疾病的多面 而系统的认知和独到见解。

2.2 考核方法

知识技能考核:在教学结束后,借助知识系统对 两组学生进行线上闭卷考核,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对所 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试卷基于临床实际重点考核中医 外科常见疾病和病案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为优化 体量和除去主观因素的干扰,  以选择题为考查题型。 具体构成为 50 道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目分值 2 分, 卷面总分 100 分,1~30 题为基础知识题,意在考查中 医外科理论水平,31~50 题为案例分析题,意在考查临 床辨证论治能力 。考试时间限定为 90 min,两组学生 同时作答。

个体学习成果检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上 课出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计算平时成绩用以分析 每位学生个体对教学内容的喜爱、投入以及理解掌握 情况 。其中每次签到得 2 分,总分 20 分,平时作业每 次不交者得 0 分,及格得 4 分,良好得 6 分,优秀得 8 分,总分 80 分,个体学习成果总分为 100 分。

2.3 教学评价方法

综合成绩评估:基于知识技能考核及个体学习成 果的成绩,计算出学生综合能力成绩 。知识技能考核 成绩和个体学习成果得分各占比 50%的权重,综合能 力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分)= 知识技能考核成 绩×50%+个体学习成果得分×50%学生反馈调查: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 了解研究对象对于新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适应情况,以及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  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临床思维等培养情况。问  卷内容包括:“课程安排合理性”“师生课堂互动性” “知识获取充分性”“中医外科学学习热情”“自主学习  能力”“中医临床思维”“疾病辨证分析能力”7 个项  目,并采取计分制,设 0~3 四级评分,不满意或无效果  计 0 分;一般满意或略有效果,但不明显计 1 分;满意  或有效果,明显有所改进计 2 分;十分满意或效果非  常好,具有很大改善计 3 分。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 t 检 验;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 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知识技能考核成绩

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技能考核中基础知识部分的 平均得分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 =0.104, P>0.05),但案例分析部分的平均分要明显高于对照 组学生(P =0.003,P<0.01);在总成绩方面,实验组学 生成绩同样更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P =0.027,P<0.05)。 具体见表 2。

表 2  两组研究对象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基础知识(分) 案例分析(分) 总成绩(分)
实验组 30 50.53 ±7.12 31.33 ±3.91◇ 81.87 ± 10.48△
对照组 30 47.07 ±9.00 28.00 ±4.52 75.07 ± 12.70
    P =0.104 P =0.003 P =0.02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2 个体学习成果得分

相比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签到方面得分 更高(P =0.026,P<0.05),而在作业方面,未见两组学 生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P =0.065,P>0.05); 对比两组学生的个体学习成果总得分可见,与签到得 分相似,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P =0.040,P<0.05)。具体见表 3。

表 3  两组研究对象个体学习成果得分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签到(分) 作业(分) 总得分(分)
实验组 30 19.20±1.45△ 73.00±4.35 92.20±4.91△
对照组 30 18.20±1.92 70.40±6.20 88.60±7.99
    P =0.026 P =0.065 P =0.0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综合成绩评估

利用加权公式计算两组学生综合成绩后对比发 现,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平均得分为(87.03±7.42)分,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的(81.83 ±10.23)分(P =0.028,P < 0.05)。具体见表 4。

表 4  两组研究对象综合成绩评估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综合成绩(分)
实验组 30 87.03 ±7.42△
对照组 30 81.83 ± 10.23
P =0.02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学生反馈调查

通过回收调查问卷并分别计算问卷中每项问题  的计分后,对相同问题在不同组别间的计分进行对比  发现:学生在“课程安排合理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两  项问题的答案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未见明显不同  (P =0.211、P =0.638,均>0.05);在“知识获取充分性” “中医外科学学习热情”以及“中医临床思维”三个问题  的回答方面,实验组计分都普遍高于对照组(P=0.031、 P=0.021、P=0.047,均<0.05);在“师生课堂互动性”和  “疾病辨证分析能力”两个题目的反馈上,与对照组相  比实验组的计分明显更高(P=0.000、P=0.006,均<0.01)。 具体见表 5。

表 5  两组研究对象学生反馈调查对比情况
 
问卷项目 组别   P 值
实验组 对照组
课程安排合理性 2.50±0.51 2.30±0.70 0.211
师生课堂互动性 2.37±0.67◇ 1.23±1.04 0.000
知识获取充分性 2.33±0.66△ 1.90±0.84 0.031
中医外科学学习热情 1.87±0.68△ 1.43±0.73 0.021
自主学习能力 1.87±0.78 1.77±0.86 0.638
中医临床思维 2.13±0.82△ 1.67±0.96 0.047
疾病辨证分析能力 2.27±0.74◇ 1.60±1.04 0.00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

4.讨论

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新模式在多专业多学科中有 广泛应用[4],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励、教师教学负担 的减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均有帮助[5]。案例教学是培 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及职业实践能力的好方法[6],是学 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是教学思路朝教学相长方向 的转换。故课题组联合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 法相结合”应用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知识 上有良好的效果,而在培养医学生结合具体病案具体 分析的临证思维和辅助锻炼中医外科临床能力两方 面则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针对于学生个体学习 而言,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完成理解、吸收 并将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不逊于传统教学方法,此 外该方法更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归纳分析后认为在 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 结合”教学模式具有学生有效参与度高、有形成果转 化多、临床思维拓展广的优势。

综上,“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 能够在中医外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中医外科学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是实践可行且 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教学方案选项。

参考文献:

[1]吴金娜.关于中医外科学课程床边班教学设计 的思考[J].智慧健康,2021,7(5):190-192.
[2]吕叶辉,孙心怡,李雪菲,等.对分课堂在医学教 育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2021,19(22):25-28.
[3]张维骏,王艳,崔长虹,等.基于真实世界的《内经 选读》案例式教学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9(20):6-9.
[4]安桂花,张学新,师玉生.对分课堂在地方本科 院校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
(5):107-112.
[5]权彦,田咏华,吴鹏飞,等.对分课堂—一场划 时代意义的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9(15):21-27.
[6]董文霞,徐冬妍,徐德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 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
12(25):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1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