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西南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为了剖析研究生科研现状并提升科研素质,本文以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在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生科研素质评测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科研素质的层次总排序为:学术论文或专著、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环节、科研或学术获奖、专业必修课、专利、公共必修课。针对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评测及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大学;采矿工程研究生;科研素质;优化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王沉,刘勇,吴桂义,等 . 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测评标准及优化策略——以贵州大学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6):38-41.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Taking G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AnG Chen, LIU Yong, WU Guiyi, KOnG Dezhong, PeI Peng(Mining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of G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formulat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ost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ost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The overall ord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is: academic papers or monograph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raining links, scientific research or academic awards,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s, patents, public required courses. In view of the weak link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mining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Gui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mining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uch as Guizhou.
Keywords: Guizhou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of mining enginee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ptimization strategy
一 引言
贵州大学开展煤炭行业研究生教育 30 余年,为贵州省煤炭行业、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然而,作为西南欠发达地区的高等学府,与国内外同行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相比,贵州大学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研究生对待科研创新活动的态度令人堪忧,取得的科研成果质量相对较低。因此,针对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测评标准及科研能力优化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黄建红建议研究生教育推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多维科研评价标准 [1]。张东明等人提出基于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万志军等人认为应从实践、试验、科研活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3]。齐艳杰、陆根书提出从生源开始,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提出提高培养质量、丰富科研经历的对策建议 [4-5]。李永刚等人通过调研,提出研究生科研能力养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6]。
高耀等人调查发现学生来源以及导师对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参与度和科研成果有一定影响 [7]。张晓君等人提出从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创新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对于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8]。范建刚认为包容型培养体质、培养策略对提高未来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9]。冯涛、章求才、苗真勇等人提出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全面提升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意识,严格控制学位论文质量,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10-12]。
本文拟从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科研素质评测标准及办法,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健全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科研素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的优化策略。
二 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情况调研
以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2014-2018 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科研素质情况调研。调研人数共 85 人,各级学生人数如表 1 所示。
统计所有参与调研的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主要为论文和专利,研究生共发表论文 61 篇,专利 343 个,各年级学生发表论文篇数、专利个数如表 1 所示(其中 2014-2016 级是已毕业的研究生,2017、2018 级研究生仍在校就读)。 2014-2018 级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中,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收录占比分别是 63%、36%、69%、71%、0。从时间上看,论文发表数量的总体趋势呈下降的状态,北大中文核心收录篇数逐年减少,且占比不高,论文质量欠佳。专利发表方面:个体情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总体专利发表趋势呈上升的状态。科研素质测评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从学科成绩、科研(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制定了量化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测评标准。
科研素质评测基本条件,即每一位研究生都应遵守的最基本准则: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所学专业,勤奋、严谨、积极创新;尊重师长、同学,遵纪守法,完成硕士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不得存在以下行为: 违反国法校规;剽窃、做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挂科; 考试舞弊等违反校规行为。
(一) 学科成绩考核
包括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中所列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公开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活动、论文中期检查、文献综述)。研究生一年级未开始培养环节中的项目,主要测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而研二、研三的学生可以进行全部培养计划的考核,因此,不同年级学生的测评因素权重可根据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调整, 并制定评定细则。依据如下方法计算:
其中,M 为学科成绩考核积分,S1 为公共必须课成绩,n1 为该课程学分,S2 为专业必修课成绩, n2 为该课程学分,S3 为培养环节评分,n3 为已进行的环节数。
(二) 科研成果考核
学术论文(专著)、专利、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科研(学术)获奖。科研成果积分为以上四项评分之和(成果署名必须为贵州大学且在读研期间完成)。三 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测评标准为了客观评价研究生科研素质,在研究生满足综上所述,科研素质综合评分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学科成绩考核积分 ×20%+ 科研成果积分 ×80%。
四 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提升优化策略
从对科研素质的分析来看,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主要由科研能力和学科成绩两因素决定。因此科研能力、学科成绩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提升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策略。
科研素质提升优化原理依据运筹学家 A.L.Saaty 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它的基本原理内容划分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分析。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简单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计算得出:表 6~ 表 8 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 CR < 0.l,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经过计算,科研素质的各指标组合权重,即层次总排序结果如下:
WC11 0.8 0.54 0.432 ; WC12 0.8 0.07 0.056 ; WC13 0.8 0.29 0.232 ; WC14 0.8 0.1 0.08 ; WC 21 0.2 0.1 0.02 ;
WC 22 0.2 0.3 0.06 ;
WC 23 0.2 0.6 0.12得出对该研究背景下的科研素质(目标层)的层次总排序为:1)学术论文或专著;2)参与科研项目;3)培养环节;4)科研或学术获奖;5)专业必修课;6)专利;7)公共必修课。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在科研(学术)方面,应加强学术论文的撰写,且论文发表正是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薄弱环节,同时也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的科研项目参与度。在学科成绩方面,应严格把关开题报告、公开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活动、论文中期检查、文献综述等各个培养环节,同时注重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加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优化策略如下:
1.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我校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通过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相关课程对于提高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此外,研究生论文常常因分析方法、对照设计不合理以及创新不足等原因被学术期刊多次退稿。学生作者依据专家意见、导师指导多次修改,反复查阅文献,完善不足, 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而提升科研水平。
2.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参与度相对较低, 导致学生虽从各类文献中学到很多基本理论知识, 但无法将其与实际科学研究相结合,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无法得到巩固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加大力度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例如让学生参与到现场调研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检验,并形成相关科研成果,做到有的放矢。导师可让学生参加到自身项目当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放其创新力,丰富其知识面,锻炼其科研能力。
3.细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尊重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注重实践技能,应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将教学框架细化、多元化,分别从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科研论文、现场实习、试验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培养模式,并设置科学前沿讲座,激发学术氛围,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自身擅长和兴趣,制定出精细的培养方案, 特别要严格把控研究生各阶段的培养环节的质量。
4.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例如创新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扎实的外语基础、端正的学术作风等。因此,在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应多重兼顾,设置相关课程和训练,培养学术综合能力;导师应充分沟通,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改进不足、解决问题。以身作则, 发挥榜样作用,带领学生多参加项目活动,多提出前沿性问题,如采用汇报方式督促学生,提高学生学术积极主动性;多参加实践,提升现场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做到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
5.借鉴国内一流高校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釆取课程学习、现场实践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方面的培养,加强研究生专业基础,了解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并通过科研申请、科研立项、科研创作、科研实践等活动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让科研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在采矿工程领域上一直保持科技领先和创新人才迅速增长,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五 结束语
基于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情况制定相应的科研素质评测指标,量化学生科研素质,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发现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旨在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建洪 , 张洋阳 .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8(06):30-34.
[2]张东明 , 李亚东 , 黄宏伟 . 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初探——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研究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20(02):60-67.
[3]万志军 , 张源 , 屠世浩 , 等 . 采矿工程专业“三提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J]. 煤炭高等教育 , 2018,36(02):117-121.
[4]齐艳杰 .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探析与思考——基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师座谈会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5(06):33-38.
[5]陆根书 , 刘秀英 . 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陕西省高校 2017 年度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9(01):19-26.
[6]李永刚 , 王海英 . 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养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我国研究生院高校的调查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9(04):35-44.
[7]高耀 , 杨佳乐 , 沈文钦 . 学术型硕士生的科研参与、科研产出及其差异——基于 2017 年全国研究生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8(03):36-44.
[8]张晓君 , 崔嵛 , 李海洲 . 采矿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 2018,5(37):59-60.
[9]范建刚 . 由准压力型向包容型转变 : 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方向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7(01):8-13.
[10]冯涛 , 黄翔 , 南文海 .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6(03):76-80.
[11]章求才 , 贺桂成 , 张志军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采矿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2018(12):114-115.
[12]苗真勇 , 陈紫珊 , 胡海山 , 等 . 矿业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J]. 煤炭高等教育 , 2018,36(01):58-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37.html