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总体目标,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 发展,提倡先自主学习后共同内化的教学顺序 。“五步教学法”是一种体现“先学后教”“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 教学模式,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促进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归还、教学质效的提高等方面的优 势,符合新课程标准。如何合理、充分地应用“五步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教 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此做出论述,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教师需要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传授与能力开发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五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学结构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并将所学所得合理地应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充分发挥出“五步教学法”的作用, 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经验相连的情境是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涉及到了数学知识,数学教 材中也包含了很多生活因素,如何将生活和数学相结 合,协调统一地呈现在课堂上,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而创设生活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具体 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更轻松,他们也会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能够为他们日后在具 体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 同 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动,使其对数学知识形成初步 的了解。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在创设生活情 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素材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或者研究成果, 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教材并没有很高的兴趣。所以教师 应该挖掘生活中有趣的素材,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第二,生活素材的合理性。与 成人相比,小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在选 择生活素材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否则他们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容 易使其产生畏难的心理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 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 课程内容, 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 案。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像是旺仔 牛奶包装盒上的营养成分表、王者荣耀的游戏加载进 度、上周星期三本班的出勤率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图 片上的内容并不陌生, 并且他们对此也比较感兴趣, 有利于激发其求知欲与探索欲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 尝试读出这些数字并说出数字的含义,他们的答案会 是多种多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自主阅读本节 课的教材内容,在书中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 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引导他们将重点知识和不 理解的知识做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留给学生自 学的时间应该是充分的,这样才能使他们进行深层学 习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在自学中对百分数的读 法和定义形成初步的了解,也会得到数学思维、自学 能力的锻炼。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教材中 收获的知识,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数 。在这种 情况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起来,为后续教学环节 的有序展开打下了基础,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重 要保障。
二、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准备地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是 “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 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 生在思考中发现数学规律、求得解决方法、掌握数学 知识,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深 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并更有动力 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合理设置问题是有效发挥问题 教学法的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充 分的了解, 通过将生活案例融入数学知识等方法,让 学生能够比较充分地、透彻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 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做好预设 和生成的工作,避免错过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充分地 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作用 。另外,教师最好将数学问 题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 活,不再认为数学问题有难度,而是富有亲切感 。 例 如,在讲解《认识时、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数 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 可以用一分钟做什么事情? ”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 的,但都有可能成立,这证明他们在积极地思考,投入 到了思维活动当中。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可以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总结, 并提出新的想法, 像“一分钟人的心脏会跳动 90~100 下,一分钟一个人 可以做 40 个仰卧起坐, 一分钟高铁可以行驶 5km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将“一分钟”这个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对此形成初步的理解,甚 至还能懂得时间宝贵需要珍惜的道理 。 之后,在学生 对分和时两个数学概念都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以 继续提出问题:“一集动画片 20 分钟, 妈妈饭后允许 你看一小时动画片,那么你能看几集? ”对于学生来 说,这一问题是比较有趣的,也有小小的难度,他们会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思考,并算出正确答 案。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并且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三、开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实践
让学生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假设是“五步教 学法”的第三步。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构建自主式、 合作式的探究型课堂,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 用,有利于教师实现这一目标 。合作学习法主要是组 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的学习,让他们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中思考、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思维能 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都起着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保小组规模的合理。小学 生正处于爱动爱玩的发展阶段,他们自我管理意识和 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强,如果一个小组人数过多的话很 容易导致他们发生沟通方向偏离、秩序混乱的问题,而 如果一个小组人数过少又有可能造成他们沟通不充 分,不利于其思维的扩散与融合。因此,对于小学生来 说,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 4~6 人。第二,确保小组人员 合理分配。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他们在学习能力、性 格特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教师要对此有足够的 了解,能够将“各有所长”的学生合理地组织到一个小 组,使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第三,确保小组 角色分配的合理。一个小组应该有组长、记录员、发言 人等不同的角色,大家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问 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配,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了 解为他们提供建议 。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长》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 生自主实践。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已经有一定 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长为 5cm,宽为 3cm 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 呈现用 1cm2 的正方形摆出长为 5cm, 宽为 3cm 的长 方形,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得出长方形面积。接着,教师 可以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推出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过 程:长方形的长是 5cm,每行摆( )个;宽为 3cm,要摆 ( )行,一共摆了( )个小正方形,得出长方形面积是 ( )。可以怎样计算?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发现长 与宽的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从而初步推导出长方 形的面积公式。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 1cm2 的小正方形拼成 3 个长短不同的长方形,并 用数一数和长× 宽的方式算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 并记录下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验证上一环节的教 学猜想,确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这种由学生合作推 导数学成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思维 、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并且学生也会体会 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如果时间充分的话,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在组内开展“设计学校花坛”的数学活动,以此 趁热打铁,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采用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素养、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是“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 。不过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全面,使得教学评价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完整性。具体来讲,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只简单地做出评价,像是 “很棒”“你的答案不对,再想一想”等,而是要给出充分的理由与具体的建议,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 晰的认知,会因为教师的肯定而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学习数学,也会因为教师的建议去积极地改正和完善。第二,教师要确保教学评价的贯穿性和自然性。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自然的、真挚的,并且还要详略得当地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当中 。第三,教师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大部分教师习惯自己做评价的主体,单方面给予学生评价。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他们能够对自己、对他人,甚至是对教师做出评价。在这样的情况 下,学生会从更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自己,也会将他人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映射到自己身上,向优秀的人看齐,进行自我反思,而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合理地 调整下一次的教学,以此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知识巩固训练,思维拓展提升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五步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更偏向于基础巩固和综合训练,侧重于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与强化,拓展延伸的题目较少。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适当补充和拓展知识,比如说将常见的习题进行变换、充足、延伸等,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 借助互联 网、教辅书、练习册等工具收集、整理拓展延伸类型的数学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能力不同,基础也不同,在面对难度较高的题目时他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为促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对练习题进行分层设计,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拓展思维、提升能 力。例如,在《吨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三种类型的数学题目 。具体来讲,基础练习题应是“1.在( )里填 上合适的单位:一袋盐重 500( );2.判断对错:一袋 牛奶重 300 克( );3.填空:8 吨=( )千克”这样的简 单题目。综合练习题应是“1.改错:小明今天早上吃了 两个 100 千克的包子, 下午和妈妈买了 1 克油菜、3 千克鸡蛋、2 吨西瓜;2.算一算:10 吨-4 吨=( )千克; 3.应用:5 个 600 千克是多少?合多少吨?”这样难度一 般的题目 。拓展练习题应是 “学校食堂运来 10 吨大 米,现在已经用掉了4500 千克,剩余的大米还能供全校师生共同吃 5 天,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大米?”这样 难度较高的应用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做适合自己的题目,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鼓励个别学生挑战更高一级难度的题,或者是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 。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也会明白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数学发展也会起到奠基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充分 应用,起着促进学生学习质效、教师教学质效的积极 作用,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结合教学 实际与学生实际将“五步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 来,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方面 的发展,以此为他们现在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为他 们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乔文魁.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五步教学法的思 考[J].甘肃教育,2020(6):97.
[2]王蕾.“五步教学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 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26):34-36.
[3]刘川.浅析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高 阶思维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1(1):118-119.
[4]李军.浅谈“五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 用[J].读写算,2019(27):82.
[5]董燕云.“五步教学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J].中华少年,2018(30):244.
[6]蒋敏云.基于轻负高效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95):45-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