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语文 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 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努力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课外阅读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 生语文素养非常重要的途径,它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锻 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有效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型学科,综合性强,也是学生们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但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是不明显的,特别是在自媒体信息日益强大的背景下, 让老师总觉得学生语文能力越来越差,不会说,也不会写。 特别是与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生阅读,越来越贫瘠。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 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作为语文老师, 我坚信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有效地去阅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家教经验,我有以下想法。
一、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 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 经过深入一点的了解,我发现,这样的家庭往往“书香”不浓。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在低年龄段,孩子的习惯养成特别受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重视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首先家长就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当家长每天都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时,孩子可能就会想:爸爸妈妈都这么大、这么忙,还是在坚持阅读,阅读一定很重要,这样学生们可能就会重视。家长适时地参与孩子的阅读,并指导孩子全神贯注地投入, 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次,引导孩子去选书、购书。书店、图书市场是影响孩子非常好的环境,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去逛书店,选购图书。 并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小书架”,与好书交朋友 ,让孩子感受一下读书氛围。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进行适当的交流,来让孩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并且做出一定的鼓励和肯定,来表扬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孩子的主动读书热情才会高涨,才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 课外阅读已在各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同时,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于阅读要求有了明确的规定,也推荐来了需要阅读的内容和篇目,这实际上也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要在班级中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放在首位的,我曾尝试着以下几种方法:
1.设立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交换图书资料, 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同时,积极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做到资源共享。
2.以教材为基石拓展阅读。 我们许多老师都在教学中运用了,就是结合教材中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来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学期我们许多课文都可以随机进行拓展,如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做拓展并简单指导理解,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们读了季老的《我的童年》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学《窃读记》品味窃读的滋味体会窃读的意义,感悟写法, 引出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她写的《城南旧事》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 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题,课后体会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 点,比如“游子”“他乡”“人在天涯”等词都能感受到思乡之情。学习《珍珠鸟》时从简介作者引入,冯骥才先生是当代著名作 家、画家、文化学者,本文和《挑山工》入选中国大陆八个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课下阅读《捅马蜂窝》…… 我们要学会将薄薄的一本书教得厚实、精彩纷呈。
3.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新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了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而且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的。 需要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科学,把阅读也融入其中,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通过几年的实践观察,我个人觉得 1 天中可以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如每节课开头 5 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再比如: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到校到8∶00 这段时间可以毫无杂念地看课外书。 从孩子早晨踏进教室的门开始就应该让他学会关上嘴巴, 悄无声息地把作业放在指定组长的座位上,然后回到座位开始看课外书。然后在上午、下午的课堂中,总有那么一两节课会由于教学任务的提早完成而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作业、看课外书,所以这需要我们各门功课的任课老师达成让孩子看课外书的共识。 每天布置回家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 占据半个小时, 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 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才能保证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有意义有趣味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故事会”“读书博览会”“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好书推荐”“知识竞猜”“报刊剪辑”“制作读书书签”等活动,让孩子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和才华。
5.课前十分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以每天两位同学的进程全班同学轮流“演讲”。同学们为了在演讲时有良好的表现,在课下认真地准备:他们或从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搜寻素材,或自己亲手写东西,或 与同学沟通交流……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 为课前演讲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养成多看书、勤思考的好习惯, 增强了阅读整理能力,加大了阅读量,丰富了知识。 同学们在讲台上尽情展现自我,或自我介绍,或谈论时事、热门话题,或分享奇闻轶事、生活小常识,或讲成语说典故,或与大家共享 美文佳作。 原本被大家忽视的课前 10 分钟时间,以这种形式有效地利用了起来。通过每天上下午课前十分钟演讲,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开阔了眼界,扩展了知识面。
三、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书香里成长
1.提供图书,创造阅读条件。 倡导经典诵读,建设书香校园。 我校价值上万元的经典图书,为全校同学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此外,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加强了对各类图书的管理。 完善了图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图书室的作用。
2.美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我们在搞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注意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在校门附近竖立警示牌,在校园空地竖立关于读书的格言牌,教学楼悬挂关于读书的宣传语,各班教室的外墙上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例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用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孩子们每天目睹这些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他们一定会受到感染。当孩子们置身于这浓厚的书香氛围里,他们的阅读激情一定会迸发。
3.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让学生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传统文学熏陶,丰富文化素质, 陶冶情操, 开拓视野, 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可以开展诵读经典比赛系列活动,参赛选手准备充分,各显其能,演绎的经典如诗如歌,气氛十分热烈。4.书香班级的评选。 为了推进读书,可以书香班级评选细则,书香班级的牌子是流动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大家通过争这个书香班级来推动读书。 活动的开展, 鼓舞了学生的热情,促进了学风校风的形成,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大文豪,只是通过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 活动,确实让学生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陶玉萍.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0(5).
[2]阮晓燕.高效课外阅读的“四部曲”[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2).
[3]谢春辉.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2(14).
[4]陈玉.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S1).
《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03/2019040312024827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