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对服装表演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将专业特色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进行设计,让每一节课都蕴含着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建立。 本文从服装表演专业出发分析了其课程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必要性,由于本专业在我国尚属发展阶段,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改革仍在不断探索实践。本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总结了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了建议来提高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 服装表演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是 “互联网+教育”的体现,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统一”教学要求的有益探索 。此前,学者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的研究尚处于尝试阶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专家学者开始探索如何为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技术赋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事实证明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传统的线下课程思政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价值,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才是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吸引力的有益探索。
一、服装表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效地抵制国外意识形态渗透
当前敌对势力仍然妄图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渗 透,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思想 开放、个性鲜明、求异心态明显,对国外文化以及意识 形态渗透的抵抗力较差。只有强化课程思政的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才能防止个别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 态领域斗争中出现思想滑坡、迷失自我的状况。
(二)提高服装表演专业思政课程的地位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大的延展性与 伸缩性,对学生业余时间的挤占比较显著,这也使得本专业的思政课程面临其他专业课程的挤压。在服装 表演专业融入思政课程,能够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程 在资源与内容方面的共享,防止思政课程受到各类专 业课程的挤压,进而提高思政课程的地位。
(三)顺应信息化时代高校课改的要求
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实现多元化 的考核目标,必须依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手段,发挥 网络空间信息海量、传播快速、资源共享等优势,拓宽 教学渠道,实现教学质量考核能够贯穿于服装表演专 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四)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新时代大学生崇尚自我价值、倾向于依赖网络空 间自主学习。以往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 要,唯有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才可以有效 地提高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利用线上 学习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线下课堂 讲授理论知识、学习方法、讨论答疑等,教会学生“学 什么、怎么学”。
二、当前服装表演专业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并未深入人心
根据对本专业的学生调查显示,接近 50%的学生 认为思政教育与服装表演的专业课程联系不是非常紧密,所学的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中关于思政教育的内 容较少, 并未在听课的过程中接受到深刻的思政教 育,这样就将专业课程的知识导向作用与价值观导向 作用分割开了。
(二)课程思政的知识点未真正地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
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中恰当地将塑造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的主要因素融入其中, 达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步推进的效 果 。但是在服装表演专业的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找 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比如会在正 式讲专业课之前留出一点时间专门讲一下思政的知识,或者为了增加趣味性而进行的其他关于思政内容的互动性授课环节,这些虽然进行了思政教育,但都 没有深入地挖掘专业课的特色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结合。
(三)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但 政治要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信息 化素养。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较易实践,但是 其能否成功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 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部分教师认为传统的线下 课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 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在信息化素养方面仍需提升。
(四)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专业课教师需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与专业课 相融合的思政教育如何满足大学生的视听需求,将抽 象的理论用画面、形象等可视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以便 于学生理解。这就要求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不仅要有广 度、深度,也要有精度和温度。专业课教师需要花费更 多的精力去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 学生的情绪体验上,更关注教学的高阶认知、目标价 值导向,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的不断提 升。
(五)教学评价的结果无法实现绝对的量化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很多,而一堂好的专业课思政 教育应该关注思政内容和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学生 的学习效果可以从平台的数据中一目了然地获得,但 是服装表演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 其价值引导力。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影响没法量化。因此,这方面的教 学目标短期内无法达到。
三、服装表演专业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服装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 要深入挖掘“以德育人”的资源,不仅需注重专业技能 的教授,更要发掘课程背景资源,以文化人,注重对学 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服装表演既是一门综合性 的艺术类课程,也是与美息息相关的 。在注重学生全 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美育教育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从授课中体现美感,这对 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实践进步。
(二)构建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主要是通过对服装表演理论 体系的学习和专业表演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服装 表演理论知识以及走台技巧,具有一定的 T 台表演实 践能力。在服装表演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 倡导课程教学融合思政教育,深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立德树人”理念(见图 1),以此提升服装表演专业学 生的综合素养。

图 1
课程思政并非专业课程改成思政课程或者思政 元素生硬地嫁接植入到专业课中,而是根据服装表演 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找到思政教 育内容与服装表演专业课的融入点,抓住学生的兴趣 点并进行恰当融入,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 以下是服 装表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点及实施建议(见表 1)。
表 1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点及实施建议
一级
指标 |
内容要点 |
实施建议 |
家国
情怀 |
立足服装表演专业,引导学生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 坚定信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 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结合具体课程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服装表演 的历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他 们的国家及 民族意识。讲授在 国际 T 台出现的 我国优秀模特时,突出他们的 国际影响力,增
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
审美
养成 |
通过服装相关课程,挖掘服装表演 专业中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 洞察力、鉴别力以及欣赏力,鼓励
学生创新、尝试、体验 |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华服展示技巧的 学习,引导学生从其款式与面料发现华服的内 涵美、形式美、色彩美及创新美,培养学生良
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
艺术
修养 |
通过开设公共艺术课 以及实践活 动,同时挖掘服装表演专业中的艺 术元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 升学生在服装表演 中 的艺术表现
能力 |
公共艺术课程教师通过书法鉴赏、影视作品赏 析等教学,分析讲授作品艺术 内涵,培养学生 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意识 。教师组织学生 参观学习 T 台秀以及服装展,直观感知它们的
艺术美 |
文化
自信 |
通过打牢服装表演专业知识基础, 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 改造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学生文化
意念,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能力 |
开办具有中 国风的服装展示节 目,展现出欢快 的青春感和 中华服饰悠久历史底蕴,用这样一 种艺术展现方式来强化文化育人理念,提升学
生的文化自信感 |
国际
视野 |
引导学生运用开阔的国际视野,站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场上, 分析服装表演发展及面临 的机遇 挑战,加深学生对我国服装表演作
出贡献的意识和决心 |
通过对国内外服装表演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 生在掌握前沿艺术趋势的同时 ,分析我国服装 表演专业面 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其爱国情感 及责任担当,为打造中国式服装表演贡献力量 |
工匠
精神 |
通过学 习宣传服装表演专业 的工 匠事迹,培育学生敬业专注的工匠 精神,启迪学生用工匠和高技能人 才的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精神激
励自己,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
服装表演的课堂主要是以练习肢体动作和舞台 展示为主,反复的基本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一 丝不苟的求知态度和踏实肯干 的工匠精神,达 到为职业道路夯实基本功的教学目的,提高学 生的标准认知与职业素养 |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新媒体的优越 性
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新 技术运用能力。善于运用线下线上融合的教学模式在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来提高思政教育 的乐趣和吸引度。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停留在接受这 一层面,更是一个需要学生内化的过程 。 大学生应该 自觉接受线上思政教育并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培训, 学会使用线上教学平 台、微课录制、在线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及使用电子 设备进行线下课堂教学等 。 同时,学习知名教师的线 上课程,与已经成功开展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教 学模式的团队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哪些内容需 要线上教学、哪些内容又必须在线下教学,教学过程 应包含几个基本要素等, 这些都是需要前期考虑的。 要创建好思政教育的资源库供教学使用,并选择适合 的教学媒体,然后运用 QQ 群的分组功能,将学生分 成小组,以便协作学习。(五)线上线下相融合,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过程的 管控线上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思政目 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设定任务单,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 要依据教材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然后在 选定的平台上传数字化资源和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数字化资源要按照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学习进度 和主题分类上传,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阶段内,学生 的问题可以先由小组探讨解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厘 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推荐一些查找 资料的网站或软件功能 。在学生提交任务单之后,教 师挑选其中几个做得好的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相互 借鉴中学到知识。
线下开展面对面教学阶段。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专业与思政知识,需要通过以下策略完成教学目标:
一是小组协作学习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分 组过程中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 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将优秀的资源上传资源库, 各组共享,全班一起学习。
二是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 。 服装专业的思 政教育是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课程,教师要节选 合适的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入 地了解理论知识。
三是情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通过各 种辩题让学生脑洞大开,查找资料、小组争论、现场辩 论,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批判能力。
四是教学成果检测多维度。教学成果检测涉及教 学过程的修正,教师要坚持师评、自评、他评、小组评 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质量以及学 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线上平台也可以记录学生在不同 阶段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数据资料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
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特色进行教学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利用课堂教学渠道以及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服装专业课程知识的教授、走台技能技巧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未来的规划发展等方面,都接受到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导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选择题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根据自身特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绮婷.浅谈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探索—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 旬刊),2021(3):73-74.
[2]王卓凯,陈嘉婕,陈卿庆.高校艺术类课程落实 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建设路径—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调查[J].艺术教育, 2021(3):255-258.
[3]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M].北 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9-20.
[4]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 索[J].理论导刊,2019(11):120-125.
[5]王路,徐伟丽,赵海田.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 (8):40-42.
[6]张春花.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 教学反思[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8):101-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