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能关注 学生体能的提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关注对学生的体 能训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具体学情等,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参 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策略探究
一、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与家长对于教育的 关注度在日益提升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以及家长将 更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他们认 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 。 只要学生能把知识学好 了,把成绩提升了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身心素质的提升以及体能的训练等, 则往往是被忽略 的。甚至会出现教师为了一味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 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学生日常参与体育活动与训练的机 会十分有限,即便是偶尔参与了,也只是走形式。长期以 往, 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体质以及身体素质降低, 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 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系统性的体能训练既可以让学 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更能让学生具备健康的 体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大多是 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不能真正地去掌握体育必备的 技能,更多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机械性的活 动或者练习 。有的时候,会因为初中体育教师自身教育 观念较为陈旧,而采用相对较为枯燥的活动形式,学生 的运动兴趣不够浓厚,参与度较低;有的教师在课堂教 学当中,会过多地去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但很少组织学 生进行活动 。学生拥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少,自然也不可 能掌握过多的运动技能, 又或者能提升自身的体能;还 有的教师一味地去追求提升学生的体能,而刻意地去加 重学生运动的负担,容易让学生的身心产生疲惫感和厌 烦感,甚至会让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同时, 学校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缺乏教学必备的器材 或者是活动场地 。许多体育项目的训练无法顺利地开 展,就会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训练,能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单 一的教学模式,关注对学生的体能训练 。有效地激发学 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 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持久的发展。
二、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一)引导学生掌握训练的技巧
跑步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具有着一 定的技巧性 。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体育与健康》中长跑 时,教师要能通过教学,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学生 的运动兴趣 。让学生掌握中长跑的技术,培养学生具备 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以及终身 运动的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中长跑的运动强度并不 大,但是运动时间相对较长 。它对于场地或者是运动器 材没有过多的要求,却能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但是,如果 教师组织形式不当,就很容易让学生觉得相对较为单调 或者是枯燥 。 因此,教师要能充分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以及状态,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最大限度地提 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将看起来枯燥单一的中长跑训练变得更加灵活而多变。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 的快乐,并能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体质。
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通过复习跑的专 门练习,再一次巩固跑的技术要领 。要能及时地告诉学 生中长跑是获得健康的运动项目之一,激发学生的运动 兴趣 。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要能明确地要求学生注 意跑步的姿势以及双手摆幅;能及时地调整呼吸的节奏; 在遇到弯道时,可以运用一定的技巧 。教师要能通过自 己全面的示范,让学生掌握中长跑的技巧“后蹬动作应 该迅速而积极;前摆阶段,小腿应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 前摆动作,膝盖领先;蹬离地面的时候,腿要放松,依靠 后蹬反作用力的惯性和大腿向前动作, 小腿折向大腿; 学会正确协调摆臂动作,双手半握拳,前后自然摆动等等”。学生在掌握技巧与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 多样化的体能训练 。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的运动兴趣, 还能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保障之下, 更为安全地开展活动。
(二)采用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
体能训练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 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能掌握科学 而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虽然很多体能训练方式看起来 是较为简单的,但却是尤为重要的。比如,教师在对学生 进行体能训练—立定跳远以及三级蛙跳时,要能避免 重复机械性的体能运动活动,先要让学生充分地做好热 身运动:头部、肩部、腰部、腿部、腹部以及压腿,再让学 生踏着操场线进行匀速慢跑 。 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基本 素质的练习:压腿、小步跑、原地高抬腿、俯卧撑、原地跳 起膝下拍掌等 。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的 练习 。为了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 察,再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 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示范:做好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 冲等 。最后,教师要能让学生在掌握立定跳远以及三级 蛙跳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 进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双脚交替,单脚跳练习”, 也是先讲解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利用左脚或者是右脚, 从篮球场的一条边线单脚跳到另外一边线后,在转身换 另一只脚,按照原来的路线跳回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 为单位进行活动,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进 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面,让学生在参 与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同时,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训练 形式也比较乏味 。 因此,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借助教学器 材,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速 度体能训练时,可以根据场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醒目的标 志牌,设计科学合理的运动规则,再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 提升学生的运动速度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 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能训练的乐趣,就要 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 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体能训练中。教师既可以借助多媒 体信息技术,播放有关体能训练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 的运动欲望 。让学生能更为准确而充分地掌握动作要 领,并能对比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找到训练切入点。还 可以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轻松 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到训练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 程当中,能提升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能点燃自身对体能训练的热情,更进一步激发了自身的创新意识与 团队协作能力。
(四)开发初中体育课程
一方面, 开发素质类的课程, 主要内容与力量、耐 力、柔韧、速度与灵敏度等体能恢复训练与基本理论与 方法 。 素质类是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的主要内容,在开 发体育课程体能内容的时候, 分析学生多方面能力,希 望通过此可提升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进而才能在实践 训练中提高自身素质 。 以学生速度内容的开发,在速度 素质训练中可培养学生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反应速 度、移动速度、动作速度等。以“弯道加速跑”项目为例讲 述要领之后开展练习,教师在旁要多提醒学生牢记科学 练习方法,此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使用过激的语言 伤害学生自尊心 。在体育称呼对比下,让学生找到自身 的差距。教师还可对认真训练但是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使 用激励教学法,多鼓励其鼓足勇气,继续努力。面对情绪 低落的学生利用心理学方法逐一疏导,让学生相信只要 努力一定会获得好的成绩,厚积薄发,能够越战越强。后 续的速度素质训练中,可使用启动跑、高抬腿接加速跑、 捆沙腿跑、接力跑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与移动 速度等。另一方面,开发游戏类的内容,初中体育课程体 能训练中, 游戏类内容的开发结合学生喜欢游戏的规 律,通过游戏传授运动节能,让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 教师要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增强体能教学的娱乐性,还 要在学生参与的时候培养期团队合作精神,为初中生身 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让学生自制彩色实心 球,将学生分组后实施比赛,规则为:一个人拿球向前 跑,遇到套圈就原地转一圈,继续像前跑,跑到终点后换 下一个人 。如果中途掉球或者转圈不足 360 度,那么就 要返回起点重新跑。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初中生在高强度 训练中完成体能练习,无形提升学生的速度与灵敏等身 体素质。在进行体能练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放松,能 够结合自身身体情况与运动特点选择项目, 如篮球、拔 河、羽毛球等体育项目,通过游戏的时候减缓疲劳度。
综上所述, 教师要想科学而合理地开展体能训练, 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更是需要教师能 善于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 大胆地进行创新与探 索 。 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水 平,更新体能训练的知识,真正寻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 展的体能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爽.现代体能训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4-15.
[2]赵广泽.普通中学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弊端及 其改进意见[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