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英汉对比视域下浅析成人英语教学—以英汉状语对比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3 10:16: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状语是用来修饰句子中心语的句子成分,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极为重要的语言单位,也是成人英语教学的难点所在。本文首先明确阐释状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定位,引导成人英语学习者直观了解什么是状语。其次,通过语料分析,概括出英汉状语在以下三个方面相同:(1)状语种类;(2)状语句法功能;(3)部分状语的位置;三个方面差异:(1)状语语序与位置;(2)状语标记;(3)状语构成方式;最后分别以状语语法特点和状语属性为切入点,分析英汉状语相同之处的原因,从英汉语各自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两方面探究形成英汉状语差异的原因,进而优化成人状语学习策略。
 
  【关键词】 成人英语 英汉状语 对比异同
 
  英语学习人数始终排在我国外语学习人数首位,据相关调查显示接受过英语教育的总人数占国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约达三亿到四亿人。其中成人英语学习市场潜力尤为巨大,2019年成人英语市场规模高达953亿元。但由于成人英语学习受众基础大多较为薄弱,缺乏对英语各要素的系统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对于状语这一教学难点而言,我国英语学习者对于状语学习易受母语影响而前置[1],对于状语定位以及用法掌握不准。本文从英汉状语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解析英汉状语异同的原因,便于成人英语学习者通过类比,更加深刻地掌握状语的用法。

\
 
  一、状语的定位
 
  英汉语虽所属语系不同,但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当中,状语都是极为重要的句法成分。状语可作为句子附加成分修饰:(1)动词;(2)形容词;(3)其他副词;(4)介词;(5)连词;(6)整个句子。例:
 
  (1)He works patiently.(修饰动词)
 
  (2)It is extremely“easy”.(修饰形容词)
 
  (3)He slept very soundly.(修饰其他副词)
 
  (4)He sat just“behind”me.(修饰介词)
 
  (5)He got ill partly because he was worried.(修饰连词)
 
  (6)Honestly,I am as poor as a beggar.(修饰句子)
 
  根据英语语法规则,英语状语被定义为:是修饰名词和代词以外任何词的句子成分。[2]英语状语成分可由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和分词短语、名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副词的词或短语来担当,且位置较为灵活,例如:
 
  (7)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副词-句末)
 
  在汉语当中,状语则可被定义为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在汉语中,经常充当状语成分的有形容词、副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谓词性偏正短语等。例:
 
  (8)你就那么肯定他能来?(能愿动词做状语)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来,英汉状语均围绕着句子的中心语或是中心动作而存在,服务于句子的表意,使得谓语动词和一些相关成分得到限制和修饰。
 
  二、英汉语状语的相似之处
 
  (一)相同的状语种类
 
  状语很多时候决定着一个完整句子最终所呈现的语义和所强调的情况[3]。在语义表述过程中,句子中心行为动作需要加以描述或限制时便会通过状语来具体呈现,因此,在英汉语中,均会出现表示时间、地点、方式、让步、原因、条件、结果、比较、伴随等诸多种类的状语,虽处在不同语言环境下,但这类性质的句子成分在语言表现效果等同的。例如:
 
  (9)Last year,I visited this college with my friend.(时间状语)
 
  去年的时候,我和我朋友来访过这所大学。
 
  (二)相同的句法功能
 
  状语种类纷繁,就其句法功能分析,一般可分为联加状语,附加状语和外加状语三种。

\
 
  这三种状语结构在英汉语中均有体现,特别是在状语附加语和状语外加语上,英汉状语显示出一定相似性。
 
  附加语状语一般在英语中体现为带“-ly”标志的副词,在汉语中,附加语的标志不固定,但也和英语附加语一样都是对句子中心语进行修饰和补充。状语外加语的作用是对后面整个句子表达的内容或方式予以限制或评述。英语的外加语状语仍主要是以“-ly”结尾的副词担当,叫做句副词,汉语里也有类似的结构,这些结构往往一个副词就修饰了整个句子,在一定程度上架起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桥梁,或是发挥动态衔接枢纽或补充内容的作用。
 
  (三)部分状语的位置相似
 
  状语种类本身较多,在句子中的位置也较为灵活,当英汉语句子要着重表现出某一时间、地点、方式、情形等特殊境况时,会将此类状语至于句首,用来作为整个语境的基础或是起强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英汉语有着它们的共性。
 
  三、英汉语状语的不同之处
 
  (一)不同类型的状语位置不同
 
  在现代英语中,状语是最为复杂的句子成分,英语状语的位置选择要比汉语多很多。[4]Flynn在其《伸展原则》一文中提到:“汉语是向左伸展的语言,状语成分会放在主句前进行表达,而英语则是向右伸展的语言,状语等修饰成分会放在主句后无限延伸。”总的来说,汉语状语在句中位置较固定,一般位于被修饰词之前,而英语状语总体来说有后置趋势,且在实际语境中位置选择较为灵活。
 
  1.多个短语状语的位置差异
 
  遵从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汉语的表达习惯是:汉语句子中同时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出现时,一般把时间状语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当时间、地点、其他状语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时,顺序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其他状语;而在英语中则相反,它会把地点状语放在时间状语的前面。另外,三个状语成分同时出现时一般遵从:其他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的顺序。
 
  (10)Leaders of two parties will have a meeting①again②in Beijing③tomorrow morning.(频度/地点/时间)
 
  两党的领导人将③于明早②在北京①再次会晤。(时间/地点/频度)
 
  2.较长状语位置差异
 
  英汉多个状语分别遵循“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其他状语”和“其他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的顺序,只是针对多个较短状语而言的。当状语较长时,则有其新的排布规律。汉语语言特点中有一条是头重脚轻,[5]汉语句式一般会先说明事情发生的各个条件及情形,才开始有主句。英语则正好相反。汉语中,当多个时间状语或多个地点状语同时出现,汉语一般会把这些较长的状语放在句子靠前的位置,而将长度较短一点状语往后靠。而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越长的状语越习惯放在句子靠后的位置,短的状语习惯性前置。例:
 
  (11)That severe tsunami was broke out①in December,2012,especially②at the coast region of Ban Tok and Zia.
 
  ①2004年12月,②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特别是在班达齐亚的沿海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海啸灾难。
 
  3.状语从句的位置差异
 
  英语中有九大状语从句,它们分别是原因、时间、地点、条件、让步、结果、目的和比较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位置相当灵活,总体来说,英语状语多放在主句后面,汉语多先状从后主句,英语则是多先主句后状从。例:
 
  (12)She turned to me when I was taking a photo for her secretly.(时间状语从句)
 
  我正在暗自给她拍照片时,她突然回头看见了我。
 
  (二)英汉状语标记特点相异
 
  在英汉语环境下的三类状语附加成分在上文当中已经提到,英汉状语在状语附加语,状语外加语和状语联加语上有着不同的标记特点。英语状语标记痕迹较为明显,有着典型的状语标志,如“-ly”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适用。而汉语虽也有“地”作为标记,但“地”标记性不强。而且状语很多时候会呈现无状语标记状态。
 
  1.状语附加语对比
 
  英语当中用-ly来做附加语标记,表示方式和态度等。汉语的状语附加语标记则不固定,基本上无规律可循,主要看被修饰语与状语之间的关系。例:
 
  (13)He modestly said that he still cannot reach the excellent standard.(-ly标记态度状语)
 
  他谦虚地表示,他的水平仍然不可称之为是顶级。(“地”表示态度)
 
  从以上示例可看出,“-ly”可以作为英语附加语的固定标记,但汉语则没有固定标记。相类似的现象还有观点的附加语,诸如:“visually”“morally”,它们在英语当中等于“adverb+speaking”,在汉语中就不会单纯用副词标记了,而是会以“从……观点看”等汉语式观点词标记。
 
  2.状语外加语对比
 
  状语外加语用于修饰整句话或衔接语言意群。上述附加语里提到的英汉状语标记差异现象在外加语当中也有体现。英语的状语外加语可细分为风格外加语和态度外加语,[6]可由评注副词及其相关结构(如非谓语结构)加以标记。但汉语并不对状语外加语进行再次下设分类,且此类汉语外加语已不再用单个副词结构作为标记,而是会被处理成为有修饰和限制意味的状语短句,一般为系表或主谓结构。例:
 
  (14)Conceivably,something was overlooked.(风格外加语)
 
  可以想象到的是,一定有什么东西被忽视了。(系表结构)(主谓结构)
 
  (三)状语构成方式的差异
 
  虽然英语状语可用“-ly”标志的副词做标记,但其构成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各种词类,非谓语结构,从句结构,介宾结构都可构成灵活生动的英语状语形式。汉语在状语构成上没有太多灵活的形式和位置可选择,一般地,表时间就用“在……时”,表程度或方式一般就用“……地”等等,且位置较为固定。
 
  四、英汉状语异同的原因分析
 
  (一)英汉状语相似原因分析
 
  英汉语状语在句法功能和种类及分布上享有相似性的原因可从状语本身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与状语根本属性相关;其二则是与状语语法特点相关。就状语本身性质来看,状语的根本属性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并对整个句子表意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表明,英汉语都需要状语成分在具体语境下对时间,地点,状态给出限定。这也就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下,状语种类大致相同的原因。另外,就语法特点来说,英汉状语中的副词可以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是整个句子,[2]而且英汉状语从句又会对主句附加其所需的必要信息,对中心行为加以补充和说明。这也是使得英汉状语在部分词法和句法功能上享有共性的原因。
 
  (二)英汉状语差异原因分析
 
  英汉语所属语系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系下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机制各异。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具体阐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1.思维模式对状语的影响
 
  汉语思维模式的线性序列为:行为的主体(主语)—行为的各种标志(状语)—主体的行为(谓语)—行为的客体(宾语),[5]由此可见,汉语往往是状语在主体之前,而信息焦点靠后,其语序受传统中式思维影响,遵从时间,空间以及动作的先后顺序。
 
  而英语的思维模式线性序列为:行为的主体(主语)—主体的行为(谓语)—行为的客体(宾语)—行为的各种标志(状语),受此英语思维模式影响,其主要内容会被置于靠前位置,对句子主体起到近乎强调的作用。[7]
 
  2.语言特点对状语的影响
 
  多个状语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时,汉语呈现头重脚轻的特点,英语则有头轻脚重的特点。具体来说,首先英语属于主谓提挈机制,[8]英语状语往往会根据语境需要,灵活地分布在句子的各处,其中的大部分一般位于主体动词之后。汉语则有明显的偏前正后的语言倾向,也就是汉语中典型的偏正结构,状语在前,主体在后;其次,英语为形合式语言,逻辑凭借语言形式得以实现,英语状语标记较明显,有明确的关联词体系等。汉语更注重意合,句内逻辑在形式上表现的不明显,状语标记少,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并不具有强制性;最后,英语语言体系较汉语更为复杂,相比于汉语语言,英语语言在词类运用和变化上更具灵活性,特别是英语的动词存在着诸多变体,这也是英语状语在上构成更灵活的原因。
 
  五、结语
 
  从语法上看,状语本身是一种附加成分,独立于句子的主体部分,却又给句子做了内容上不可或缺的补充。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状语,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首先,英汉状语在句法功能、状语种类、部分状语位置上具有相似之处;在状语语序与位置、状语标记、状语构成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引导成人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下的状语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银美,王义娜.学习者英语与英汉时间状语从句的句法分布差异—一项多语料库对比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59-66.
 
  [2]张道真.英语语法大全之英语句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24-250.
 
  [3]倪涛.谈英汉状语语序的认知基础[J].牡丹江学院学报,2008(6):105-107.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84.
 
  [5]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6.
 
  [6]邵志洪.英汉语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71.
 
  [7]王文明.英汉状语比较与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3-10.
 
  [8]胥瑾.英汉对比与翻译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8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