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音乐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们也应该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创新,音乐课的改革 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也需要优秀的音乐教师去设计操作,优质的音乐课堂展示活动恰好可以直 观地反映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教学成果以及教师所掌握的音乐教学理念。现阶段音乐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探 索的水平通过课堂展示得以呈现, 通过观看此次音乐课堂展示活动可以了解到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法,是他们对现今音乐教学理念研究并通过反复实践探索的得来的成果,此次参与活动的音乐课覆盖了初中和 高中两个阶段,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用具多样,为广大音乐教师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范本。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课堂展示 教学策略
一、活动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工作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 美育工作放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重要位 置,要想进行好美育建设,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推 动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具有 内在精神力量的新一代青年, 从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 到活动的成功举办, 经历了从摸索到最后成功的举办 含金量很高的教学展示活动。
参加比赛是一件有压力、有动力的事情,对参赛教 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课堂展示活动为老师、同 学、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优质交流平台,为观看比赛 的音乐教师提供了参考的范本, 教师们能够学习到优 质课中的新颖之处,观察吸引学生的亮点,将可取之处 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磐石之声—2021 年桂林市中学青年音乐教师 课堂展示活动”是为提高中学青年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 水平,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而举办的活动,活动展 评时间为 2021 年 4 月 21 日至 23 日,地点在桂林市第 八中学举行, 参展及观摩人员为: 参展教师及指导教 师、各县(市、区)音乐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市属中学音 乐教师,参加课堂展评的教师须在 35 岁及 35 岁以下, 经过各市区的初评后,选拔高、初中各一名教师参加桂 林市展评活动。来自桂林市各区县选拔的 30 名优秀青 年教师欢聚一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音乐盛宴。初中组 音乐教师 22 名,高中组音乐教师 8 名,教师们在此次 比赛中的音乐素养较上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教学方 法和教学能力都各有特色。实用的课堂专用技巧和专业素养使在场的同学老师们深受感触, 很大程度上响 应了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教学评价与分析
音乐教师要成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传递者, 成为美 的传播者、创造者和塑造者,除音乐素养外,还应具备 多重综合素质[1]。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并不只是唱歌技 能好或者弹奏技能好, 音乐技能好的人或许是一个好 的音乐家,但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一位好的音 乐教师具备优秀的音乐技能是必须的,不能够否认,但 是一位好的音乐教师她必须是多重身份的, 既是音乐 家,又是音乐教师,也是音乐的创作研究者,好的音乐 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拥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触类旁通, 涉及相关领域知识 。所以,音乐教师拥有多重能力,即 教师专业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熟悉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文化素养
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中地一部分, 而人文教育不 是让人掌握一门技术,而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 。 文化理解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凝练出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2] 。 中小 学音乐教材中不仅拥有不同体裁、题材以及基础理论的 音乐知识,还有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民族的各种形式 多样的音乐文化知识。音乐文化包括音乐艺术,但不仅 仅只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各种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的与音乐相关的综合知识,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 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戏曲、曲艺、美术等艺术知识。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养, 深厚的 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中所内涵的文化价值。
高中组《大美梅兰芳》是一堂很惊艳的课堂,授课 教师是第十一中学的周梓琪老师, 她具有很强的戏曲 方面的专业素养,在课堂导入部分,她在课堂上亲自示 范并区分四大流派唱腔、身段表演,将自身的感染力表 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们的满堂喝彩。此外还注重 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即音乐教师结合自己的专 业指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 利用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理 解、掌握、感悟,一字一句地让学生体验四大流派唱段、 行腔,学生模仿教师发出不同风格流派地“一…… ”的 长音,她鼓励学生跟着她做戏曲动作,教学生“兰花指、 兰花掌”,每一个音、字、韵味都亲自示范,让学生去体 验、感悟京剧 。学生们学得津津乐道,学生在课堂上学 到了戏曲的唱腔、身段、行腔,掌握了梅派艺术的戏曲 韵味,感受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的示范虽 说从听觉上、视觉上跟专业表演有差距,但却能给学生 参与表演和实践以巨大的动力, 这也是音乐课堂中师 生和谐“对话”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
在高中音乐组中来自国龙外校的战盛龙老师上的 湘教版教材《学堂乐歌》板块 。他在音乐课堂中的衔接 语言、指令性语言、描述性语言都表现出语言艺术的导 向性、科学性和幽默性,展现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 具备的艺术涵养和文化修养 。导入部分战胜龙老师用 温和、慈祥的声调来描述演绎学堂乐歌《送别》,为同学 们讲解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将同学们带入场面,激发 了学生极大的爱国热情;又为同学们聆听了进行曲风格 《黄河》,在聆听中战胜龙老师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同学 们学习《黄河》这一首歌曲的强烈欲望,在教唱环节中 对《黄河》的情绪、划分乐段、风格体裁、一字一音、同音 反复等都讲解得非常清楚, 学生不但很快能学会这首 歌,也受到爱国主义和政治思想教育。
(二)课堂掌控能力
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包含的面很广, 这里所指的是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掌握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与学生 互动的能力、整堂课程的环节衔接与时间分配能力,以 及应对临时出现不可控因素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课堂《咿呀呀噢嘞噢》是初中组第十八中学常 惠雯老师授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位教师的课 堂驾驭能力非常强, 她将教师的专业技能巧妙的融入 课堂,将气氛活跃起来,教学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在教 学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这一环 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将小乐器(非洲鼓、铃鼓、响铃等)发放给学生,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练习,在 学生们合作熟悉后加入老师弹唱, 很好的将气氛调动 了起来, 在提问环节中运用了引导式提问 、启发式提 问,在同学们回答之后复述同学所回答的,进行鼓励, 鼓励之后评价学生的回答, 再讲学生没有回答上的启 发式地提问。在此节课中也有些不足,就是这首歌中的 歌词是非洲语言,对于同学们来讲较难,给出建议是学 生容易唱的让学生唱,不会的教师来唱。
《乡间的小路》授课教师是田家炳中学钟美妮老师, 课堂上亲和力十足,尊重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 活跃气氛的方法很多样,音乐课堂的设计理念、设计能 力和实施能力把握恰到好处。
高中组“流行音乐”板块一课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 点,授课教师是十九中学叶建强老师,该课播放节奏较 强的《什锦菜》《伤心旅馆》等流行歌曲,从基本要素分 析创作手法,播放《森林狂想曲》,体验新世纪音乐,让 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非常火爆,教师也相当投入, 每播放一首作品,都与学生一起互动,如很大幅度的摇 摆并示范,整堂课好似一个流行歌会,并且在研究拓展 部分鼓励学生上台展示,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 热情。
在此次的青年音乐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中, 大多数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掌握程度、年龄特点来掌控 课堂, 但是也有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 力范围, 从而设计了与学生能力水平不符的环节 。在 《白毛女》这一课堂展示中,教师忽略学生的舞蹈表现 能力,让学生配合老师进行杨白劳和九儿的部分表演,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状态不佳以及课堂环节的无效 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学习 需要来调整课堂,实时的转变教学方法,从容轻松地掌 控音乐课堂。
(三)知识概念的掌握
教师对音乐知识概念的不清晰决定学生掌握知识 的是否准确,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概念的混淆。《蝉之歌》 的授课教师合唱的概念不清晰, 容易使学生在知识概 念上的理解造成误差。歌剧《白毛女》的授课教师在课 堂上选取了歌剧《白毛女》一课,《白毛女》是我国的第 一部歌剧, 讲述了一位饱受旧社会封建思想影响的少 女,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但是在课堂展示中播 放视频选取的是舞剧《白毛女》的视频。这些知识概念 的不清晰容易给学生带来音乐知识认知上的误差。
(四)教学方法
图谱教学能够很直观地展现音乐力度、速度、结构 等,第十八中学文江华老师授课的《春江花月夜》中运 用了奥尔夫图谱教学, 借助动态简笔画鱼的形状很直 观地将此首乐曲的“螺丝结顶”的结构展现出来,桂林市 雁山中学的杨雪勒老师授课的《客家之歌》—《土楼回 响—第五乐章》 中运用图谱教学将歌曲的力度完美 展现出来, 学生根据图谱的强弱力度指示进行身体的 律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评课心得与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对 象,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 本要求之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 是要让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为全体学生提供展 示自我的良好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自 己的个性自由灵动地发挥出来。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说, 都喜欢积极主动参与的 学生,这样既能使自己设想的教学程序顺利进行,又能 够很快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春江花月夜》上教师总 是将目光集中到个别的身上回答问题、演唱、学习等都 是这位同学,应该说该同学的课堂配合的确不错,但是 综观其他学生的表现就显得很不可取, 因为他们非但 没有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 更没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中 来,反倒有人不断取笑那位同学。在不断倡导应注重学 生个性发展的今天, 其实最有意义的教学应该要把全 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 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可 能的机会和空间。
《咿呀呀噢嘞噢》课上教师拿出了非洲鼓与学生互 动打鼓,后来由两位学生配合模拟,最后全班分成两组 分别用击掌中的响掌和拍桌子来拍打, 在不断尝试着 生动有趣的新节奏后, 全体学生对于非洲鼓的演奏形 式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在欣赏《土楼回响》以后,教师 带着全班同学集体学习了简单的律动舞蹈动作, 在大 家都练整齐了以后, 几名同学作为代表上台来先后顺 序展示, 当台上的小演员们有模有样的再现土楼回响 的音乐情绪后,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成 功的教学范例真正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在于这 种在音乐实践时“总、分”结合的教学形式更加体现了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课堂技能与互动
教师的课堂技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 专业知识技能、与学生的互动技能、熟练的教学技能。 一堂好的音乐课并不是教师天花乱坠全情投入地自导 自演,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吸收反馈、兴趣点、心理等 不断地调整课堂。在《当兵的人》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 没有将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 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双边 性、审美性,整堂课都是教师在唱,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
这次教学比赛暴露出很多当前音乐教学改革中的 具体问题,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人文知识,设计理念、 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语言规范等都是教学 中的重点 。这一切的问题都不能离开学生的立场培养 学生的真实情感,即审美感知 。在雷默的《音乐教育的 哲学》中曾说道:“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美育的目的, 那便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性。音乐教育者最重要的 一个职责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素质能够给学生传授审 美感知要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对音乐感知 需要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经验,顺应学生自身发 展规律,让其自然灵动的发展,这都依赖于从事音乐教 育工作的人去思考和探究。
四、结语
老师和同学们对整体的课堂展示活动给予了非常 肯定的赞赏,评委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1.教 材、教师、学生是课堂学科教学中的三个平衡点,三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善于并且灵活的运用教 材,而不是单一古板的使用教材,因为学生对音乐的认 知过程是感知、理解、审美,所以教师要立足学生视角 去赋予教材的意义, 立足学生认知背景, 正确解读教 材, 以一种整体全面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在教学中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受益者。2.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需合理、有效,任何环节 都要呈现出三个到四个知识点,如目的、作用、效果等, 避免繁琐的无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莉,杨俐嘉,李磊. 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2018.3 重印):115-116
[2]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2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